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当你开悟后会有什么变化?

admin    2020-11-03    2344



开悟,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又称见道,也叫开心入无漏智,亦名明心见性。

 

开悟,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它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修行者一旦开悟,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所以,开悟也就是即心成佛。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开悟呢?

 

开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它有着与它相应的多种形态的量的体现。

 

开悟,是修行者对自心真空法性的觉知,是一种感觉到思想认识的飞跃。这种飞跃,不是通过后天思维——第七识的作用所能达到的,更不可通过第七识所产生的意念——第六识的作用来实现。开悟的实现,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碍的清净与客观理智的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而且,绝大多数的开悟,只能在完全止息内心深处的一切造作行为(包括意识力的启动及其对所有名相的注意)——亦即“大死一回”的状态下,对绝对空寂的心灵进行冷静的观照方能证得。

 

因此,真正意义的开悟,不仅包括知见范围的突破,同时也是整个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的突变。它不仅有认识上的变化,而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相应变化。如果没有这些现量变化作为基础,没有对内心固有情结造成的感觉障碍的突破,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开悟。



一般来说,开悟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证量:

 


一、气脉变化:

 

开悟中的气脉变化,乃是开悟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思想上的解悟、和浅表感觉体悟的一个根本关键。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心轮脉结开散,第二个是业气进入中脉。

 

关于开悟中的气脉变化,一般佛教显宗经典在介绍这一证量时,大多都只有“心开”二字,其内容极为简单和隐晦。譬如《楞严经》有关二十五位圣者悟道经验的部分,就有如下相关描述:“其心豁然”、“心开漏净”、“心得通达,然后心身一切通利”、“心身暖融、无碍流通”,、“我即心开”、“尔时心开”、“自得心开”等等。在禅宗根本经典古本《六祖坛经》(法海本)中,有关“心开”的内容共有六处,如:“心开悟解”、“若悟心开”、“若得心开,汝悟无别”、“惠能得闻,言下心开”、“一念心开,出现于世,心开何物?开佛知见”。(后来通行的曹溪本《六祖坛经》中只剩三处,其意义也变得更加隐晦)。相对而言,在佛教密宗的一些甚深经典譬如《大幻化网》、《大乐光明》等有关著作,对于开悟中的气脉变化反而介绍得比较清楚。只是一般人未得灌顶许可,不能窥见其中奥妙而已。

 

由于开悟时上述气脉变化证量的决定性存在,所以,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对此皆有大致统一的描述,譬如,“入流”、“入心’、“入中”、“登地”(即登入心地),“桶底脱落”、“花开见佛”,等等。由于心轮打开后,修行者在的心气合于中脉(人体气脉涡心部位)中客观存在的、与万物本体同样不二的真空体性,所以,开悟,密宗又称作“证入空性”,显宗则称作“证佛法身”,禅宗则称为开启“真空如来藏”,得见“本来面目”。

 


二、知觉变化:


开悟的知觉变化,包括知觉能力的变化与觉知范围的变化。

 

一般没有开悟的众生,他们感知能力一般是受业气支配的,其感知具有方向性、起灭性、局限性、虚幻性,藉由这种感知所获得的感觉,佛家一般称之为偏执觉、错觉、或者幻觉。对于开悟者来说,由于业气进入中脉融入中脉真空法性(而转变成明空智慧气),这时,他们的感知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突变,即会从原来的有生灭、有方向、有障碍的感知而转变成为恒常的、遍察的、通彻无碍的感知。——这,也就是佛家所提倡的“正觉”的产生。

 

由于“正觉”的获得,开悟者对心身内外的事物会感觉到特别清晰和透彻。对此,《楞严经》的相关描述是:“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离垢消尘、法眼清净”、“心见发光、光极知见”、“见觉明圆”、“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心身发光、洞彻无碍”、“十方圆明”等。对此,禅宗的《六祖坛经》及其它有关祖师的著作中都有大致相同的描述,譬如:“内外明彻”,“洞然明白”,“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以及“银碗盛雪、明月藏鹭”、“鹭鸶立雪”之类的比喻等。与此相仿,在佛教密宗与净土宗中,对于开悟也各有“得见明体”与“心地开明”之说。

 

因此,在真正的开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们一般都能够无碍地观察到心身内外存在的烦恼现象,以及一般众生的修行状态,并能有效地帮助有缘众生改变心身状态。所以,密宗又把开悟叫做证得“转法轮智”。这一点,也是古代明师能够观机而教的奥妙所在,禅宗之所以被称作“正法眼藏”的秘密缘由也在于此。

 


三、心态变化:


开悟过程中心间脉轮的打开,乃是修行者的心身障碍清净到一定程度后,内在善根的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心轮的打开,本质上也就是修行者心灵深处所有的意识情结的解脱与内心紧张(烦恼)的终结。由于这一关键性的变化,在心轮打开的同时,开悟者的心灵会感到一种彻底的轻松,此时,随着业气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后心身紧张的消除,开悟者的整个身心会立刻感觉到一种极度的轻松与喜悦。这种轻松与喜悦,甚至可以弥漫到全身的每个细胞和每个毛孔。因此,在《楞严经》、《楞伽经》等经典中,开悟所达至的“见道位”通常叫作“极喜地”,这种极喜的境界,也就是隐藏于我们内心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由于心轮脉结的开散和业气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开悟者在开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内心一般都会自然安住于这种“空乐”之中。这时,由于心结的开散,开悟者的我执力被消除,其本身也很难生起心力或者念力来打破这种“空乐”,(也包括难以用念力、神通帮助他人,除非得更高修为的明师指点,否则很难生起大机大用)。由于这种原因,开悟者的内心会长期沉浸在“空乐”之中,不会因一般外来刺激而引生烦恼。这种心态,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涅槃”(涅槃分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涅槃,此处乃有余涅槃),这种自然不受外在影响的状态,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解脱”和“无生法忍”的状态。

 


四、气质变化:

 

开悟者的气质变化,准确地说是一种气质隐化。造成这种气质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业气从打开的心轮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其二是心轮脉结开散后内心造作习惯的止息,其三是开悟者自性本觉能量的显现。

 

由于上述原因,多数的开悟者在开悟之后,其心身中因妄念造作与冲突而形成的粗重、热恼、紧张的气质,往往会顿然一扫而净,由此而转变为清净、宽和、喜乐的气质状态。这种清净喜乐的气质,不仅能使开悟者自身时常体会到一种清凉喜乐的感受,由此恒久地不离内心的自在与安乐。对于一些诚心亲近开悟者的有缘人来说,这种气质往往也会显现出极大的感染作用,并使他们内心的烦恼顿归息灭,由此转变为宁静和欢喜。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开悟也被叫做“登清凉地”。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第四祖澄观大师,之所以被唐朝的德宗皇帝加封为“清凉国师”,关键就在于这种气质的感染作用能够“清凉帝心”的缘故。

 


五、形相变化

 

开悟者的形相变化,是由内在的气脉变化与心态变化造成的。一般来说,相对小乘道的开悟者而言,大乘菩萨道的开悟者的相貌变化更加明显。

 

由于心间脉结的消除、业气融入中脉空性法身、开悟者心身压力及其紧张作用的消除,以及内心造作行为的中止,开悟者心身从此进入极大的平衡状态,通常情况下,开悟者的心身状况会因此发生极大的改变,许多宿疾会自然不药而愈,身体健康出现明显好转,其肌肤会变得柔嫩,脸色会变得圆润,目光会变得清澈,原有性格习惯所显现的面部特征(譬如横肉、皱纹等)将逐渐淡化,而部分显现出童子般相好而且庄严的相貌特征。

 


后述


开悟,并非神秘莫测,它是佛法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有着多种具体的证量体现。

 

开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善根足够,方法对路,许多人即生都可以获得。这一点,佛陀时代就有许多人已经用事实加以证明。

 

开悟,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开悟之后,显宗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禅宗还要经过向上、保任、除习、使见行打成一片,才能产生大机大用;密宗更有形形色色的报身与化身成就法需要修证。这些,都是我们修行中所必须正视的和不断努力的。

带任务下凡的特征
高人揭露风水天机(完整版)
揭秘道家驻颜术(强烈推荐)
神奇咒语:“嗡 啊 吽”的妙用
庄子坐忘法(补肾健脑法)
你可能当面错过了许多高人真修者!
睡眠中补肾生阳气的功法
“双盘”打坐练习法(图文教程)
站桩: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终南修仙记》是“仙道小说”,以仙道修炼为主题。我一直有创作仙道小说的愿望,研读过许多古典仙道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榜》、《绿野仙踪》、《七真传》、《八仙得道传》,这些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称为“神魔小说”。我认为这些小说的作者有意通过小说形式写修道,特别是炼丹修仙,书中有修炼的理论、方法、口诀、景象,作者对修炼的方法、过程、结果详熟,选择文学方式讲述修炼、积功、证果的过程,就《西游记》而言,明代伍守阳肯定此书的修道意义,清康熙、嘉庆年间,悟一子陈士斌、悟元子刘一明就破解《西游记》炼丹秘诀写了《西游真诠》、《西游原旨》,原,探究之意。这两本书,二十年前我用功研读,《西游记》在我24岁前至少读过五遍。我想创作能融合儒释道中医文化精华的传奇小说,收集了200多部古典小说,想就“古典文学与修道文化”作为一研究课题,写本专著,为此,广读古典小说。所谓“修道文化”是广义的,包括学佛,不单指修仙。那些与修炼有关的小说,长篇如《西游记》,短篇如《杜子春三入长安》,乃至《唐宋传奇》里的仙道传奇,《聊斋志异》里的仙道故事,我都看作“修道文学”,共同主题是寻师得法、修炼通神、修道解脱、降魔救世、成仙飞升。我着迷于近代还珠楼主李寿民的剑仙小说《蜀山剑侠传》、《云海争奇记》等。学古典仙道文学之正见,仿还珠楼主小说之玄幻,我尝试着写《终南修仙记》。

 

