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辅车相依,唇寒齿亡: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2-09-15    119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唇不包齿,惹是生非。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需要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唇不包齿,惹是生非。”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唇不包齿,惹是生非。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是比喻相邻两国安危与共的密切关系唇不包齿,惹是生非。辅,是面颊,也写作酺;车,是牙床,即牙车骨。面颊和牙车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辅车相依”。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齿寒”,也叫做“唇齿相依”。

春秋时,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唇不包齿,惹是生非。(晋国在今山西和河北的南部一带;虢指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虞,在平陆县东北。)晋国想并吞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可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于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让我军通过,估计虞公(虞国国君)会同意的唇不包齿,惹是生非。”晋献公说:“这名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怎可随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晋献公顿悟,便派他带着名马美玉去见虞公。

  虞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唇不包齿,惹是生非,便劝虞公不可答应晋军“借路”的要求,道:“虢虞两国,一表一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

  宫之奇对虞公说的这段话,原载《左传·僖公五年》唇不包齿,惹是生非。在《左传·哀公八年》的记载中,子泄对吴王也说过:“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又,据《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载,鲍勋曾对魏文帝曹丕说过“吴、蜀唇齿相依”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宫之奇以辅车唇齿来比喻虢虞两国相依相存的关系非常确切唇不包齿,惹是生非。可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不可答应“借路”,而且愿意出兵助晋打攻虢国。宫之奇料将亡国,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这样,晋献公就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了虢国唇不包齿,惹是生非。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暂住以整顿人马,虞公还是毫不戒备。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了。虞公被俘,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荀息笑道:“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美玉还是原来的美玉,不过马的牙齿增多几个罢了)。

  马的牙齿是随年龄增加的,一年增一个,所以,数一数马的牙齿,就能知道马的年龄唇不包齿,惹是生非。古人比喻年岁逐渐老了,就叫“马齿渐增”;自谦年岁徒然增长而无所成就,就叫“马齿徒增”。

  由于上述故事,还产生了“假道灭虢”或“假途灭虢”的成语唇不包齿,惹是生非。假,就是借;假道、假途,都是借路的意思。

  这句成语,形容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以后,回过头来连甲也一并消灭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唇不包齿,惹是生非

  “唇齿相依”源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唇不包齿,惹是生非。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弗听,许晋使”。

  果如宫之奇言,晋灭虢后,即把虞灭掉了唇不包齿,惹是生非。虞与虢,休戚相关、利益与共,文中说得清楚,其中,使用了唇与齿的密切关系进行形象的比喻,说明古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除《左传》外,这一用法在先秦古籍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如《墨子》、《庄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中都可找到。

  特别是《墨子·非攻中》说的“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的话,说明在它之前更久远的年代里,人们对唇齿关系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唇不包齿,惹是生非。由此典引申出的成语很多,如“唇亡齿寒”、“唇竭齿寒”、“唇齿辅车”、“辅车唇齿”、“辅车相依”、“虞虢相依”、“虢灭虞亡”、假途灭虢”等。

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是比喻相邻的两国安危与共的密切关系唇不包齿,惹是生非。辅,是面颊,也写作酺;车,是牙床,即牙车骨。面颊和牙车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辅车相依”。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失去俺庇,说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齿寒”,也叫做“唇齿相依”。

本文链接:http://35gh.com/post/%E8%BE%85%E8%BD%A6%E7%9B%B8%E4%BE%9D%EF%BC%8C%E5%94%87%E5%AF%92%E9%BD%BF%E4%BA%A1%3A%E5%94%87%E4%B8%8D%E5%8C%85%E9%BD%BF%EF%BC%8C%E6%83%B9%E6%98%AF%E7%94%9F%E9%9D%9E.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