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廖开顺:嵩云山杂记:洪江市请符咒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2-12-27    104

《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是三明学院教授、洪江人廖开顺和洪江人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于洪江历史的微信专题,专题中引用了大量历史记载资料,并结合作者的切身体验编写而成洪江市请符咒。专题不定期推送,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可直接在洪江人微信平台留言联系。

嵩云山杂记

作者:廖开顺

洪江嵩云山,以风景美丽、禅境幽深而引人入胜洪江市请符咒。它也是我曾经教书五年的地方,每个工作日徒步爬山去上班,在路上常常思考,嵩云山是怎样一座山,怎样成为一座佛教的山,想揭开它的面纱。今把一些笔记略为梳理,提供给读者参考。

山名的故事

1.1 嵩云山的初名叫“松林岩”

如今能够考证到的嵩云山最早的名字,叫“松林岩”,因茂密松林中的一处山崖而取名洪江市请符咒。崖有山洞,明代中期,无意祖师在这里住锡修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松林岩”因无意祖师而出名,影响了文人和官府。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松林岩的“岩”改为“崖”,山洞改为“窟”,或干脆叫“石窟”,这很像现代旅游开发的包装。

又把“松”改为“崧”,“林”改为“云”,“崖”又升格为“山”洪江市请符咒。这样以来,“崧云崖”、“崧云窟”,“崧云石窟”、“崧云山”、“嵩云山”这一系列名字出现,并写进县志和州志。

展开全文

村子、山林、溪流之类的名字,属于乡土文化,最初出自民间洪江市请符咒。洪江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嵩云山下,熟悉那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松林岩”是洪江人的祖先取的名,而“崖”“窟”“崧”“嵩”之类是文人改的名。

有的文化只属于民间,有的则属于文人或官府,因而文化有俗、雅洪江市请符咒。在洪江话里,“崖ya”“岩yan”不分,都读为近似“ai”的音,也就是洪江话中“岩门”、“岩鹰”那样的发音。

文人取的名字,往往文绉绉,没有民间话上口洪江市请符咒。“嵩云”就没有“松林”好上口。虽然“松林岩”早就改成“嵩云山”了,可是在洪江,如果仔细听,洪江人还是把嵩云山叫做“松林山”。

当然,文人的改名也功不可没,用了“崖”字,纠正了洪江话的“崖”“岩”不分,“崖”的观赏性大于“岩”洪江市请符咒。用了“窟”和“石窟”,便有了佛教文化色彩。由岩升格为山,更有了地位。使用“崧”或“嵩”,内涵更丰富。当今洪江发展文旅,古人已经做了铺垫。

1.2 也有文人不同意“松林岩”改名

也有文人不同意将“松林岩”改名洪江市请符咒。如主修《光绪靖州直隶州志》的吴起凤,他是光绪年靖州直隶州的知州,进士学位。直隶州是省辖州,与府平级可略低。今怀化市清代有辰州府(治沅陵)、沅州府(治芷江)、靖州直隶州。

在《光绪靖州直隶州志》中洪江市请符咒,为洪江留下了“松林岩”条目,并且写了不宜改名的意见:

“松林岩,县东一百二十里,即洪江后山无意祖师修道处,有磨炼石,师昼夜负石磨炼,手迹犹存洪江市请符咒。吕志谓县志以此为嵩云石窟,岂以嵩松同音而云林声相近,故称名不一耶,姑从州旧志录之。”

意思是:“吕志”说,《会同县志》把“松林岩”叫做“嵩云石窟”,不能因为“嵩”“松”同音、“云”“林”声相近就改名,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称不一样,(本州志)姑且还是按照以前的州志,收录“松林岩”这个名称洪江市请符咒

以上提到的“吕志”,是清代乾隆年间吕宣曾所主修的《乾隆靖州志》,简称“吕志”,可知《吕志》也是用“松林岩”洪江市请符咒。古代靖州志始于明万历年,已无存。清代先后有祝钟贤、吕宣曾、隆恩相、吴起凤主修的靖州志。

1.3《洪江市志》对“嵩云山”取名的解释

1994年出版的《洪江市志》,是老洪江唯一的市志洪江市请符咒。其中对“嵩云”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往昔山上古松参天,云环雾绕,松、嵩同音,故名之为嵩云。”

