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新書推薦 | 《馮漢驥集》(荊楚文庫):宜昌做道教法事

admin    2023-01-12    106

叢書名:荊楚文庫

作者:馮漢驥

定價:178.00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12

頁數:944頁

裝幀:精裝

ISBN:978-7-307-19033-7

馮漢驥(1899~1977),中國現代考古學家宜昌做道教法事。字伯良。湖北省宜昌縣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卒於1977年3月7日。1923年畢業于武昌文華大學文科。1924年任廈門大學圖書館主任。1931年赴美深造,先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學習,後轉入賓夕法尼亞大學,1936年獲人類學哲學博士學位。1937年歸國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1941年兼四川省博物館籌備主任,1943年又兼任華西大學社會學系代理系主任。1949年以後,曾擔任西南博物院副院長、四川省博物館館長、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等職。

本書為《荊楚文庫》中的一本宜昌做道教法事。收錄1949年前馮漢驥的學術成果,主要有9篇論文和《湖北省圖書館圖書目錄 第一期》。本書是編輯從各方資料中匯輯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能為研究者提供一定參考作用。

前 言

一、成長經歷

馮漢驥,字伯良,湖北宜昌人,1899年11月21日出生於宜昌杜林鄉馮家灣農家宜昌做道教法事。曾一度在家務農,能掌犁耕田。入私塾發蒙後,因父親馮藝林在武昌武益堂(武昌文華附屬中學)任教,故進入宜昌美華中學附屬小學上學。後考入安慶聖保羅高等學校讀至大學預科,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後,於1919年按校際合同規定直接升入武昌文華大學文科就讀,兼修圖書館科,1923年畢業。1923—1931年,先後擔任厦門大學圖書館襄理、主任,湖北省圖書館館長,浙江大學文理學院圖書館主任,與魯迅、顧頡剛、秉志、錢寶琮、貝時璋等相識,對人類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産生了興趣。1931—1933年,以數年工作積存的薪金4000銀元赴美國波士頓,留學於哈佛大學研究院人類學系,深受狄克遜(R. B. Dixon)文化進化論的影響。1933年,因與公派至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讀學前教育的陸秀結婚,轉入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系研讀,師從哈羅威爾(Hallowell)學習文化心理學,從布朗(N. Brown)和斯賓塞爾(Spencer)學習亞洲考古。留學期間,除有一年時間的半官費資助之外,完全靠自己打工的收入解决費用。1936年夏獲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學位,當年即受聘於哈佛大學任教并兼任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主任。1936年末,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李濟訪美,專程前往波士頓邀馮漢驥回國共同創辦人類學研究所。哈佛大學校方聞訊後,曾許以工作兩年後破格晉升終身教授的優厚待遇相挽留,馮漢驥出於愛國熱忱,婉然謝絶,於1937年春啓程經歐洲回國服務。因“八一三”淞滬抗日軍興,中央研究院輾轉搬遷,博物院無力再建新所,遂於是年11月應四川大學之聘任史學系教職,爲該校七名中英庚款講座教授之一,講授人類學、先史考古學、人生地理學課程。1939年秋,因簽名反對教育部任命國民黨黨棍程天放做四川大學校長,并拒絶加入三青團、國民黨,離開四川大學。經蒙文通之推薦,受四川省教育廳郭有守之聘籌建四川博物館,於1941年春建成後對外開放展覽。此後,本擬應邀前往雲南大學或浙江大學任教,適逢成都修建防空工程挖掘出“撫琴臺”古代大墓部分室壁,馮漢驥認證其爲前蜀皇帝王建永陵,有很大的學術價值,遂應郭有守之請,留在四川省博物館進行發掘研究。1942年應聘任華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後任系主任。1944—1949年,在徐中舒的一再邀請下,馮漢驥又回到四川大學。在此期間,仍兼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1946年和1948年,曾兩次受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職,可因相繼回湖北老家奔父、母之喪而未能成行。1950—1956年,任西南博物院副院長。自1956年至1977年3月辭世,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兼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

