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从聂隐娘到杨贵妃:透过皈依道教,对抗社会道德束缚的唐代女性们:道教法事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2-10-12    163

唐代有一群女性,格外引人注目道教法事。有人称他们女冠、女道、女师、甚至在世之时就被尊为仙真,为地方官吏百姓拥戴;也有人称她们是妖物,掌握政权、祸乱百姓,甚至也有士人混用仙真名称,妆点狎妓的风流意味。

这些女性有人是皇室的公主、诗人恋慕的对象、嫔妃的老师、皇帝的爱妃、官吏的爱妾、地方的孝女,她们是传奇小说作意好奇的角色原型,也是国家遭难时帝王、官员争相传诵的活神仙,更是庇护乡里、传经传法的护教法师道教法事

若再细看,她们的社会阶级横跨皇族至百姓,归返道门的前因后果也各有曲折,这群女性透过道教的思想文化,取得了独立于传统家庭的力量,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不一的影响道教法事。不过妖物、天仙、女师等称呼,褒贬不一,女性在唐代的修道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否如文人诗歌吟咏中一般风流自在?还是其实清寂无聊、是极尽克制的苦修生活?

政治刺客聂隐娘

唐代传奇〈聂隐娘〉可说是个经典的例子道教法事。聂隐娘十岁遭女尼掳去,并依女尼命令暗杀他人。虽然小说文本中的女尼应该是佛教徒,可是,她与徒弟聂隐娘的行事却充满浓厚的道教色彩:聂隐娘在练剑初始,比丘尼就赐药助长徒弟功力──这是道教的「服食」传统,借着服用特殊的饮食、丹药求得长生不老;聂隐娘服药之后,带着长剑,能在峭壁上行走如风,比猿猴还迅捷──这是道教的「登涉」传统,道士们会带着剑、镜保护自己,入山求道修行;聂隐娘青春永驻,多年后有人在市集偶见,仍保有昔日容貌──这是道教的「养生」传统,就像道徒们藉由修习各形各色的道术,追求肉体的不朽。

女尼多次派遣聂隐娘暗杀奸人后,虽放她回归乡里,可聂隐娘却再也回不去单纯的女儿身份道教法事。她在父亲追问之下,道出自己并非进入寻常佛门念经诵祷,而是早已习得一身惊人业术,能随意取人性命,而且女尼在送聂隐娘归家之前,更将暗杀用的刀刃密藏在她的后脑,常人无法辨识拿取,只有聂隐娘可以依照一己意志取刀、藏刀。听闻此事,父亲对女儿的怜爱便转为敬惧,无法将女儿视作常人看待。而聂隐娘身挟奇术,成为他人闻风丧胆的刺客,婚事也不再听从父母安排,回家不久,就自行选择嫁与邻里的磨镜少年,父母也不敢违逆。

聂隐娘回到俗世后,不像传统女儿那样侍奉父母,相夫教子;相反地,她选择以刺客身份走入公众社会,而这项选择,和父亲也有关系道教法事。父亲聂锋是蕃镇魏博的大将,在蕃主要求之下,聂隐娘受父命刺杀刘昌裔,却戏剧性地慑服于刘昌裔的先知先觉,因此决意和丈夫一同转投幕下,甚至挺身对抗魏博先后派来的其他刺客,此时,聂隐娘已完全脱离了家庭,走向个人的生命道路,而这条道路,和聂隐娘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若非刘昌裔未卜先知的能力,恩威并用地慑服了聂隐娘,她应当还是追随父亲的脚步,为魏博军镇奔走杀人。

展开全文

在唐代,蕃镇派遣刺客执行政治暗杀并不只是小说家的杜撰,宪宗时期,宰相武元衡、大臣裴度就曾遭到蕃镇李师道派出的刺客暗杀而一死一重伤道教法事。不过,由身怀奇术的女性担任刺客,是这个故事最有魅力的地方,聂隐娘从父母温暖的怀抱,辗转为女尼掳至山中、偕猿猴飞山走壁、深夜奔走军阀宅院行刺的精彩生涯,不只是女刺客出入军阀斗争的奇幻惊骇,更指出女性入道之后,借着宗教的威能与法术,得以摆脱传统家庭,进而公共领域,实践一己意志的传奇本事。

芳魂再返的杨贵妃

聂隐娘故事,设定在中唐时代,不过,早在盛唐时期的贵妃杨玉环在白居易的编造与想像下,也曾出入道教道教法事。白居易的想像之笔极受欢迎,投射了安史之乱过后唐代人的想像,也接近当时社会的普遍想法。安史之乱后,天子六军不愿再为玄宗征战,帝王无奈之下,以一条白绫赐死在马嵬坡。死得轰动天下,被视为红颜祸水的杨贵妃,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重新以太真仙子身份现身。