说“往昔山上古松参天、云环雾绕”是正确的洪江市请符咒。说因“松”“嵩”同音而改为“嵩”,理由却是错的。“松”“嵩”虽然同音,可“松”是松树,“嵩”是“山大而高貌”,两个字毫不相干。因同音而改名,是把改名的复杂原因敷衍了。

也不怪《洪江市志》,因为洪江属会同县,是《会同县志》改名的洪江市请符咒。可是,《洪江市志》把一个不该省略的演变过程省略了,造成逻辑不顺。

文人先把“松”改为“崧”,“崧”是“嵩”的异体字,也就是一个字的两副面孔,都读“song”音,都是指“山高而大貌”洪江市请符咒。后来逐渐不使用“崧”,只用“嵩”字。《洪江市志》忽略了这个过程,直接说成“松”“嵩”同音。

确实,“崧云”比“松林”更有文采和文化洪江市请符咒。“崧”出自《诗经·崧高》:“崧高维岳,骏(峻)极于天。”意思是: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诗经》被奉为中华文化元典六经之一洪江市请符咒。古代读书人,常常把“诗曰”“子曰”挂在嘴边,很有文化的样子。可以想象“松林岩”改名的文人,那自得其乐的神态。

其实,用“嵩”字也有它的好,从字形上看,“嵩”,嵩就是高山,而“崧”字会被误解为山下的松树,也容易错读成song音洪江市请符咒。而且中岳嵩山名闻中华,可以让人对嵩云山产生联想,如清人唐舜的诗《登崧云山》写道:“奇峰突兀并中嵩”,意思嵩云山可与嵩山并驾齐驱。

松云之景

如《洪江市志》所言,往昔的嵩云山,山上古松参天洪江市请符咒。洪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溪河纵横,空气湿润,高山常有云雾缭绕。在县志和州志中多有记载和描写。

清代会同人梁嘉瑞的诗《登松云山》洪江市请符咒。本无“松云山”一名,叫“松云山”是诗意的表达,因为诗中主要写松云之景:

“倚杖陟松云,飘然出世群洪江市请符咒。/松间仙犬吠,云际梵钟闻。/江水双流会,山花万卉芬。/由来修炼地,贺祖有成勋。”

《乾隆会同县志》中的诗句:“波翻沸雪呈险滩,市枕崧云岩□雄”洪江市请符咒

《唐舜的《登崧云山》:“奇峰突兀并中嵩,峭壁凌虚曲径通洪江市请符咒。/古寺老树垂翠盖,深岩野鸟宿珠宫。/登临自觉尘襟洗,远望还欣眼界空。/高踞雄溪标胜概,乾坤无处不玲珑。”

唐舜的《癸酉九日再登崧云山》:“胜节重登续旧欢,殷勤老衲复盘桓洪江市请符咒。/扪萝款步寻仙迹,啜茗高谈坐石磐。/鹤集崧云天际树,鹭依沸雪夕阳滩。/衔杯俯仰风吹帽,林壑幽情耐客看。”

20世纪50—60年代初期,嵩云山大兴禅寺下面的山谷里,依然是一片茂密的松林,长满高大的松树,还有樟树和枫树,参天蔽日洪江市请符咒。后来毁于一场山火。今建设嵩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可望恢复往昔生态。

嵩云山在哪里洪江市请符咒

洪江人都知道嵩云山在哪里,却不一定说得出准确的范围,或者不在乎它的范围洪江市请符咒。比如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嵩云山云海或嵩云山日出,取景的地点往往包括了大兴禅寺以上的云雾山等山。嵩云山佛教研究者,也把大峰坡、云雾山等山的佛教归入嵩云山。

《会同县志》、《洪江市志》和靖州志都没有具体表述过嵩云山,用“崧云崖”“嵩云石窟”“嵩云窟””来指代崧云山,而它们只是嵩云山很小的一部分洪江市请符咒。有的文字用“洪江后山”来表述。

“嵩”既然是“山大而高貌”的意思洪江市请符咒,以古人遣词造句的严谨,那么,嵩云山这座大而高,而且常有云雾的山,是从哪里到哪里?

