《冲虚吟》|道家法竹:道家真人
《冲虚吟》郭关道长法竹作曲演奏
《冲虚真经》又名《列子》 ,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尊其书为《冲虚真经》道家真人。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该书多为寓言故事,大旨宣扬道家清虚无为思想。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道家真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道家真人。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列子》其思想主旨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道家真人。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展开全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说“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道家真人。”
柳宗元在其《辩列子》一文中谓《列子》:“虽不概于孔子道,然其虚泊寥阔,居乱世,远于利,祸不得逮于身,而其心不穷,《易》之“遁世无闷”者,其近是欤?余故取焉道家真人。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伪作,好文者可废耶?”
陈景元《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序》赞扬“辞旨纵横,若木叶干壳,乘风东西,飘飘乎天地之间,无所不至道家真人。”
宋.陆九渊《常胜之道曰柔》“御冠之学,得之于老氏者也道家真人。老氏驾善胜之说于不争,而御寇托常胜之道于柔,其致一也。是虽圣学之异端,君子所不取,然其为学,固有见乎无死之说,而其为术,又有得于翕张取予之妙。殆未可以浅见窥也。其道之流于说者,为苏张之纵横,流于法者,为申韩之刑名;流于兵者,为孙吴之攻战。……今苞苴竿牍之智,弊精神乎蹇浅者,其于苏张申韩之伦,无论为役,而欲肆其雄臆,以妄议老氏御寇之学,多见其不知量也。”
洪迈《容斋续笔》“《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之右道家真人。”
【黄氏日抄】: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生乱离而思寂寞,默察造化消息之运,于是乎轻死生,轻视人间死生之常于是乎遗世事道家真人。
明代屠隆在其《文论》中评价说:“《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踽焉,光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道家真人。”
蒲松龄在《蒲松龄集》《聊斋文集》卷二《庄列选略小引》中说:“千古奇文,至庄、列止矣道家真人。世有恶其道而并废其言 者愚,有因其文之可爱而探之于冥冥者则大愚。盖其立教,祖述杨、老,仲尼之徒,所不敢信,而要其文 洋恣 肆,诚足沾溉后学。”
刘熙载《艺概·文概》口:“《列子》实为《庄子》所宗本,其辞之淑诡,时或甚于《庄子》,惟其气不似《庄子》放纵耳道家真人。”“《庄》《列》俱有曲致;而《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
尺八公益教程
道家尺八曲《祝香咒》讲解
道家尺八曲《坐忘》讲解
道家尺八曲《清静心》讲解
道家尺八曲《悟真篇》讲解
中国道家思想与法竹(尺八)
郭关
一、道家思想与禅宗
在中国禅宗历史上,“道”几乎是和“佛”、“禅”在同一意义上高频率使用道家真人。禅师们称致力于禅修的人称为“道流”,“道”为“真道”、“大道”,称佛性为“道性”,禅宗以外的流派为“外道”,依禅修而得到的识见、眼光称为“道眼”,禅宗的古则也称为“道话”等等。道家“道”的观念深刻影响了禅宗门人的修行,对禅者们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心性论和修持方式影响巨大。从禅宗对“道”的引用与论述来看,经常用“道”来说明佛道、佛理(真理)、佛境、佛性,用“道”这一词汇来阐述禅学的大部份基本理论,他们认为道与禅在某些方面是具有同样的意义、内涵的概念,可以重叠使用或互换互用。虽然道家和禅宗所讲的“道”的内涵略有所不同,可是我们可以说,禅宗是吸取引用道家“道”的抽象意义和思维方式来阐述其禅学修持理论,运用道家“道”的哲学范畴来构建其禅学思想系统。“道”的无限性、永恒性特征,被禅宗吸取、调整为宇宙实相、佛教真理、最高境界和众生佛性。