根据〈长恨歌〉的描述,杨贵妃遭赐死,终于让天子六军愿意发兵对战安禄山、史思明的兵马,多年后,战乱平息,重回长安城的唐玄宗回忆往事,无法安宁,夜夜叹息流泪,追想昔日爱侣,延请道士向黄泉碧落寻访,苦苦招魂之下,终于在海外仙山找到一位名为太真的仙子,透过道士转达,仙子雪肤红颜,正是杨妃容貌道教法事。在唐玄宗的声声呼唤下,杨贵妃的芳魂从海外仙山飘回,两人重聚在昔日恩爱的长生殿上,誓言相约来生,因此留下了隽永的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道教法事

喜欢〈长恨歌〉的读者们,不免在读完诗歌之后,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欲断未断、超越死生的永恒情爱所感动,比起在清冷孤寂的海外仙山孤单终老,读者们更愿意相信杨贵妃没有抛却人间俗念,再度重返大明宫和唐玄宗厮守终生道教法事

〈长恨歌〉所写,声声招唤女性归来的思念,凝聚了历代读者的期望,也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出家所最难跨越的第一道关卡道教法事。女儿在出家之后,自小怜爱护佑她的父母将何所凭依?妻子出家之后,孤单凄凉的丈夫将何去何从?母亲出家之后,孤儿幼子该由谁来抚养照顾?

女性的出家,带走的不只是一位专心向道的信徒,更是支持家庭运作的母亲、妻子、女儿,可能造成传统家庭秩序的崩塌,因此格外艰难道教法事。所以我们往往在女性成仙的故事中,看见了升仙女性重返家庭的情节,有的是像杨贵妃一样,誓言再续前缘,有的则是用她的宗教超能,帮助家庭重整秩序,修道女性的离家之路,远比男性来得艰难漫长。

杨贵妃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只是马嵬坡的血污游魂,所有关于她一生的幸与不幸,早已终结在那一条白绫之间,不过,唐代的士大夫经常透过诗歌反覆歌咏此事,例如杜甫、李商隐,都曾写下为安史之乱而死的杨贵妃,怀想美人不幸、批判玄宗不能施行德政的诗句道教法事

在这些美丽的诗句之中,白居易选择让杨贵妃化为仙子重返皇城,是相当特殊的角度,杨玉环在升为太真仙子之后,一旦动了情欲的念头,就得再重返人间修行,而修行的方式,是和玄宗再续情缘,希望两人的关系可以善始善终道教法事

〈长恨歌〉既有和杜甫、李商隐诗歌一样的批判,也有宗教的寄托道教法事。他批判了当时公卿大臣们将帝国崩毁归咎于杨氏一族,却不知反省的自大与卸责。而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杨妃死后不是化为尘土,而是飘至海外仙山修炼,继承了道教仙话的故事传统,女性生前的种种遗憾,往往要借他界的威能,才能得到伸张。

不过,就〈长恨歌〉的描述来说,男性的立场还是很鲜明的,杨贵妃死而不灭、升登仙的想像,主要还是回应玄宗的悔恨与思念,至于贵妃本人的痛苦与挣扎,却少有刻划道教法事。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杨贵妃已在马嵬坡被玄宗赐死,还愿意回应玄宗托付道士传来的声声呼唤,她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转换,选择放弃自己在海外仙山修行的清静生活,而继续重返人间,选择重新爱上那个夺去她性命以求自保的男人?贵妃的心中难道没有一丝怨怼吗?她似乎痴情又纯真,完全不将自己的死亡放在心上,一心为治愈唐玄宗的遗憾而重返人间。

对于这样单薄的女性角色刻画,读者也只能这样想:白居易〈长恨歌〉以杨妃重返人间为创意,试图疗愈在安史之乱后创伤的当代心灵道教法事。不过,这些可以接受疗愈的心灵,恐怕还是以男性角度为主。

孕经而死的张玉兰

杨贵妃的魂魄再次回到人间,是为了和唐玄宗再续情缘道教法事。不过,许多女性成仙升天,却是为了弥补不一样的家庭遗憾。

另外一位女性张玉兰,她的名字一般人或许有些陌生,可提到她的祖父──张天师──道教的开派宗师,读者或许就有印象道教法事。张玉兰的升仙故事,诉说了女性未婚怀孕,不被家人接受的痛苦。张玉兰从小不食荤血,颇有向道之心。

有一天,她梦到一道红色的光芒从天降下,这道光芒缠绕着数十尺的金色篆文,不由分说便窜入张玉兰的口中,玉兰醒来之后惶惶不安,意外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道教法事。母亲不明究理,严厉责备她。张玉兰始终不向母亲明言自己遭遇的奇事,只向亲近的侍婢倾诉。某一天,张玉兰又向婢女说:「我不想再忍辱活下去了,在我死后,请剖开我的肚子,证明我的清白!」当晚,张玉兰竟然无疾而终。