如果说大兴禅寺所在地就是嵩云山,却不高也不大洪江市请符咒。它东北侧的老鸦坡,海拔高达50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才是一座高而大、独立的山。而大兴禅寺所在地,海拔可能只在300—400米之间,它只是一道山坳、山谷和一块坪地。

以“崧”“嵩”取名,嵩云山需要“大而高”,这得把嵩云山放在大峰坡群山中,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才有“大而高”的山态,所以,要了解嵩云山,还需要了解大峰坡洪江市请符咒

大峰坡

4.1 洪江话中的“坡”

外地游客如果要了解洪江的山,需要先听懂洪江话中的“坡”洪江市请符咒。“坡”的词义是“地形倾斜的地方”,如洪江的高坡街,古名叫“圝(luan)圝坡”,即圆圆的坡,“歌诗坡”则是更小的坡,它们才是坡。也有不大不小的“尖坡”。而老鸦坡、大峰坡都是高山,却被洪江人称为“坡”,这是洪江的一个习俗。

4.2 大峰坡群山

大峰坡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大峰坡群山洪江市请符咒。《洪江市志》载:“大峰坡是一组群山,方圆约30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较大较高的山峰有大峰坡、炮台、云雾山等。主峰炮台,古称风界坡(注:似乎应叫风坡界),海拔636米。”

在靖州志和会同县志中,大峰坡群山又被称为“大风坡”,应是混淆了大峰坡群山和风坡界单山洪江市请符咒。洪江话把“界”读为“gai”,洪江话的“gaigai上”就是高山顶上。

大峰坡群山也是洪江瑶族聚居的地方洪江市请符咒。苗族和瑶族择高山居住,便于抵御官军。苗族人多,“小分散、大聚居”,所以洪江苗族在城内住得多,可占有去天王庙的一路高坡地。瑶族“大分散,小聚居”,洪江瑶族聚居在岩头湾一带,也以大峰坡为家园,最后迁徙雪峰山东麓。

4.3 大峰坡单山

大峰坡的的第二个含义是指大峰坡群山中的单山大峰坡洪江市请符咒。洪江人日常所说的大峰坡指大峰坡单山。比如,以前洪江人相约去大峰坡砍柴,去的是单山大峰坡。洪江人也有写成“大风坡”或“大洪坡”的,《洪江市志》取“大峰坡”更准确。

大峰坡群山的主峰“炮台”(风坡界)海拔636米,高于沅水对岸密岩尖的海拔630.6米,却因“炮台”隐于群山之中,反而觉得突兀高耸的密岩尖更高洪江市请符咒。我读初中时,学生搞劳动,要挑肥料到大峰坡帽子岭,还不是大峰坡顶峰,已经累得腿酸腰疼。

嵩云山与大峰坡

5.1 松林岩本不是一座山

从嵩云山的初名“松林岩”来看,起初就没有把松林岩当作一座山洪江市请符咒。后来的“崖“窟””也不是一座山,所以,把嵩云崖叫做山的时候,有拔高扩大的主观建构。

在《洪江市志》中,对大群山中“较大较高”的山峰,列出了单山大峰坡、炮台、云雾山,而更出名的嵩云山却没有列入,这不是疏忽,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大兴禅寺所在地的嵩云山,不是较大较高的单个山峰;第二,嵩云山这个概念有模糊性洪江市请符咒

5.2 狭义的嵩云山

狭义的嵩云山是嵩云山的核心地带,也就是叫“松林岩”的地方,后来叫崧云崖、崧云石窟,建大兴禅寺的地方洪江市请符咒。这个地方由山谷、山坳、坪地组成,海拔低于云雾山和大峰坡。狭义的嵩云山并未体现“山大而高”,不是嵩云山名称含义的全部。

5.3 中义的嵩云山

中义的嵩云山应包括海拔更高而邻近的云雾山,这才能解释“嵩云山”名称中的“高”和“云”洪江市请符咒。嵩云山名字中的“云”指雾,云在天上,雾在山上。这样的嵩云山,才名副其实。

洪江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嵩云山云雾范围,包括了云雾山洪江市请符咒。洪江人走到了云雾山,往往也把它当作嵩云山。洪江茶场在云雾山所产的茶叶,洪江人当作嵩云山茶叶。

可是,并非洪江人心中没有嵩云山的大致概念,如果爬山到了大峰坡单山和炮台一带,绝不会认为自己的脚下还是嵩云山洪江市请符咒

炮台遗址

5.4 广义的嵩云山

广义的嵩云山是个更模糊的概念,应包含比包含云雾山更大的范围洪江市请符咒。在《光绪靖州直隶州志》的“地理·山类”条文中,列出了会同县11座大山:天马山、凉山、金龙山、乱云山、嵩云山、烟□山、云岩山、八宝山、蓝峰山、太安山、岩屋山。

