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朝二帝与道教
隋朝时期佛教极度兴盛道教,甚至于,根据《隋书》记载,
隋文帝出生后,天有异象,一位尼姑抚养了隋文帝,成为他的养母,深刻影响了隋文帝对佛教的态度道教。
隋文帝还有一个佛教意味浓厚的乳名,唤作“那罗延”,那罗延是佛教神话中的诸天神王道教。
《隋书》中还记载道道教,隋文帝曾经说“
朕于佛教道教,敬信情重”
,可见隋文帝对佛教信仰之深厚道教。
此外道教,《隋书》中也提到,
隋文帝对道士多有蔑视道教,事实果真如此吗?隋朝二位帝王真的如此偏爱佛教,鄙视道教吗?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道教,揆诸史料,不难发现,
隋朝统治者在重视佛教的同时,也不忘记利用道教道教。
两位统治者均非虔诚的教徒,只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利用佛道两教加强统治道教。
道教与隋朝立国
1.杨坚建隋与合法性危机
众所周知,杨坚是北周的外戚,他是通过篡夺北周政权的方式登上帝位的道教。
如此一来道教,
他就需要要考虑自身的统治合法性问题道教。
我们可以看到道教,
展开全文
在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不少地方大员纷纷起兵反隋,为北周尽忠道教。
相州总管尉迟迥率先起兵,一度对杨坚统治带来巨大威胁道教。
在此种形势之下道教,
具有重大文化、政治意义的佛道两教成为杨坚不可能放弃的对象道教。
有趣的是,隋文帝杨坚本是一位颇为虔诚的佛教徒,在他登基后,他对佛教大为推崇道教。
可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不可能仅仅凭借个人喜好做事道教。
隋初,道教在普通百姓、广大知识分子心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道教。
故此道教,
杨坚势必要在自身佛教信仰和重视道教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一方面推崇佛教,一方面有条不紊地利用道教论证隋朝政权立国合理性道教。
2.道教对隋朝合法性的支持
在杨坚企图取代北周皇帝道教,建立新朝之时
,他就注意利用道教中的神秘思想,为隋朝建立提供理论与舆论支持道教。
《隋书》记载,在北周武帝死后,杨坚逐渐表现出意图取代北周王朝的想法,这个时候,到时张宾等人投奔杨坚,为其出谋划策道教。
《隋书》说道道教,“
道士张宾、焦子顺……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道教,善自爱’
”道教。
这几位道士私下里向杨坚进言,说杨坚应当登基作天子道教。
除了向隋文帝杨坚献媚之外道教,这些到时还积极地利用道教思想体系中的符命、谶纬之说,
帮助杨坚打造舆论,制造隋朝取代北周王朝顺理成章的舆论潮流道教。
隋文帝也投桃报李,对这几位道士大加封赏道教。例如《隋书》记载,道士张宾因为能够揣摩上意,帮助杨坚制造舆论,
“由是大被知遇,恒在幕府”道教。
《唐会要》记载道教,开皇八年(588),道士焦子顺能够操纵鬼神,向隋文帝杨坚献上符命,受到杨坚的赏识,
在杨坚创立隋朝后,他获任“天府柱国”,此后,杨坚每次有重大决策之时,都要询问焦子顺的意见道教。
不仅如此道教,为了表示杨坚对他的恩宠
,便于随时接见焦子顺,他特意在皇宫附近修筑了一座道观,名为“五通观”,尊称其为“焦天师”道教。
而且道教,隋文帝使用的年号“开皇”也有着极为浓厚的道教色彩,
《隋书》中对这个年号做出了极为详尽的解释道教。
《隋书》写道道教,“
授以秘道道教,谓之开劫度人…………开皇,是其年号
”道教。
由此可见道教,“开皇”这个年号源自道家经典,
具有开启新劫运的神秘意味道教。所谓一“劫”是道教思想体系中的一种纪年方式,一劫就意味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杨坚试图借助这种劫运思想向世人展示,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道教。
隋朝二帝如何推崇道教
1.隋文帝的举措
除了在隋朝立国之初大量运用道士道教,灵活利用道家思想之外,
隋文帝杨坚在即位后也采取道教了不少措施
首先道教,隋文帝下诏大量修筑道观,在开皇元年(581),隋文帝见老子庙破败不堪,
特地下诏命令地方官集中人力物力修复陕西周至县的老子庙道教。
开皇三年(583),隋文帝迁都龙首原,在西安京畿境内建造道观36所,度道士二千人道教。
其次道教,为了表现出隋文帝对道教的推崇,
隋文帝特地建立了具有国家道教事务所性质的玄都观道教。
玄都观位于都城长安,招揽全国各地的著名道士,以当时闻名天下的道士王延为观主,掌管道观事务道教。
王延作为玄都观观主道教,表面上是一个宗教场所的领头人,实际上,
由于玄都观具有官方背景,王延俨然成为了隋朝全国道教的管理者道教。
