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色”与“空”
道教的“色”与“空”
《玄珠录》云:道体实是空,不与空同,空但能空,不能应物;道体虽空,空能应物。
“空”作为道体的真实本性,且“道体虽空”,但此“空”却能应物。王玄览还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来说明道体实“空”:“道体如镜,明不间色,亦不执色,其色变改去来而镜体不动”。
道体之“空”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拿什么去照镜子,镜子便显现出什么模样,镜子不会执着于某种相貌,所以镜面所呈现的镜象是千变万化的,然而镜体本身却不会被改变。道体的“空”与此类似,道体能应物,却不为物累。
其后,王玄览又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了道体之“空”,他说:
法体本来,体自空旷。空旷无有无见。空者,见色不住眼,对境不摇心。
“法体”本来“空旷”,“空旷”即“无有无见”。“眼色合,共生见”、“心本无知,合境为知”,那么“眼”“色”不合则见无所见,“心”“境”不合则知无所知,因此任何“色”“境”归根结底为一个“空”字。
“持一空符,以印诸有,有来随应,有去随亡。有若不来,还归空净。空中有分别,有分别亦空;空中无分别,无分别亦空。”
不论有分别无分别,最终都应归结于“空净”。真正的“空”,不偏“有”不落“无”,而这样非空非有的“空”才是道体实相。
“空法不空,不空法不空,有法不有,不有法不有,空法豁尔,不可言其空,若言空者,还成有相;不空而有,有则有碍。”
“空’“有”俱遣,而入空“空”之境,
“若住在色中,无空可对;若住于空中,无色而可对。既住而无对,无由辄唤空,若许辄唤者,唤空亦唤色;若也不许唤,无空亦无色。”
通过对“色”“空”两边的否定,来说明道体之空,即是空“空”。王玄览对于“空”不仅只有这般界定,他认为“空”也是无分别的,是一种没有差别的境界:
烦恼空,故不可得;至道空,故不可得。二和俱是空,空相无分别。以其迷见故,即为烦恼;以其悟见故,即为至道。烦恼不可得,还是烦恼空;至道不可得,还是至道空。二空不同名,名异体亦异,优劣亦尔。又言:对二有二故,所以言其异;若合二以为一,其一非道一,亦非烦恼一。
烦恼空与至道空一分为二时,文字义虽不同但有优劣之别,但如二合为一作中道观,实质是都一样的,此即“空相无分别”。真道自然的状态为“出则有二,入则无一,无入无出,则为实相”。
若因有,始无名,有即在无内。有若在无内,有即自妨无,其无无由名。有若在无外,有即无由名,若无有得有名,无由亦名无。有无一时俱有,既相违,同处则不可。
“有”与“无”的关系是微妙的,若“无”因“有”而得名,则此“有”当在“无”内。若此“有”在“无”内,则会妨碍“无”的成立,那么,此“无”也就不得其名,即“其无无由名”;若“有”在“无”之外,则此“有”又无从得名,“有”既不能成立,则与之相对待的“无”也就不能称之为“无”。而“有”与“无”是相对而起的一对矛盾,两者同时存在,却不能“同处”。
王玄览认为“有”与“无”的关系是虽有而非有,虽无而非无,“天下无穷法,莫过有与无。”一切法的内涵,不过是“有”与“无”的结合而已。王玄览又把“有无”这对范畴与“生灭”、“常断”等联系起来讨论:“一切有无中,不过生与灭。一切众生中,不过常与断。”王玄览推论:“一切有无中,不过生与灭”通过首先否定“生灭”,进而否定“常断”,以显示道体的空寂。
“有法、无法,有无法,非有法,非无法,非有无法。正性处之,实无所有。无时无有有,无法从何名?有时无无有,有法从何生?二法不同处,云何和合成?若有有无法,可许非有非无成。有无既也破,非有非无破。二法既也破,云何和合名?出诸名相而入真空,真空亦空而非无也。”
为此,王玄览又将“有无”与“空”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言空之时若有有。有不名空;言空之时若无有,有无空亦无,云何得名空?言有亦如此,有无是相因,有有则有无,有无是相违;无时无有有,有无无亦无,前后是相随。前言有分别,后说无分别。在无分别时,有分别己谢,是则前谢后亦谢。有无相因生,有有无亦有,无有有亦有,此名横相因;各于有无中,是有是非有,是无是非无,此是竖相因。以上三法为三事,三事有分别,离此三事即是空,空即无分别。
王玄览认为,在讨论“空”的时候,对“有”“无”和“有无相因生”这“三事”作出执着,那就不能了证“空”的道理;只有否定了这三者,即“离此三事”,才谈得上是“空”。
道教的“色”与“空”
本文链接:http://35gh.com/post/daojiaodeseyukong.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