这是按照地理因素列出的山,并不涉及佛、道文化洪江市请符咒。金龙山是会同第二高山,海拔1075米。在州志中,被称为“一邑(县)群山之冠”,“金龙控其东”(控制会同县东部),嵩云山与金龙山并列一类,应不限于狭义的嵩云山。

会同县金龙山

5.5 嵩云山也是一座文化山

洪江佛教修行者,有在嵩云山、云雾山、大峰坡的,洪江佛教研究者也把他们纳入嵩云山,所以,嵩云山既是地理的,又是文化的洪江市请符咒。文化区域往往跨越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文化区域的边界是模糊的,以代表性文化点或名人为区域名。

嵩云山、无意祖师、大兴禅寺比大峰坡、云雾山以及早期的僧人更有名洪江市请符咒。所以,洪江存在一个以无意祖师和大兴禅寺为代表的嵩云山佛教文化区。这是洪江发展文旅产业的宝贵资源。

炮台遗址

从崖、窟、庵到大兴禅寺

6.1 崧云崖、崧云石窟

崧云崖、崧云石窟(崧云窟)与嵩云庵、大兴禅寺,是一脉相承的嵩云山核心区的僧人修行处洪江市请符咒。《洪江市志》载:“祖师洞,一天然半壁石洞,在白虎山左侧,原名嵩云窟。”

后人在研究嵩云山佛教和无意祖师时,往往乱了时序,比如把清代道光年之后才修建的大兴禅寺提前到明代中期的无意祖师时期,甚至提前到南宋时期洪江市请符咒

《乾隆会同县志》载:自觉(无意祖师的前一个法号)“隐于雄溪后山之岩窟”,“其崖窟右边口缺,自扶大石补之”洪江市请符咒。“嵩云石窟,明无意祖师于此跌坐修道,遗有磨炼石迹。”

《光绪会同县志》也是用石窟指代崧云山:“崧林一云(说)嵩云石窟,在治东百二十里,即洪江后山无意祖师修道处,有磨炼石,师昼夜负石磨炼,手迹犹存洪江市请符咒。”

6.2 嵩云庵

“庵”有几个含义,一是古代指简陋的小草屋,所谓“结草为庵”;二是专指佛教比丘尼(尼姑)修行的处所;三是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超凡脱俗的清净,给自己的居所别号叫某某庵洪江市请符咒

绝大多数的庵比寺小洪江市请符咒。比丘尼修行的庵修建得较为完善,不然不能适应女性居住,甚至在深山居住。

男僧为了苦修,或因穷困而搭建的草庵,才是真正简陋的草庵,后来会随着修行者的道行、影响,信众的敬仰和凝集而扩建,发展为佛寺洪江市请符咒

如台北第一古刹龙山寺,由泉州苦行僧肇善创建,渡台后先在鹿港小镇结草庵苦修,后发展为龙山寺,大兴禅寺也是这样发展的洪江市请符咒。有的庵扩展为寺院后,还是叫某庵,如贵州安顺著名的明代古寺“清泰庵”。

6.3 嵩云庵的兴建与失火

无意祖师在石窟修炼,必然也需要食宿处所,有可能搭建草庵,这应是嵩云庵的起源洪江市请符咒。无意祖师身后,其他僧人继续在原处修行,规模必然有所扩大,可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还是叫嵩云庵。

清《光绪会同县志》载:“嵩云庵在洪江,即无意祖师修炼处,建自明代洪江市请符咒。道光十七年正月初七日火灾前三日,夜闻响声,僧疑盗,起视寂然,后焚毁殆尽,仅救祖师金身,每遇旱,祈祷辄应。”

从这一文献中,可知嵩云庵不是尼姑庵,僧人不很多,无意祖师的金身(肉身)已经安放在嵩云庵敬祀洪江市请符咒

《洪江市志》载:“明末建嵩云庵,……先后当家法师为无意、颖悟及后来的衡阳妙姓和尚、云南籍谛闻与普泽和尚洪江市请符咒。”。

这里指的明末嵩云庵,应是无意祖师身后所扩建的嵩云庵洪江市请符咒。无意祖师不可能在明末的嵩云庵当家。明末崇祯的最后一年是1644年,无意祖师时期是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两个时期的最后一年相隔195年。

嵩云庵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大兴禅寺环境,可在会同县和靖州已经有一席之地洪江市请符咒。《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在“庵”栏目中,列出了会同县38座庵,其中有“崧云庵”。