“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所具有的万物本体、终极存在的意义,与禅宗的终极追求相通相融,禅宗的“悟道 ”“达道”,其实质是在主体心灵世界消除灵与肉、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差别,以实现通往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虚无僧法竹(尺八)修行以普化和尚为宗师,普化师从马祖道一之门人幽州盘山宝积,宝积禅师的觉悟印证颇为传奇,据《五灯会元》记载,宝积禅师一日碰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道家真人。送葬队伍的前头,有一位超度道人正摇着铃铛(此即或许为其弟子普化禅师振铃游化四方、念偈四打活之渊源),拖着长腔唱道:“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而跟在棺材后面死者的儿子悲伤地哭道:“哀啊哀啊!”宝积禅师一听,豁然大悟,身心通透,当即跑回寺院,把自己的证悟告诉了马祖。马祖印可了他。
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马祖主张修道以任心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其佛学思想与实践的核心内容道家真人。他将“顿悟”的修行方式付诸于实际行动,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修行传统,马祖道一为禅门一代宗师,其门下百丈怀海又开衍出临济、沩仰二宗,马祖道一主张的“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反对把参禅悟道与现实的人生实践割裂开来,“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如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他主张修行悟道全凭自然,“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可莫造作,只是平常。这种“全凭自然”,与道家之“道法自然”如出一辙,道家中的“自然”,指事物自身的本然,万物皆是以“道”为因的自在自为,万事万物本体的运动规律是自然而然,自然的本性,即是“道”的本性,道家将宇宙自然视为生命之源,视为生命的最终归宿,主张个人的生命与精神应与自然之化合二为一。
《祝香咒》 郭关道长作曲演奏道家真人,三尺法竹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经典教义往往多由精通汉语的梵僧进行翻译,为了更好传播教义,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考虑汉语的思维习惯,必然使用、参照、比附汉语做为翻译的重要方法,在佛教的中国化的过程中,道家思想对佛教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家真人。普化师父宝积禅师的上堂法语中即可看出大量运用了道家词汇:“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夫大道无中,复谁先后?长空绝际,何用称量?空既如斯,道复何说?”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其中“玄”“道”的反复出现与道家之境异曲同工,其中“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与道德经中对于“道”之大象无形、大道无名、难以言说的道体之说一致。
在禅宗中的“道本体”、“自然”、“无为”等观念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真人。在佛经翻译过程中对 “自然 ”概念的借用,早期佛教著作对老庄玄学 “自然观”的运用。东晋时期,僧肇、竺道生、慧远等名僧在其著述中,经常利用“ 自然”观念来阐释佛教义理。竺道生是最早把 “自然 ”用来融入 “佛性 ”内涵的僧人,他用 “ 自然”的观念来诠释佛性,说:“夫体法者,冥合自然,一切诸佛莫不皆然,所以法为佛性也。”在竺道生的阐述中,“法 ”“ 自然 ”和 “佛性” 三者是同等内涵和意义的概念。在早期佛教经典翻译中,“自然 ”这一词汇经常用来表达“智慧 ”“般若波罗蜜”“净土”“境界”“空 ”等内容。《光赞经》与《无量寿经》的各种译本中用“ 自然”来形容佛国土中色身、楼观宫殿的微妙与不可思议等。《道行般若经》中将“般若波罗蜜”直接理解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正法华经》《光赞经》用“自然” 翻译“诸法实相”“诸法空性”;中国佛教著述中对“自然”观念的理解与佛理的互融,直接影响了后来禅宗中对“自然”理解。在明暗流法竹(尺八)吹奏中,特别讲究吹奏时“不着意”的自然吹奏方法,吹奏时口风需要完全自然放松,勿须刻意闭紧,塑造一个刻意的口风形状,吹管只是人体气管通道的自然延伸,亦勿须追求音色音量的作意变化,以不追求出声音而自然出来的声音为妙,以无心无意的自然吹奏方法日积实修从而达到所谓“真音”。