隋文帝本人更是以信徒身份亲自前往玄都观,接受“智慧大戒”(《隋书》)道教。
上有所好道教,下必甚焉,隋文帝的所作所为深刻影响了京城士民的社会生活,《隋书》记载,
隋文帝礼敬道教的行为得到了许多公卿士大夫的效仿,《隋书》写道“(京师)公卿士大夫翕然钦附”道教。
最后,隋文帝还发布了不少诏书,反复强调隋朝官方对道教、佛教一视同仁道教。
在开皇元年,隋文帝下诏说,道法与佛法并无本质区别,殊途同归,作为一个帝王,他一方面信仰佛教,一方面仰慕道家的无为思想道教。
也就是说,在隋文帝看来,佛教也好,道教也罢,都不过是治国理政的一种手段而已道教。在帝王心中,宗教信仰永远不会是纯粹的。
在开皇十二年(600)道教,隋文帝杨坚再次下诏重新申明隋朝采用佛道并重的政策,诏书中说道
“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凡在含识,皆蒙覆护”道教。
对于那些破坏道观或盗毁道教塑像的行为,隋文帝采取严惩不贷的态度,特地下诏,将这些行为一律除以“十恶罪”,这种刑罚是隋朝律令体系中的最高刑罚之一道教。
这些举措都充分显示了隋文帝佛道并重的实用主义态度道教。
2.隋炀帝的一脉相承
众所周知道教,隋炀帝与隋文帝迥然相异,
隋文帝节俭、克制,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隋炀帝铺张浪费,好大喜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道教。
可是,两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具有庞大的野心和较高的政治智慧道教。
隋炀帝在笃信佛教的同时道教,也意识到道教的重要价值,于是,
在宗教政策上,隋炀帝可谓是完全继承了隋文帝的思想道教。
在隋炀帝尚未登基时,他就注意结交著名道士,希望这些道士能够帮助他夺取皇位道教。
据《隋书》记载道教,杨广对当时的一位著名道士徐则颇为钦佩,多次请他出山,到幕府下效力,杨广为此还亲自写信,在信中,杨广写道,
“先生履德养空,空玄齐物……昔商山四皓,轻举汉庭;淮南八公,来仪藩邸”道教。
在这里道教,杨广使用了“商山四皓”的典故,
明显是希望这位道士帮助他夺取皇位,如同汉朝的商山四皓庇护太子一般,杨广对道教徒的利用态度可谓昭然若揭道教。
杨广不仅是对徐则极尽礼遇,对许多著名道士也是颇为推崇道教。
例如道教,道士王远知是道教大师陶弘景的弟子,代表了南朝道教的一大派系,为了表达朝廷的礼遇,
大业七年(611),杨广召见王远知于涿郡,“亲执弟子之礼”,并下达敕令,在都城建造玉清玄坛安置王远知道教。
除此之外,隋炀帝对道教的崇奉还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教。
首先道教,
隋炀帝在洛阳城内和京畿地区建造了24所道观,度化道士1100多人道教。极大地增加了京师道观和道士数目。
其次道教,隋炀帝专门设置了崇玄署,
作为管全国宗教事务的机构,对佛道两教一视同仁,加以管理道教。
第三,隋炀帝专门设立了内道场,由皇室供给经费,招揽著名道士、僧人、文士,编纂佛道经典,编制目录道教。
当然,隋炀帝对道教的信仰也有几分走火入魔道教。
与隋文帝的克制不同,隋炀帝逐渐痴迷于道教的“长生不老”神仙方术道教。
这种想法在秦始皇、汉武帝等许多著名帝王身上屡见不鲜道教。
隋炀帝开始向道士寻访长生之术,甚至亲自隐居,断绝酒肉,食用松露,饮用露水道教。
后来道教,随着隋炀帝逐渐变得穷奢极欲,
无法再忍受这种苦行僧式的修仙,他开始转向另一条成仙的捷径“炼丹”道教。
《资治通鉴》记载
“嵩高道士潘诞自言三百岁,为帝合炼金丹道教。帝为之作嵩阳观……所费巨万”。
由此可见道教,为了成仙炼丹,隋炀帝已经有些走火入魔,
不惜大量耗费国家人力物力,最终误入歧途,成为加速隋朝灭亡的催化剂道教。
小结
众所周知道教,隋朝二帝笃信佛教,兴建了大量佛寺,
召集高僧进入官方编纂机构,编纂佛教经典和经书目录,推动了佛教的迅速繁荣道教。
少为人知的是道教,
隋朝二帝对道教也颇为推崇道教,
这主要是因为,时至隋朝,道教已经发展到颇为繁荣的地步,对于众多百姓和士大夫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道教。
所以道教,隋文帝杨坚在试图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之时一方面利用佛教势力,另一方面,
继续对道教势力伸出橄榄枝,表达自己的善意,利用道教的谶纬预言为自己的登基制造舆论道教。
隋炀帝则进一步沉迷于道教的炼丹成仙理论,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炼丹事业中,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道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