云雾山茶场

6.4 大兴禅寺

“大兴禅寺”的“大兴”有两个含义,一是扩大建筑规模,二是大兴佛教洪江市请符咒。修建大兴禅寺的具体年份很难考证。在《乾隆会同县志》《光绪会同县志》《靖州直隶州志》等官志中,都没有出现过“大兴禅寺”名称,应不是疏漏,因为有“崧云庵”或“嵩云庵”的记载。

《光绪靖州直隶州志》载入会同县20寺,洪江的江平寺、回龙寺、大佛寺等都载入该志,却没有大兴禅寺洪江市请符咒

洪江胡元复先生所编的《洪商史话》“大兴寺”篇载:洪江大兴禅寺,据清光绪《直隶靖州志》载:‘大兴寺,追至明末清初,(寺僧化缘集资兴建),庙宇颇宏,道光着火,同治年间(1862后)重建洪江市请符咒。”

经反复查阅《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却无此说,该志中无“大兴禅寺”或“大兴寺”,只有“崧云庵”洪江市请符咒。明末清初的“大兴禅寺”应是崧云庵。

《光绪会同县志》载:“嵩云古刹在洪江,建自(注:时间为空白),国初(清初)右有古洞三间并各神像,皆僧颖悟建洪江市请符咒。”这里的“嵩云古刹”也应是嵩云庵。

《洪江市志》载:“明末建嵩云庵,清道光十七年(1837)毁于火灾洪江市请符咒。后洪江十馆和佛教信徒捐资建造大兴禅寺,为洪江居丛林僧尼集中地。”这是与大兴禅寺建造的具体时间比较接近的说法,毕竟是洪江人自己编纂的市志。

6.5 大兴禅寺的风水

大兴禅寺藏于大峰坡山坳,尽得“深山藏古寺”的神秘和幽静洪江市请符咒。它三面群山环绕,登云雾山可远眺沅巫两水。山林绿荫掩蔽,山塘置前,可藏风聚气,有中国风水的围护与屏蔽。它背靠大峰坡,有风水的“负阴抱阳”。

《洪江市志》描述了大兴禅寺宏观景象:“嵩云山顶西部,群峰连绵起伏,似只硕大的凤凰展翅向东飞来,因称丹凤朝阳洪江市请符咒。又因嵩云山是佛教圣地,故改名为丹凤朝圣。”

佛教传入洪江的时间

7.1 唐代佛教传入沅水中上游

佛教于东汉传入中国,西晋传入湖南,长沙麓山寺是湖南佛教第一道场洪江市请符咒。唐代传入沅水中上游地区,主要在辰州府(治沅陵)扎根。沅水中上游包括今怀化市的辰州府、沅州府、靖州直隶州和今湘西州范围。

儒、道、佛为中国古代文化三大支柱,在沅水流域由下游向中游、上游传播洪江市请符咒。据现有资料:明末清初沅水中上游遗存唐代古刹5座:(1)最早的是麻阳“同天寺”(锦州古刹)。(2)沅陵隆兴寺(龙兴讲寺)、三峿寺、浦峰寺。(3)泸溪县浦市道堂庵。

麻阳同天寺古钟

7.2 北宋佛教传入今洪江境内

北宋兴建的佛寺主要在沅州卢阳(芷江)、黔阳两县洪江市请符咒。明末清初沅水中上游遗存宋代古刹14 座,其中的“天柱寺”,是今老洪江境内最早的佛寺。

天柱寺所在地的书面语为“崖山”,洪江话读“ai山”,俗称“岩山脚”洪江市请符咒。清代属于黔阳县,可清初洪江客商在那里开辟商市。

清《雍正黔阳县志》载:“崖山,供三(供洪乡三里)新市(洪江客商新市)上,旧有天柱寺,宋熙宁间(1068—1077)建,今废洪江市请符咒。”

清《光绪黔阳乡土志》载:“天柱峰,县城东六十五里,沅水右岸,会同县洪江市(“市”指商业市镇)下游八里,孤峰擎立,故名洪江市请符咒。”

当然,从北宋至民国,天柱寺所在崖山属黔阳县洪江市请符咒。1950年10月洪江升为县级市,1951年6月从黔阳县划入萝卜湾、川山、滩头三个乡,当时的乡很小,县与乡之间还有区,岩山脚村属川山乡。