在《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笺释中有:“七宝布施等恒河沙,亿劫修行尽大地墨,不如无为之运、无碍之慈,弘济四生,大庇三有道家真人。”其中所述的“无为”、“无碍”,完全是道家的语言。这是说,供养布施和持久修行,不如无为无碍,济度众生,这与“道法自然”的命题相合相应。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重要思想。《老子·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自然而然生成天地万物的,作为宇宙的本体,就道而言其自然运化是“无为”的,就道的生成天地万物言是“无不为”。“无为”是无所用心,顺其自然,不作人为的主观性加油改变。“无碍”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作人为的约束规范。慧能这种异于其他佛教宗派修持的禅法,并不是印度佛教的传统思想,而是渊源于道家的自然主义的思想,是直接运用“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模式的鲜明表现。
《虚铃》郭关道长演奏 三尺法竹
“静”是印度佛教修行解脱的方法,也是道家追求精神自由的方法,从禅宗思想体系的整体看来,禅宗主流更多的是按照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路来修持,也就是说禅宗的静观更多地是来自道家思想的影响,禅宗在实践上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以静制动的修行方法道家真人。《老子·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日常。“致虚”,即心中虚而无物,排除一切私见。“守静”即心中静而无虑,泯除一切思虑。古典本曲《虚铃》曲谱开头标注有“虚吹”,此曲在许多流派考试中同时作为初学入门与最终结业之曲,曲调至简却是至难,其难就在于吹奏此曲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以自然无意之气息而进入无心无念、宁静致远之境。老子是“致虚守静”说的主要开创者,老子的“致虚守静”方法,不是单纯的直观,而主要是内视性反观的直觉,是自我的内在体验。这种静观既是对个人内心的体验,也是对本体“常道”的一种体验。也就是说,老子的致虚守静是对自我个体与自然本体相统一的体验。老子“静观”思想对禅学的影响,正如梁慧皎《高僧传·禅论》中说:《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轻必以重为本,躁必以静为基。这表明了中国佛教学者明确地肯定了老子的静观为中国禅学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后来如道信的“看净”,神秀的“观心”,弘忍的“看心”,乃至正觉的“默照”都可以从老子的“致虚守静”学说中寻找某些思想源头。
京都明暗寺为普化宗的总本山之一,寺内悬挂有一匾《尺八玄义》,玄义是幽玄、深妙之义理之意道家真人。“天台释诸经,先于文前绪论五重之深义,题为玄义。”金光明玄义拾遗记上曰:“玄”谓幽微难见也,义谓理趣深有所以也。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理之微妙者为玄。道家经典《参同契》中云:惟昔圣贤,怀玄抱眞。“玄”是道家和道教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指精神性的宇宙本体,与“道”相近。《老子》第一章认为,道与非常道、名与非常名、欲与无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杨雄《太雄·玄擒》称:“玄者,幽擒万类而不见于形者也。这都是对“道”、“无”的“冥默无有”的玄妙的描述。《老子想尔注》:“玄,天也。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与天相通。”《抱朴子内篇·畅玄》以“玄”为自然始祖、万殊之大宗,认为玄是自然本原,超乎物质的精神实体。《尺八玄义》之“玄”,以道家“玄”义来看,一意在指尺八修行之理、吹奏之法深邃精微、玄妙至极;二指通过尺八吹奏、音声法门,可以使得个人精神意志与宇意本体相契合,然此中深趣、奥理无形无象,不可言语、难以思议,三指通过尺八修行,从而清静身心、了却烦恼,入得证悟成佛之妙门。
