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道德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4-04-19    99

《道德经》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道德经。”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辩证的。譬如大智若愚,智和愚看似对立,实则相互转化、互为依存,真正的智慧天然地蕴含着某种意义上的“愚”,真正的智者在某种情境中往往表现得像愚者。

愚,形声字,其字形由两部分组成:心和禺道德经。“心”指心智、性格,而“禺”则表示读音。愚,本义是指愚蠢或愚昧,后发展为自谦之辞。“若愚”意指看起来好像很愚笨,实则并非如此,而是富有涵养,有大智慧。

明代思想家吕坤《呻吟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道德经。聪明而愚,其大智也。”意思是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史记》记载,关于如何做人,老子说过一句话“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总是随时向人求教,看上去好像愚蠢笨拙道德经。一代文豪欧阳修辞官还乡,苏轼拜谒恩师,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提到“大智如愚”,惋惜一个老臣离去的同时,欣喜恩师大智若愚、胸怀坦荡。其深意旨在告诫人们,真正的君子追求内在的品德和修养,他们胸襟豁达,德行高尚,明白大道理,是不计较琐事得失的。

大智若愚要有空杯心态和虚怀若谷的境界道德经。《道德经》中讲“绝圣弃智”,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孔子尚且如此自谦;国学大师饶宗颐达古通今、学贯中西,却说“我觉得我是个傻瓜,没人像我这样”;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认为自己和常人一样,并不能穷极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智慧……纵观古今中外的大智者,总是时常提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才会不断激励自己“为学日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大智若愚还要有点“愚”劲儿道德经。古代寓言故事中的愚公下决心“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时,面对妻子的质疑和智叟的讥笑,长叹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在别人眼里似乎有点不自量力,然而他目光长远,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上天而将山挪走。

清代名臣张英《家书》中有言:“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道德经。”说的是张英邻家造房欲占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求张英主持公道。家人收到张英回信后退让三尺,邻家人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至今仍被传为美谈。在争执不下时,让他三尺,看似“愚钝”,实则是一种智慧,化解了邻里冲突,也是将心比心的长远之道。

据说郑板桥去拜访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老人,老人读书破万卷,却自称“糊涂老人”道德经。老人家里有一方石头,请郑板桥题字,郑板桥哈哈一笑,当即题了传世名言“难得糊涂”四个字,并在下面书写了一段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里的“糊涂”,正是摒弃了小聪明的“糊涂”,是一种修为,一种气度,一种大智慧。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道德经。”才智出众可并不处处表现在外,谦虚质朴而不自矜炫耀。做人做事当以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君子反求诸己的心态,踏实做事,事事悟、时时醒,乃大智者。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陈丽),原文有调整,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3%80%8A%E9%81%93%E5%BE%B7%E7%BB%8F%E3%80%8B%EF%BC%9A%E5%A4%A7%E6%99%BA%E8%8B%A5%E6%84%9A%EF%BC%8C%E5%A4%A7%E5%B7%A7%E8%8B%A5%E6%8B%9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