1950年9月洪江取消保甲,城内原有7个街,郊区只有桃李园乡洪江市请符咒。1951年6月从会同县划入带子街乡,嵩云山、老鸦坡原属会同县带子街乡。

由于洪江长期只辖城区,极为狭小洪江市请符咒。今追溯历史文化时,难免与原来属于邻县的地方交错。这需要从超越行政区域的文化区域来立论,兼顾文化区域内相关的古今各行政区域。

7.3 元代佛教开始传入靖州

明末清初,沅水中上游所存的元代兴建的古刹有3座,其中辰州府沅陵县2座,靖州1座,叫地福寺,在靖州古二里洪江市请符咒

洪江大峰坡群山的老庵堂,一说建于元代,一说建于北宋,可规模过小,同类小庵较多,史志未尽记载洪江市请符咒

7.4 明末到清代佛教大发展

明初因朱元璋出身佛家并起兵反元,建立明朝后限制佛教发展,朱元璋之后,明代佛教发展较快洪江市请符咒。清代中后期佛教大发展,沅水中上游除了今湘西州外,寺院林立,僧侣活动频繁。

据1994年《会同县志》载:清代乾隆年起,“会同县(含洪江)十里一寺,五里一庵洪江市请符咒。”洪江佛教形成城区沅水岸边的回龙寺、大佛寺和嵩云山三个中心。

洪江最早的回龙、大佛两寺

8.1 回龙寺(回龙禅院)

“寺”大于“庵”,由古代官署名的“寺”转为佛寺,建有佛寺标志洪江的佛教已经从草创的“庵”走向正规洪江市请符咒

据民间资料,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兴建洪江回龙寺(回龙禅院)洪江市请符咒。回龙寺是来自四川的禅宗临济宗破山禅灵隐印文等在沅水上游的活动中心之一。

《光绪会同县志》载:“回龙寺在水三里岩头湾内,有明嘉靖三年(1524)古钟一口洪江市请符咒。”

清光绪年《湖南通志》“寺观”栏目载入会同县佛寺三座,有洪江回龙寺洪江市请符咒

8.2 大佛寺

《光绪会同县志》载:“大佛寺在洪市大河边,国初(清初)买贺姓地基创建,雅云住持,嘉庆乙丑(1805)重修洪江市请符咒。”

胡元复先生在《洪商史话》中引《会同县志》:洪江大佛寺,创自于明万历四年(1576),有一铜钟,上载大周元年洪江市请符咒。”

“大周”一是武则天朝的国号,此大周应非武则天国号洪江市请符咒。二是吴三桂的年号,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在衡阳建立大周政权。吴三桂集团是康熙所要的剿灭的“三藩”之一,大佛寺钟镌刻大周年号,有悖大清铁律。清代衡阳南岳衡山已是湖南佛教中心,是否在衡山制作的大钟,传到洪江,此事待考。

《洪江市志》载:“明万历四年(1576)佛教传入洪江,当时由慧海法师发起建造大佛寺,清康熙七年(1668)扩建洪江市请符咒。”这里将佛教传入洪江的时间定于建造大佛寺之时,应有误。大佛寺至少晚于回龙寺

《光绪会同县志》所载的大佛寺建于清初,可能是误指清初康熙七年的大佛寺扩建洪江市请符咒

谁是嵩云山最早的僧尼

9.1 北宋僧人慧光

由于嵩云山地理范围的模糊性,也由于嵩云山是洪江的一个文化区域,因此,可以把大峰坡群山的佛教都纳入嵩云山洪江市请符咒

民间一说:北宋元佑三年(1088),有“慧光和尚”在嵩云山大峰坡搭棚修行,是佛教传入洪江之始洪江市请符咒。如果此说确实,与兴建天柱寺的熙宁年(1068—1077)接近,并且只是草庵,可信度较高。

9.2 南宋僧人愿如

民间一说:南宋嘉熙三年(1239)由愿如和尚及弟子于岭峰之下建老庵堂,为今日妙音寺之前身洪江市请符咒

民间另一说:署名“心照不宣”的作者在《湘西洪江佛教略史》一文中说,“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由南宋末年曹洞宗高僧愿如禅师始建洪江市请符咒。”这里混淆了老庵堂与嵩云庵,嵩云庵与大兴禅寺。

9.3 元代比丘尼不可思

胡元复先生编写的《洪商史话》载:老庵堂修建在大峰坡云雾山中,传说系元朝至大三年(1310)由不可思比丘尼初建小庵,名老庵堂洪江市请符咒。后僧尼入大兴禅寺而破损。

民国时期老庵堂一带建为政府推广植树造林的试验林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为茶场占用,因嵩云山中大兴禅寺转让给南岳宗教管理、修炼敬佛,改名为妙音寺洪江市请符咒