展开全文

馮漢驥一生受家庭教育影響甚深宜昌做道教法事。父親早年參加同盟會,家中無一人參加教會、袍哥和黨團組織。馮漢驥秉承“不愛錢,不置産,待人恕,律己嚴,行爲正派”的家訓,從小養成堅毅正直的獨立性格,苦讀成學,從不依附權貴、阿世媚俗、屈服於反動政治勢力。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大學中同事多爲國民黨或青年黨成員,時來相邀加入組織,均遭拒絶,除參加中國科學社、中國民族學會、中國博物學會等純學術團體外,從未加入任何政黨。“雖有相熟之人,當其一入政界,就等於斷絶來往了”。除裘開明、徐中舒、蒙文通、任乃强和朱光潜、聞在宥、楊人楩、胡鑑民等學者而外,很少與人交往。一生以追求真理、獻身祖國科學事業為宗旨,潜心學術研究,淡泊名利。馮漢驥治學嚴謹,從不寫應酬作品。他曾多次告誡學生,文章寫成之後,一定要放上一段時間再看更多的材料,經過反復檢驗訂正,萬勿輕易寄出發表,誤人誤己。他倡導勤奮好學之風,極富學術民主精神,虛懷若谷,愛惜人才,不遺餘力,在四川省博物館多年,凡有一技之長者,莫不受其器重。他雖不喜社會活動,不好交遊,可對朋友、對下屬,却能坦誠相見,助人為樂,對後生青年,誨人不倦,愛護備至,道德文章,深受大家的愛戴。

二、在考古學上的學術特點和貢獻

馮漢驥不僅是考古學家,同時也是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宜昌做道教法事。馮漢驥早年在國内攻讀文科并兼修圖書館專業,打下了堅實的中國傳統國學基礎,具有深厚的古代歷史文獻功底。後來留學美國攻讀人類學,接受嚴格的近代西方學術有關理論和技能的科學訓練,按其學制,除體質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課程之外,同時修讀社會學、民俗學、民族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多種相互關聯的課程,參加田野實習。在美留學期間,曾到南美洲進行瑪雅遺址的考古發掘,從事理論研究實踐,發表著作多種。1937年學成歸國後,馮漢驥最初是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三者并治而以人類學與民族學為主;自1942年發掘王建墓以來,逐漸把研究重點轉向考古;1949年以後,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到了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將人類學、民族學理論知識融入考古研究之中。馮漢驥的學術經歷,决定了他的學術成就和治學特點。

馮漢驥之治考古,博大精深,從理論、方法、技能、知識結構到具體的研究實踐,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學術體系宜昌做道教法事。在理論方面,力主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他編寫的《考古學通論》油印講義明確提出:考古學在本質上“始終是歷史科學”。“研究古物不是本來目的。只有把這些古物當做歷史研究的材料時,它們才有科學價值”。他多次教導學生:“從事現代考古工作,必須親自參加田野發掘,不能只是坐在家中搞沙發考古。可一個考古學家首先必須是一個歷史學家,否則便只能成為考古匠。”按照他的觀點,田野考古是現代考古學的基礎,不懂得田野考古,整個考古研究也就無從談起。可考古學家不應“把自己的工作局限於從表面上描述獲得的物品,確定其年代、日常用途、製造技術、屬於某一部落,等等。這當然是研究的必要準備階段,可是考古學如果只限於此,就没有權利考下去。在研究物品的時候……應以闡明根據該史料可以探索出來的人們之間的關係為主要目的。决不能局限於只登記事實,而必須力求歷史地説明它們”。