然而尺八的发展与传承历史中与道家可以说从未发生过任何实际的关系,唯一似乎发生过一点关系的材料是在神如道手写的《雾海箎》曲谱后,他写上了一句《道德经》第二十章的:“众人熙熙,我独泊兮,”以表神如道先生吹奏时心入玄寂的境界道家真人。中国汉字里“道”字的本义为“道路”,由此可引早出抽象意义上的“方法、技艺、规律、学说、道义”等意义,尺八的吹奏无疑需要正确而有效率的方法,也是一种技艺,成熟的艺术种类也一定有着其内在共通的规律,尺八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基于各种流派的学说,尺八艺术能流传千年,当然更有其道义所在。因“道”有道路、方法之意,引申作动词又有“疏通”“引导”“开导”之意,古典普化虚无僧以尺八吹禅为要事,借由尺八破迷得悟,明心见性,在此尺八之器、尺八之乐成为了一种引导、开导修行人觉悟的引导之器、开导之乐。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经络学说”,经络医学的本纲无非就是”疏导、引导“,最终使得气血运行通畅,所以道家的经络学说就是一部研究”疏导、引导“法门的大成之作。《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某些明暗尺八学人,崇尚“一节切”之法竹,反对中继,切断竹子。认为只有保持竹子最天然完整的属性才可让声音天人合一,把竹子切断其实本质上把竹子的经络切断,是否对声音所谓生命能量产生变化则是见仁见智。
二、道家“气”说与法竹
在古代道人看来,竹子是一种天然契合于“道气”之生命结构及运动机制的形物道家真人。先秦时, 老子即用“橐籥”来比拟“道”的生命结构及运动形式,《道德经》第五章,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中“橐籥”即有竹制吹管、风箱之意,此处借吹管中空、气息鼓动喻自然造化、生发化育万物,“龠”即是古代竖吹管乐器,吹管之龠,运用“竖吹”之法,此古人所谓“吹律”是也。古龠之器虽无可考,可其蕴含大道之管乐精神与法竹暗合,一呼一吸为之道,道德经认为天地是一巨大的橐龠,更何况人体的呼吸系统呢?橐龠与尺八法竹均为中空,空而虚,正因为中为空才能鼓风不断,以虚纳实、气息伸缩呼吸间绵延不绝,其能量才能用之不尽。
天地无心,则空,人竹无心则静,呼吸之间可以悟万物造化,可以观天地之间生生不息道家真人。南宋道士范应元说:“天地之间,虚通而已”,亦如竹管之接气,通而不曲也,气来则通,气往则不积。“橐籥”的比喻,体现了道家关于宇宙生命结构与运动形式的认识,生命体的本质需要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气行活性中才能生生不息,只有“气”通行于其中,生命才得以存在,人体的生命运行机制也在于“气”的流通,这个“气”在道家里有很多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风云变幻、呼吸吐纳之气,更有气血之气、经络之气,还有古字之“炁”,此“炁”为丹道之“炁”,无火之谓“炁”,五行中,心属“火”,息心清静、无思无虑、自然无为之境,才是真“炁”缊氤的境界,此是修道的“先天一炁”。法竹吹奏,在于以吹竹调息炼气,在明暗法竹吹奏中,比较强调呼吸之间静止停顿的练习,这个呼吸之间的停顿静止来自于胎息中婴儿呼吸之间的停顿,把这一段静止放大并沉浸在当中,从而体会空无与宁静的神髓。道家主张修炼“复归于婴儿”,胎息修炼就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胎息是一种心性与命所达到无念无为之表现。胎:根源,始也,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于母腹中。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归本源意喻为胎,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心定神凝之境。心不动则气微、动而无感知,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气停出入,心息尽定。迷者心田未静,心念妄动则不可达胎息境界。由此亦可知明暗法竹吹奏以不追求出声音而出的真音之理,这是一种心定神凝,心不动念后丹田自发自然运动的呼吸方法。
道德经中云“冲气以为和”,冲有交融之意,阴阳之气交汇而生和气,在阴阳之气中察觉动静,调理身心、平衡寒热,把握虚实道家真人。法竹之“和”在于人与气和,气与竹合,竹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万物以和为贵,阴阳和则生命不息,天得一和气以清,地得一和气以宁,气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气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庄子》书中贯穿整体的是“天与人一体”“通天下一气耳”等,在《知北游》中说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道家真人。认为人的生死,只不过是气的聚散,没有什么灵魂存在。庄周本人临死时,提出厚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人从自然中分离而又最终归于自然。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混浊状态的“气”,而这“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叫做“无”。这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实际上庄周所说的“气”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三、道家与“竹”