因洪江、会同、靖州全无清代以前的正史,清代文献只记载本朝和明朝少数人与事件,所以,洪江的宋元佛教无官方文献考证洪江市请符咒

无意祖师

10.1 官志的记载

官方志书《湖广通志》和北京故宫珍本丛刊《乾隆会同县志》对无意祖师做了详尽记载,都放在“仙释门”洪江市请符咒。“仙释”即仙与佛,“仙”属道教系列。官志对无意祖师的记载,除了虚幻的神灵现象外,史实应是可信的,以下照录全文。

无意祖师,姓贺氏,会邑水三里人,性诚朴,自幼喜静坐洪江市请符咒。其弟汝贤曰:吾兄终日静坐无益,盍读书。答曰:寻行数,墨语不如默,舍己救人,假不如真。一日,忽厌浮幻,乞求父母出家,不允,遂减食,然后许。随于渠阳报恩寺披剃,释名自觉。后隐于雄溪后山之岩窟。窟常有虎居,自觉于此,略无怖畏,收心摄念,昼夜跌坐,乃得心不附物,然终为魔障所搅,力打不开,因思古头人陀苦行者,非刻苦劳形何以遣除魔障。由是负石数年,魔障自减,方克,了明大事,自知未来。其崖窟右边口缺,自扶大石补之,手迹犹存。明正统间,诏至京,赐金钵银杖,勅授无意祖师。遗有经文,可御火灾。

从中可知:(1)无意祖师是洪江贺氏子弟,另一志书称他“洪江郎”,即青年男子洪江市请符咒。(2)他以减食的方式,让父母同意出家。(3)先在靖州报恩寺(在靖州城小南门外,明永乐年建)剃度,释名“自觉”。(4)从靖州直接来洪江松林岩修炼,可知他对洪江极为熟悉。(5)他的主要修炼方式相当苦行僧一样,每天背负石头,消耗体力,磨炼心智。(6)明正统年间(1436—1449)奉诏赴京,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之后才有扩建的嵩云庵和大兴禅寺。(7)“无意祖师”法号,由明英宗赐予。

10.2 关于无意祖师的民间传说

传说祖师云游洞庭,圆寂于常德河中洪江市请符咒。浮尸往上游,众生观奇,在其身上得书曰:“雄溪嵩云是我家,九劫方过坐莲华。”当地渔夫将其运回洪江,身色未变,虏容如生,低头铁坐,形似活佛。惊动远近百姓,被供为“活佛祖师”,并献匾“肉身成佛”。在后殿奉祀,之后灵应无比。

对民间传说无须考证具体的真实性,否则就没有神话传说和宗教了洪江市请符咒。佛教的肉身(金身)确实存在,从唐时金地藏成为九华山第一尊不腐肉身后,明清至民国时期相继出现无瑕、隆山等9尊不腐的肉身菩萨。福建建宁籍著名高僧、佛教教育家慈航法师的金身今敬祀在台湾地区的弥勒内院,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法缘。