基於上述理論思想,在考古學研究方法方面,强調歷史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縱橫貫通,是馮漢驥治學最大的特點宜昌做道教法事。從橫向而言,一是多種不同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與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與體質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材料相結合,研究歷史考古材料,特别强調古代文獻材料的廣泛運用;二是中學和西學的融會貫通。從縱向而言,則是時間上的上下貫通,溯源尋流,以觀事物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變化規律。馮漢驥的考古研究領域至為廣博,從史前的舊石器、新石器到歷史時期的商周、兩漢、南北朝、唐五代以至於明,從墓葬遺存到青銅器、陶器、造像、畫像石刻,從工農業生産技術以至社會組織結構、名物制度、宗教、藝術、文明起源等,均有不同數量的專題研究論著問世,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馮漢驥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者之一,對西南地區考古的貢獻尤為卓越宜昌做道教法事。20世紀3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四川和重慶地區一系列重要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大部分都是由他主持或親手完成的。

三、在人類學、民族史、民俗學上的貢獻

馮漢驥作為人類學家,運用西方現代人類學的理論方法研究古代文獻記載的中國親屬制材料,“在繼承摩爾根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關於中國親屬制的理論”宜昌做道教法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馮漢驥在國內外先後發表了《作為中國親屬制構成部分的從子女稱》《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制》等論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其博士學位論文《中國親屬制》( The Chinese Kinship System ),1937年馮漢驥用英文在美國《哈佛亞洲研究》(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上發表之後,有評論説:該文“不僅研究中國親屬制,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在世界人類學研究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此後,又於1948年和1967年兩次以單行本的形式在國外重印,在學術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時隔五十多年,1989年該文由徐志成以《中國親屬稱謂指南》的書名譯成中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首次在國內出版發行。譯者在“譯後記”中説:“在《中國親屬制度》中,他運用現代人類學把親屬制分爲‘描寫式親屬制’和‘類分式親屬制’的原理,通過分析親屬制的表層結構——親屬稱謂入手,探討了中國親屬制與婚姻制、宗法制的關係,闡述了中國親屬制的發展軌迹,在當時的學術界産生了較大的影響。”寫於30年代的“這部舊著至今仍然是此項研究中最系統、最深入的一部。因此,它的出版現在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在民族學研究方面,馮漢驥早在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就完成了題為《中國倮儸的歷史與文化》( The Lolo of China: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al Relations )的碩士論文,1938年又與J. K. Shryock合作撰寫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Lolo(《彝族的歷史起源》)一文在《哈佛亞洲研究》上發表宜昌做道教法事。歸國以後,馮漢驥着手對西南民族做全面系統的深入研究。從1938年開始,他親至原西康松、理、茂等地做實地考察,同時又組織人力對西南方志及其他文獻進行廣泛系統的清理,將其中有關西南民族的材料收集起來。雖然後來貯存的幾大箱材料在50年代初不幸散失,這項工作未能完成,可就已做的工作而言,也是成績斐然。《雜説月刊》編者在發表《倮儸與東爨》一文時所加的按語説:“馮漢驥先生是國内知名的人類學、民族學專家……最近對西南民族問題曾作系統的研究,《倮儸與東爨》是當中的一小部分,極富學術的價值。吾人希望因此而引起國內學術界對此問題之密切注視和深刻研究。”馮漢驥撰成的大量有關論著,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除20世紀40年代發表的《倮儸與東爨》與《彝族的歷史起源》兩篇文章之外,絶大部分都没能發表。他的遺稿,如《西康民族總論》《倮儸與夜郎》《黑夷與白夷》《倮儸與水田》《筆摩之祖師比什姆拉子》《筆摩之方術》《番族文化總説》《西藏帝系譜》《西藏六十年大事記》等,數量不少。所論包括彝族、羌族、藏族(番族)以及苗族、瑶族、侗族、傣族等族在内,有關“農業”“畜牧”“飲食”“屋宇”“陳設用具”“衣飾”“社會生活”“階級制度”“奴隸制度”“家庭組織”(“農民之家庭”“貴族之家庭”“商人之家庭”等)、“文字”“宗教與神話”“器用”“飲食”“社會階級”“宗族及家庭”“婦女之地位”“婚姻”“生育風俗”“節令”“娱樂”“喪葬”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材料豐富翔實,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在民俗學方面,馮漢驥也曾做過專門的田野調查,并有論著問世,如1935年在國外與J. K. Shryock合作發表題為《以蠱著稱的中國黑巫術》( The Black Magic in China Known as Ku )的論文,1950年又用英文發表《宜昌附近的婚姻習俗》,即係其中的部分成果宜昌做道教法事。1948年在巴黎召開國際民俗學會,他被推選為終身會員,并特函邀赴會,後因故未能成行。