竹子,作为“至清之物”,具有虚灵和顺、通气的特性,很好地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内涵道家真人。道家修行认为人体与心灵需要如同竹子“中虚圆通”,保持其“空虚”“空灵”,才能通气,生命功能才能得以运行,心灵胸怀的“虚灵”也是道家处世的法则,《道德经·十五章》有:“旷兮其若谷,”用空旷深广的山寓意内心谦虚、心胸开阔。《道德经·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三章》有:“虚其心,实其腹。”竹简本《道德经》有:“至虚,亘也。”至虚之境,看似无物,实则无所不有,时间空间延续不断,不可穷尽。
以竹做为道家修炼法门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尸解”中的“尸解神杖法”,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道家真人。”而其中的“尸解神杖法”则是直接以“竹”为假托遗世之物,《云笈七签》卷八十四引《赤书玉诀》云:“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行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此即所谓“尸解神杖法”。
“书符”,是道士修炼的重要内容,古人“符信”多书于竹上, 《说文》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道家真人。如《汉书.孝文本记》载:“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在早期道教中,有一种常见的书符方式——竹膜书符,即把符字书写于竹膜之上,仪式完成后,然后用水吞服。道士认为,竹膜书符和吞符可以帮助人们解除疾病,以与神灵沟通,通灵利生,甚而长生成仙。
竹子做为“道”义的象形物,经常应用在道教徒的日常修炼中,竹子中虚圆通,有着通气、导气之用,古代道人把竹子做为“律管”进行治疗疾病,上清派茅山宗宗师司马承祯道教炼养著作《服气疗病论》中记载:“既知其穴,宜依十二月,各用其律管,急按穴上,相而出之,则心存有所主,气行有所适矣道家真人。”音律与人体气脉穴位相通,把“律管”置于身体相应的穴位上,将“病气”引导出来,即可疗疾。道教天师还认为竹与龙的声音相近,“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琴古流尺八本曲中亦有《龙吟虚空》一曲。
宋末元初道士李道纯更是直接以竹喻修行,写下了《炼虚歌》,其曰:“是故虚者,天下之大本也道家真人。”“处事以直,处世以顺,处心以柔,处身以静,竹之节操也;动则忘情,静则忘念,应机忘我,应变忘物,竹之中虚也;立决定志,存不疑心,内外圆通,始终不易,竹之岁寒也;广参至士,遍访明师,接待云水,混同三教,竹之丛林也。”“虚至无虚绝百非,潜虚天地悉皆归,虚心直节青青竹,个是炼虚第一机。”《炼虚歌》把竹子的“直、顺、柔、静”品性直接融入到道家的日常修炼规范中,以竹喻人,以竹喻修行。
尺八传承发祥之端,源于禅宗,从道家与禅宗思想的渊源来看,尺八与道家在思想境界上是完全可以互通,借清虚自然之竹、以自然之法、以无为之心从而明心悟道道家真人。吹奏尺八以息观心、以息炼心,而道家以气为炼养的重要修行方式与尺八吹奏亦完全吻合,借助尺八吹奏之法、呼吸之气亦可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行境界。尺八作为道家修行之道器,希冀远矣!
(郭关 2021.11.25)
尺 八
因吹奏理念与制管方式的差别,尺八又名“法竹”、“虚铎”,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尺八之名始于唐,绝迹于宋,流传于东瀛道家真人。古典尺八以吹禅为要事,追求超凡脱俗,以呼吸悟生命轮回,以呼吸修行心念,吹禅意在吹断虚空、了却烦恼、一音觉悟,明心见性。
尺 八
因吹奏理念与制管方式的差别,尺八又名“法竹”、“虚铎”,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尺八之名始于唐,绝迹于宋,流传于东瀛道家真人。古典尺八以吹禅为要事,追求超凡脱俗,以呼吸悟生命轮回,以呼吸修行心念,吹禅意在吹断虚空、了却烦恼、一音觉悟,明心见性。
《坐忘》 (央视版) 郭关作曲演奏
玄门竹道社
