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了葬在那?: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诸葛亮葬在太白山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蜀汉军队从褒斜道出,屯兵武功(现岐山县)五丈原,与魏国都司马懿对峙百余日,终因积劳成疾,病卒军中,“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由于当时蜀国连年出兵北伐曹魏,民贫国虚,内讧不断,又因诸葛亮死时的遗命之故,武候墓仅植柏树五十四株,无其他纪念性建筑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经过1500多年后,武候墓出现了“前墓”和“后墓”、“真坟”和“假坟”之争,给后人留下一个又一个难解的迷团? 那么诸葛亮究竟葬在哪里? 民间传说,诸葛亮葬在太白山下的方才关。
据《太白县志》载,“方才关,汉时地其东西两塬设有军营寨栅,中间一沟为行人必经之路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其口为一关卡,便称‘双寨关,’后相传为‘诸葛亮发丧时放棺处’,传而年久又演义为‘放材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放,安放,搁的意思。”其意是诸葛亮的棺木曾放置、安葬在这个地方。
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安葬在太白山下的方才关呢?说来民间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 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劳累过度一病不起,自感不久于人世,而蜀汉后主刘禅又是个扶不起的昏君,日后必为曹魏所灭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自己和曹魏打了半辈子仗,死后遗体运回成都,绝对得不到安宁。
再者秦岭崎岖、蜀栈道艰险,心中不忍,自己淡泊、宁静一生,灵魂应回归大自然,实现其“生当兴刘扶汉室,死亦借地葬曹魏(借地寄封)”的宿愿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于是他就给后主刘禅上了道“葬汉中定军山”的遗命后,密购薄棺两口,给跟随自己多年的两个心腹老卒面授机宜。让哑巴老卒在自己死后简敛薄棺,连夜放置到回蜀汉之龟川坝至咀头一古庙;同时将日常征战所阅之兵书战策及所用衣物等假作尸体,放入另一棺木随大队运回汉中。
让另一能说会道的心腹拿九锭银两、九匹蜀锦,寻十个贪婪凶残之徒(其中一人会做饭),把龟川坝咀头镇古庙中之薄棺依山深埋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然后给长史杨仪,司马费、护军姜维密授二锦囊妙计:一是计退司马懿追兵,二是计斩魏延。随后就人事不醒。 当晚,蜀军表面平静,其实在作秘密退兵准备。
哑巴心腹依计而行,能说会道的心腹依言办事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第二天,诸葛亮便安卧在太白山下这静谧绿坝之间,魂归大自然,而埋葬诸葛亮棺木的十个贪婪凶残之徒也都一命呜呼了。 原来,九个依山打墓的贪婪凶残之徒并不知晓薄棺中所葬何人。他们打好墓穴埋葬好棺木,在返回古庙途中,就商量着如何把作饭的人杀死,好一人分得一锭银子、一匹蜀锦。
回到古庙,看见做饭的笑容满面,主动迎出庙门,他们不由分说,合伙把做饭的人杀死,打墓者每人分得一锭银子、一匹蜀锦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然后九个人看见桌子上早已摆好的酒肉,就大吃大喝起来。谁知还未吃完,个个口鼻流血,死于古庙,他们哪知作饭的人比他们还贪婪凶狠,想一个人独吞九锭银两、九匹蜀锦,于是在买来的酒肉中作了手脚,下了巨毒。
后来,蜀国撤退的队伍路过此地,发现了十个人的尸体和银两、蜀锦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他们把拿有蜀锦、银两的九个人埋在一起,状似一个大罐;另一个未拿蜀锦、银两的人单独草草埋葬,状似一个小罐,然后就地发丧,抬着装有诸葛亮衣冠的棺木回到了汉中,遵遗命葬于定军山。
当地传说,在太白山石沟河风景区的大罐和相隔不远的小罐便是诸葛亮生前设置的两处“假冢”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假冢”周围剑石峻岭环绕,青松祥云隐现,又有潺潺流水和倒垂瀑布,显得十分清幽,十分壮观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只是埋葬诸葛亮的坟迹已无踪迹,给前来凭吊的人留下了怅怅的遐想和神秘的向往。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