鑒於馮漢驥在人類學、考古學等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1950年曾被法國科學院推選為外籍院士(因戰争而未與其保持聯繫),1957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宜昌做道教法事。

四、在圖書館學上的貢獻

馮漢驥於1928年9月任湖北省圖書館館長,1929年1月參加中華圖書館協會第一次年會,主持編撰了《湖北省圖書館圖書目録(第一期)》宜昌做道教法事。1943年,馮漢驥與裘開明、于震寰合作編寫了《漢和圖書分類法》(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Chinese and Japanese Books),首次發表於 Commuttees on Far Eastern Studi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Washington, D.C.)。《漢和圖書分類法》曾被北美和諸多東亞圖書館以及燕京大學圖書館等20餘家圖書館採用,有着重要的學術和實用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馮漢驥:《馮漢驥自傳(手稿)》宜昌做道教法事,1952.

馮漢驥:《馮漢驥考古學論文集》宜昌做道教法事,文物出版社,1985.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係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四十周年暨馮漢驥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宜昌做道教法事,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張勛燎宜昌做道教法事,白彬編:《川大史學•馮漢驥卷》,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馮士美:《先父馮漢驥與四川大學》宜昌做道教法事,參見党躍武、姚樂野主編:《毛坤先生紀念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張勛燎

(重慶江津人宜昌做道教法事。四川大學考古學係教授。主治漢唐考古、道教考古,係馮漢驥生前助教。)

(原文載于《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考古學卷》(第一分册),科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收入本集時,編者有修改宜昌做道教法事。)

目錄

中文論文篇

《藏書絕句》的著者

彝族的歷史起源

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制

倮儸與東爨

中國文化發展的南向與北向說的新論

禹生石紐辨

明皇幸蜀與天回鎮

成都平原之大石文化遺蹟

元八思巴蒙文聖旨碑發現記

川康明清土司官印考

松理茂汶羌族考察雜記

英文論文篇

CHINESE MYTHOLOGY AND DR. FERGUSON

THE LOLO OF CHINA: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AL RELATIONS

THE BLACK MAGIC IN CHINA KNOWN AS KU

THE ORIGIN OF YÜ HUANG

TEKNONYMY AS A FORMATIVE FACTOR IN THE CHINESE KINSHIP SYSTEM

THE CHINESE KINSHIP SYSTEM

DISCOVERY AND EXCAVATION OF THE YONG LING: THE ROYAL TOMB OF WANG CHIEN

中國親屬稱謂指南

湖北省圖書館圖書目錄 第一期

附錄 馮漢驥論著係年書目

編後記

書訊來自“ 奧瑪阿印”微信公眾號宜昌做道教法事,特此致謝!

特別感謝 武漢大學出版社慷慨提供書影、目錄、彩插、前言等詳細出版信息宜昌做道教法事!

責任編輯:偃南

本文链接:http://35gh.com/post/%E6%96%B0%E6%9B%B8%E6%8E%A8%E8%96%A6%20%7C%20%E3%80%8A%E9%A6%AE%E6%BC%A2%E9%A9%A5%E9%9B%86%E3%80%8B%EF%BC%88%E8%8D%8A%E6%A5%9A%E6%96%87%E5%BA%AB%EF%BC%89%3A%E5%AE%9C%E6%98%8C%E5%81%9A%E9%81%93%E6%95%99%E6%B3%95%E4%BA%8B.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