《老洪江》系列专题

01.歌剧年华

02.京剧

03.蒸钵炉子

04.洪江医院

05.洪江大桥

06.泥巴黄金

07.老路老车

08.民办中学

09.教育家薛根生

10.桐花时代

11.词学名家沈家庄

12.下洪江

13. 万家灯火

14.将军托孤人

15.天下洪江

16.海派气象

17.酒家饭店

18.民族循踪

19.茅庵街小学

20.洪江米粉

21.柴火年代

22.市委书记霍建国

23.96洪灾20年祭

24.挑水的日子

25.市民气质

26.酸菜腌菜

27.抗日名将徐庭瑶

28.旧日的板车

29.回龙寺与破山禅

30.兵乓球记

31.经商之所

32.盐肉冻肉与肥肉

33.船运时代

34.饼类与粑粑

35.名记吴兆麟

36.城市的背景

37.古道驿路

38.母亲的物品

39.知青去哪里了洪江市请符咒

40.小洪江龙溪口

41.浦市与洪江

42.会同与洪江

43.安江与洪江

44.黔城与洪江

45.飘逝的花瑶

46.老工资时代

47.高坡街

48.甜酱和酱油

49.回家的路

50.铁路梦

51.冬天的木炭

52.国企当年

53.新民路

54.清水江与洪江

55.民国报纸

56.辣味分析

57.翁村之谜

58.能不忆滩头

59.金銮宝殿万寿宫

60.老洪江的斗笠

61.洪江萝卜湾

62.青石上的古镇

63.药学家肖激文

64.2008年的大冰灾

65.军阀旧事

66. 铺寨驿镇与巡检司

67过年之前

68.靖州与洪江

69.王昌龄史话

70.巫水与巫文化

71.巫水与五溪

72.巫水与巫州

73.过去的丐帮

74.旧日的厕所

75.文青时代

76.公共汽车

77.1949年洪江大事

78.洪江1950

79.乾隆年间的洪江

80.告别会同

81.洪商时代

82.湘西会战与背景

83.洪商文化的源头

84.洪江苗族遗风遗俗

85.火箱上的家

86.老相框

87.望川山

88.富顺之谜

89.犁头嘴的传说

90.八一风暴

91.英语发源地 洪江

92.弃婴溺婴与育婴堂期

93.再忆冬天

94.中医琐记

95.鸭血 血鸭 血粑鸭

96.雪峰乌骨鸡探秘

97.洪江话PK武汉话

98.先祖的荣耀

99.煤油炉子

100.做小工与草帽铁桶

101.火柴花之谜

102.书法界的洪江人

103.烟民春秋

104.沅水的鱼

105.位子叫洪江市请符咒

106.小三线

107.七月半唱大戏

108.明清父母官

109.洪江女作家苏叶

110.枞菌

111.嵩云诗社与新秀

112.杨汉辉

112.两个刘岐山

113.洪江人口

114.教育家周基培

115.《商镇兴衰》与洪江

116.法律工作者闯广州

117.洪江旧俗“油桐油”

118.国画大师当校长

119.“洪商”的历史问题

120.洪江汛把总署与绿营兵

编辑:洪小编

热门

天南地北洪江人大拜年 丨洪江古商城夜景

烟雨洪江震撼来袭 丨 《洪江市请符咒我和我的祖国》

全域旅游规划 丨 航拍洪江 丨洪江美食丨 3614

当成都遇见洪江 丨 巷子里的洪江话 丨 洪江本土难题

洪江是哪个省的 丨 教 毛毛港洪江话 丨笑死个人

洪江邀请函 丨 补鸡子和叶嘎 丨 洪江全景图

部分洪江人专题

胡睿 丨李云香 丨 杨武成 丨 刘镜伟 丨 刘文颖 丨杨春秀 丨明星汝 丨 张金福 丨 林刚 丨 杨兰 丨 李卫东 丨 李肃珍 丨 曹剑 丨 滕召华 丨 朱艺丹 丨易粒沙 丨 刘孝龙 丨 赵亚米 丨 朱普焯 丨 沈秋林 丨 向俊 丨 吴丹 丨 杨仁洲 丨 顾清扬 丨 刘国栋 丨 郭承皓 丨 王德福 丨 嵇飞 丨 薛虹 丨 卢小娜 丨 粟辉 丨 周春华 丨 朱建军 丨 王举信 丨 王一丁 丨王又凡 丨 王翼凡 丨 王平凡 丨禹玉兰 丨 曾照辉 丨 刘亚琼 丨 李辉桓 丨 阳惠生 丨 町安扣 丨 佘小平 丨 杨骊珠 丨 何如莹 丨 唐夜龙 丨 刘朝晖 丨 李云兰 丨 蔡自德 丨 陈 善仪 丨 陈玉庆 丨 曾惠初 丨 陈少云 丨 毕维德 丨 王秉鏙 丨 杨光明 丨 肖激文 丨 吴兆麟 丨 沈家庄 丨 薛根生 丨 杨思喜 丨 向培均 丨 任洪明 丨 梁真香 丨 张帆 丨 李峥 丨 陈颖萍丨 陆莎莎 丨 丁宏翔 丨 梁华陵 丨 ...(持续更新中洪江市请符咒,如果您也想寻求报道请联系)

联系

洪小编:hongjiangweixin

安安:505808935

投稿

1210217999@qq.com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5%BB%96%E5%BC%80%E9%A1%BA%EF%BC%9A%E5%B5%A9%E4%BA%91%E5%B1%B1%E6%9D%82%E8%AE%B0%3A%E6%B4%AA%E6%B1%9F%E5%B8%82%E8%AF%B7%E7%AC%A6%E5%92%9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