竹道社由道家全真龙门道人郭关倡办,广结天下道友,旨在以艺弘道,以竹悟玄,以呼吸法门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法竹吹奏清静身心,通达自然无为玄境道家真人。道家法竹渊源可追溯至《道德经》第五章,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中“橐籥”即有吹管、风箱之意,此处借吹管中空、气息鼓动喻自然造化、生发化育万物,龠即是古代竖吹管乐器,吹管之龠,运用“竖吹”之法,此古人所谓“吹律”是也。古龠之器虽无可考,可其蕴含大道之管乐精神与法竹暗合,一呼一吸之为道,道德经认为天地是一巨大的橐龠,更何况人体的呼吸系统呢?橐龠与法竹均为中空,空而虚,正因为中为空才能鼓风不断,以虚纳实、气息伸缩呼吸间绵延不绝,其能量才能用之不尽。天地无心,则空,人竹无心则静,呼吸之间可以悟万物造化,可以观天地之间生生不息。法竹吹奏,在于以吹竹调息炼气,道德经中云“冲气以为和”,冲有交融之意,阴阳之气交汇而生和气,在阴阳之气中察觉动静,调理身心、平衡寒热,把握虚实。法竹之“和”在于人与气和,气与竹合,竹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万物以和为贵,阴阳和则生命不息,天得一和气以清,地得一和气以宁,气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气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玄门竹道社
竹道社由道家全真龙门道人郭关倡办,广结天下道友,旨在以艺弘道,以竹悟玄,以呼吸法门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法竹吹奏清静身心,通达自然无为玄境道家真人。道家法竹渊源可追溯至《道德经》第五章,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中“橐籥”即有吹管、风箱之意,此处借吹管中空、气息鼓动喻自然造化、生发化育万物,龠即是古代竖吹管乐器,吹管之龠,运用“竖吹”之法,此古人所谓“吹律”是也。古龠之器虽无可考,可其蕴含大道之管乐精神与法竹暗合,一呼一吸之为道,道德经认为天地是一巨大的橐龠,更何况人体的呼吸系统呢?橐龠与法竹均为中空,空而虚,正因为中为空才能鼓风不断,以虚纳实、气息伸缩呼吸间绵延不绝,其能量才能用之不尽。天地无心,则空,人竹无心则静,呼吸之间可以悟万物造化,可以观天地之间生生不息。法竹吹奏,在于以吹竹调息炼气,道德经中云“冲气以为和”,冲有交融之意,阴阳之气交汇而生和气,在阴阳之气中察觉动静,调理身心、平衡寒热,把握虚实。法竹之“和”在于人与气和,气与竹合,竹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万物以和为贵,阴阳和则生命不息,天得一和气以清,地得一和气以宁,气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气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尺八的历史
隋代和唐,尺八是古代中国宫廷中的主要乐器道家真人。
尺八在1300多年前东传日本,据记载尺八是南北朝末年至唐初(公元581-618年),相当于日本的奈良时代作为演奏唐代的雅乐的乐器而由中国传去的道家真人。至今日本正仓院还保存有唐制尺八多种。最早传入日本的尺八仅用于宫廷雅乐。称为“古代尺八”。
如今在日本流行的“尺八”,则是镰仓时代(南宋诏熙二年至元朝至顺元年)由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吹奏尺八,回国带回尺八及《虚铃》和《虚空》 等尺八曲道家真人。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技艺,将尺八吹奏融入修禅,称为吹禅。故将他所传授的尺八称为普化尺八。
尺八的历史
隋代和唐,尺八是古代中国宫廷中的主要乐器道家真人。
尺八在1300多年前东传日本,据记载尺八是南北朝末年至唐初(公元581-618年),相当于日本的奈良时代作为演奏唐代的雅乐的乐器而由中国传去的道家真人。至今日本正仓院还保存有唐制尺八多种。最早传入日本的尺八仅用于宫廷雅乐。称为“古代尺八”。
如今在日本流行的“尺八”,则是镰仓时代(南宋诏熙二年至元朝至顺元年)由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吹奏尺八,回国带回尺八及《虚铃》和《虚空》 等尺八曲道家真人。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技艺,将尺八吹奏融入修禅,称为吹禅。故将他所传授的尺八称为普化尺八。
尺八的发展
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仍旧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道家真人。
此外,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还有“一节切尺八”道家真人。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kaizan)将尺八从日本传至美国。如今,现代尺八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尺八虽起源于中国,可从南宋以后一直被日本人传承和发展,20世纪以后,也是通过日本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在它的故乡中国,已经几乎被遗忘了,国际研究领域也习惯性的把尺八称为"shakuhachi"(日语:しゃくはち, 罗马音:syakuhachi),把尺八归为日本的民族乐器。