婢女慌张地将事情原由禀告张夫人,张夫人凄惶之余,既不忍剖腹伤害女儿遗体,也不忍违背女儿的誓言,希望洗刷她的冤屈道教法事。正在左右为难之余,突然之间,一朵莲花从张玉兰的肚腹之间穿透而出,拨开花瓣,竟然藏有镶了金边的《本际经》十卷,内容与字体超越人间文书的美妙,浑然不似是人世间当有的经卷。开腹得经之后的一个月间,张玉兰的尸身旁边经常散发异香,家人为了安慰芳魂,转写《本际经》来安葬她。

又过了一百多天,突然风狂雨骤、雷电交加,天地无光之际,《本际经》突然消失无踪,而张玉兰的坟墓也同时裂开,棺木飞出,降落在坟前巨木顶上道教法事。家人担忧之下,爬上巨树查看,却发现棺中早已空空如也,不仅芳魂渺渺,连肉身也消失无踪,无从追寻。

张玉兰未婚怀孕,不见容于家族社会,她的痛苦与忍辱,是故事的情感主轴道教法事。而在玉兰死后,一物如莲花从她肚腹而出,不是胎儿,却是一部道教经书──《本际经》,文字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为拯救愚昧的世人而来,充满了神异性的转折,抚慰了读者为玉兰抱屈的愤懑感受。

女性费尽千辛万苦而产下的,竟是可以传诵千古的经典书籍,而不是呱呱啼哭的无知小儿,实在是传统中国故事的「神转折」!因为天降感应而未婚怀孕的情节,是远古故事解释人类起源的常见记事道教法事。张玉兰的这则记事,在《水经注》也有记载,女主角的名字不变,只是《水经注》的张玉兰产下的是水中悠游的龙子,而不是长二丈许、幅六七寸的道教经书。

《水经注》中的张玉兰在水边浣衣,一道浓雾忽然袭来,张玉兰就此怀上身孕,产下两条龙子,因为张女深以未婚怀孕为耻,投汉水自杀而死道教法事。死后,产下的龙子经常在母亲自杀的地方往来游水,游出了一道新的支流,后来,当地人就称为女郎水。《水经注》记载,沔水南流与汉水交汇处,称作女郎水、南边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都是为了纪念张玉兰。

对于读者来说,经书换龙子的情节,可能只是角色的小小调整,不过,如果你是一位未婚怀孕的唐代女性,也许在现实的压迫之下,读着两个版本的故事,你会为自己采取完全不同的应世策略道教法事

早期传说中女性未婚怀孕,不见容于家庭社会的问题,母亲的压力与痛苦,是交给男性子嗣,也就是故事中的龙子来解决,设想,如果张玉兰产下的不是龙子这种具有神圣意味的男性后代,而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女孩,或者是虫鱼鸟兽等异形、异类,她的行为就不可能获得正当性道教法事。否则故事也不会「神转折」,为无辜的张玉兰得到平反,她只会是一个违反社会期待的悲惨女性。

因此,这个传说中有一个隐藏的训示:女性言行的正当性,往往并不交由女性自身验证,而是需要透过具有影响力的男性子嗣来验证道教法事。假设你是一位未婚怀孕的唐代女性,读完玉兰产下龙子的故事,应当会启发你养育子嗣的决心(当然首先这子嗣得是位男性),希望他长大如龙一般昂扬世间,为母亲扬眉吐气。

相对来说,我们在玉兰产经的故事中,却看见女性未婚怀孕的危机可以有另一种解套方式:女性习读道教经典,将宗教知识传播世间,也能为自己重新找回社会的认同道教法事。传统家庭妇女的职责在于生养后代、传承父系血脉,未婚怀孕被视为背叛父系血缘,而玉兰产经的情节,却暗示着假设女性不愿依照传统传承父系血脉,那她可以传承道教的经典,进而脱离传统家庭的规范,上升天界、为后世仰望。

在张玉兰的故事中,女性是「道」的传承者,而不是产下胎儿、传递血缘的中介角色道教法事。透过生产经书的传承方式,修道女性不再是透过血脉的异同来决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是上接于「道」。女性传承经典,可以在宗教社会中找到定位和认同,即便肉体腐朽、血脉不传,从超越的层次来看,女性的精神意念也能以经典的形式存世不朽。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4%BB%8E%E8%81%82%E9%9A%90%E5%A8%98%E5%88%B0%E6%9D%A8%E8%B4%B5%E5%A6%83%EF%BC%9A%E9%80%8F%E8%BF%87%E7%9A%88%E4%BE%9D%E9%81%93%E6%95%99%EF%BC%8C%E5%AF%B9%E6%8A%97%E7%A4%BE%E4%BC%9A%E9%81%93%E5%BE%B7%E6%9D%9F%E7%BC%9A%E7%9A%84%E5%94%90%E4%BB%A3%E5%A5%B3%E6%80%A7%E4%BB%AC%3A%E9%81%93%E6%95%99%E6%B3%95%E4%BA%8B.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