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佛教超度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2-10-27    158

在诸多佛教经典中

《心经》可以称之为佛教经论中最为

博大精深的一部经典

短短二百多个字

高度概括佛教超度了佛教经典的精髓

本期经典修学

就让佛教超度我们继续学习《心经》

《心经》

此段经文,阐述菩萨能观之智佛教超度。总体而言,四句经文已经构成菩萨修行自证的完整体系,即:

“观自在菩萨”

是获得自在成就的大菩萨佛教超度

即修行者;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是菩萨运用般若智慧亲证实相佛教超度

即修行方法;

“照见五蕴皆空”

是运用般若智慧这种方法所启发的智能佛教超度

即修行下手处;

“度一切苦厄”

是最终取得的效果佛教超度

即修行成绩佛教超度

展开全文

■关键词【观自在菩萨】

狭义上特指观世音菩萨,广义上指的是一切开发智能、达到八地修正的大菩萨佛教超度

观自在,一指运用般若的方法,观照自己身心是否自在;二指般若的效果,即达到除苦,已得自在佛教超度

简言之,观,既包含过程,也包含结果佛教超度。自在,与后文“能除一切苦”和“度一切苦厄”相呼应。

■关键词【行】

行,是践行,是般若的起用,也就是宗教体验佛教超度。亲证实相、见性开悟、念佛三昧,都与此息息相关。

修学,除了听闻法义,需要要有自己的宗教实践,否则就不属于“行”的范畴佛教超度。苦难已经是“自作自受”,除苦当然需要个人的加油,获得解脱也需要内心生起信心,否则很难“自救自度”。这就是行的意义。

■关键词【深般若波罗蜜多】

本来,般若既是出发,也是抵达,对于诸佛菩萨而言,般若是没有层级之分的佛教超度。般若在禅宗祖师(南宗禅)那里,就是一线之隔的生命翻转,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更没有所谓的顿与渐、次第与进阶、深与浅之说。

这里经文提出“深”,作为一种相对的标准,“专指第一空义的智慧,不是凡夫所能得到的”[1],表达菩萨智慧的境界非同凡响佛教超度

[1] 印顺法师:《印顺法师著作全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21页佛教超度

■关键词【照见】

即是:观照佛教超度。般若的起用。

■关键词【五蕴皆空】

广义上说,五蕴中的“色蕴”,是世间一切物质现象的集合,后面的“受、想、行、识”,是世间一切精神作用的集合佛教超度

五蕴既包括了我们每一个个体,也包含了世间一切佛教超度。这一切既然是集合,就属于缘起生灭之法,其本质是空性的。

“五蕴皆空”至少包含三层义理:1、个体的自我不可得(除我执);2、五蕴法本身不可得(除法执);3、空不是没有,而是假有,不可得不是不存在,而是不可执着其存在佛教超度

故而,佛教并非否定一切、拒绝一切,而深刻的智慧,恰恰能让人看清一切、接纳一切佛教超度。由此展开的强大生命力,恰恰是从一个人愿意放下纠缠开始的。

■关键词【度一切苦厄】

依上述经文佛教超度,菩萨依般若体认到五蕴皆空(我法均不可得),故而能达到以下成就:

1、除己苦;接纳过去所造之业佛教超度,也不再起惑造新业,自我的苦痛自然止息;

2、除众苦;看到众生皆平等,不一样的苦难、同样的希望,于此走向众生,实施奉献,除众生苦亦是除我苦佛教超度

从看到自己到走向众生,从自我解脱到大众同解脱,这是大乘菩萨道精神,也是菩萨“度一切苦”佛教超度

般若智慧能够起用,绝不会停留在自解脱的层面佛教超度。真正能看清缘起真相的菩萨,一定会无私奉献救度众生。

未完待续

下期继续走进《心经》

撰稿 | 妙元

摄影 | 昌贤

责编 | 明月

本文链接:http://35gh.com/post/%E7%85%A7%E8%A7%81%E4%BA%94%E8%95%B4%E7%9A%86%E7%A9%BA%EF%BC%8C%E5%BA%A6%E4%B8%80%E5%88%87%E8%8B%A6%E5%8E%84%3A%E4%BD%9B%E6%95%99%E8%B6%85%E5%BA%A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