尺八的发展
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仍旧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道家真人。
此外,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还有“一节切尺八”道家真人。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kaizan)将尺八从日本传至美国。如今,现代尺八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尺八虽起源于中国,可从南宋以后一直被日本人传承和发展,20世纪以后,也是通过日本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在它的故乡中国,已经几乎被遗忘了,国际研究领域也习惯性的把尺八称为"shakuhachi"(日语:しゃくはち, 罗马音:syakuhachi),把尺八归为日本的民族乐器。
尺八的特点
尺八的声音可高可低道家真人。音色苍凉辽阔,圆润、柔美、深沉而含蓄,浑厚饱满,并略带凄凉之感。擅于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总有一种苍凉大风吹过的感觉。音色可脆如银铃,也可细腻如丝。这就要求吹奏者有相当高的把握能力。
尺八的外切口歌口使得尺八与箫相比增加了沉浮技巧(通过抬头低头使得气流角度的改变产生的音高和音色也会改变道家真人。
古典尺八由于只有5个孔道家真人。使得有部分音需要配合沉浮才可吹出。所以沉浮是尺八的最大魅力之一。也是考证尺八演奏者水平的重要指标。
虽然尺八只有五个孔,可是通过上述技巧,可以演奏12平均律道家真人。音域高达4个八度。
尺八的特点
尺八的声音可高可低道家真人。音色苍凉辽阔,圆润、柔美、深沉而含蓄,浑厚饱满,并略带凄凉之感。擅于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总有一种苍凉大风吹过的感觉。音色可脆如银铃,也可细腻如丝。这就要求吹奏者有相当高的把握能力。
尺八的外切口歌口使得尺八与箫相比增加了沉浮技巧(通过抬头低头使得气流角度的改变产生的音高和音色也会改变道家真人。
古典尺八由于只有5个孔道家真人。使得有部分音需要配合沉浮才可吹出。所以沉浮是尺八的最大魅力之一。也是考证尺八演奏者水平的重要指标。
虽然尺八只有五个孔,可是通过上述技巧,可以演奏12平均律道家真人。音域高达4个八度。
道家法竹交流
更多尺八音乐
道家尺八《祝香咒》
道家尺八《坐忘》
尺八本曲《阿字观》
千年禅曲道家真人,尺八《虚铃》
道家尺八《道冲》
尺八本曲《太和调子》
《雪夜听息》尺八即兴
尺八本曲《三谷》
尺八本曲《雾海篪》
尺八本曲《九州铃慕》
尺八本曲《虚空》
尺八即兴道家真人,三尺地无管
尺八即兴道家真人,三尺三地无管
点图购买郭关2021年最新专辑
《元琴上清—郭关古琴演奏专辑》
点图购买中国第一本琴铭绘画作品集
《声外韵—郭关琴画》
点图购买郭关2021年最新作品集
《工 .无界—郭关绘画作品赏析》
艺道书院琴道修学
艺道书院书画修学
郭关琴铭绘画欣赏
艺道讲堂 | 古琴公益讲座系列
艺道讲堂 |尺八公益讲座系列
不可说—郭关音乐绘画作品集
艺道讲堂|爨碑书法临习教程
灵性之境—郭关道长玄画
郭关道长古琴演奏专辑
郭关|爨碑书法的探索者
艺术欣赏
郭关:号高朴道人,生于湖南桂东,书画古琴艺术家,艺道院住持道家真人。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好古琴,七岁始随祖父学习古琴,后受教于龚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谱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于三桥贵风先生,创立玄门竹道社;书法受教于孙伯翔先生,精于爨碑与章草;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入龙虎山修道,通斋醮科仪,二零一六年全真冠巾修道;曾就读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著有《郭关诗文集》《郭关禅画》《郭关诗画集》《郭关古琴》等专著百余种。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发表于各大媒体,众多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中国台湾建立有“郭关美术馆”,常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余件。
《招隐》 (央视版)郭关古琴演奏
《坐忘 》 郭关作曲演奏 三尺法竹
云南石屏卧云山艺道书院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