之所以选择终南山作为小说场地,因为历史上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张三丰等著名人物在此修道成真;我曾在终南访道寻师,住山修炼,对终南风物较熟。选择张三丰作为主人公,因我编校过三丰全集,对他的生平、丹法、诗文有研究,终南修仙关乎三丰一生的伟大成就。他在终南山遇见师父火龙真人贾得升,而得内外丹法;他在终南山修成阳神,成就仙真。书中大篇幅写修道者的山居生活,以述修道之不易。小说会写修道者立志、学仙、拜师、得诀、住山、修炼、入尘、磨砺、救人、济世、积德、证果的过程,会把许多口诀、秘法融化其中,把修炼内景转化成故事,尽量展现修道者的风采、学识、人格,展示道家的法术、内功、外功,涉及导引、禹步、辟谷、存神、守一、房中、医道、武术、祝由、雷法、斋醮、科仪、诵经、幻术、风水、内丹、外丹、禅法、梦占、心《易》、神通等,揭示正道与旁门、偏差与魔境的差异,展示佛道文化内涵。为使故事紧凑,每回情节完整。

 

把修炼的口诀、方法、内景写进小说会降低趣味性。小时候读《西游记》,诗词全跳过去,长大后专门研读那些诗词,丹道口诀就是回目诗句和书中诗词。《终南修仙记》融进大量诗词,传递修炼口诀,展示道者文采,典故仙传,融化其中。《红楼梦》用大量诗词表现宝玉、黛玉、宝钗的气象、性情、才华,《三言》、《二拍》里的短篇小说无不如此。本小说中诗词有此功能。文天祥、邓光荐在戎马生涯里整理诗文传世,毛泽东、朱德于烽火岁月吟诗记怀,填词抒情,本小说展现了古代政客、将军、文人、道人、禅僧的诗化传统。小说中许多故事是史实,事有凭据,比如楚平王杀伍子胥的父兄,欧冶子炼铸龙泉、太阿宝剑,李淳风、袁天罡著《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朱熹修道,邓光荐出家。人物关系,大多按照历史资料或仙道谱系写,有些“前生来世”等故事是虚构,而陈抟与种放、张无梦的师承,张紫阳与周敦颐,朱熹与白玉蟾的交往,邓光荐与张珪的关系,都是信史。许多情节演绎修炼内景,法器都符合《易经》卦象。第八回写阴阳丹法之“神仙眷属门”双修内景;第九回暗喻打通任督二脉的小周天玄机;第十回龙啸云在性光洞得普惠所传“九脉佛灯金光化业吉祥如意法门”,把功法内景化,按照描写,就可如法修炼;普慧制服盘丝洞金珠仙子,暗喻“以性制情”,修道者当“斩断情丝”;十一回雷法口诀乃南派真传。许多内景根据师友、前辈及我的修炼感受来写。孙思邈神授太清仙方给成孝仙,根据张玉仙获得仙医奇书的过程构思,金蝉儿辟谷内视脉络如网,金光流动,是我的辟谷体验。张三丰圆光术展现过去景象,乃我认识的某道爷的境界。小说共二十回,前十回重山居修炼,后十回重“积德救世,感遇仙缘,得法实修,以证天仙”。故事性虽不强,但文笔尚美,遣词古雅,有道家之风。书中医方、保健法,真实可学,这是小说重实用的方面。当代玄幻小说也有写仙道的,如萧鼎的《诛仙》,故事性强,文学境界高,但作者不懂仙道,终要逊色。阅读《终南修仙记》,欣赏差异的精彩,品味包容的力量,不仅是仙道小说,而且是“国学小说”。愿每一回能给你带来收益,不仅是阅读的娱乐,更有修道的证见。但愿如古仙道小说《咒枣记》所云:“非徒为仙家阐玉笈,亦将为修心者尊神明。”《绿野仙踪》所云:“于《列仙传》外添一额外神仙,为修道之士悬拟指南。”

 

                                                           第一回  隐士降龙虎,高僧示前身

 

大元。延祐七年,岁时甲寅。

 

通往长安县的大路上,一个褐衣老人赤双足,背斗笠,风尘仆仆,向终南山走去,足下轻得如同飘飞一样,似乎足不履尘。老人背一柄三尺古剑,长长美髯风中拂动,目蕴精光,面色红润,圆目大耳,像一员虎将。他就是大元隐士张三丰,辽阳懿州人氏。元初,他才惊朝野,文冠当世,经国相刘秉忠引荐,二十入仕,名动京华。后来,父母双亡,他看破红尘,忽生道心,于三十二岁那年,弃官出家,修仙了道,开始云游天下的访道历程。作为大汉天师张道陵的后裔,修仙证道更像宿命。这年他已六十七岁,对内丹的修炼有很深功夫,只是还没有得到传承有序、了脱生死、长生久视、羽化飞升的天仙法门。自古终南多隐仙真佛,金末元初大显于世的王重阳真人就在终南山修道成真。三丰刚从咸阳古道走过,吟诗言志:

 

天边飞雁排云表,我亦长叹咸阳道。

 

咸阳古道草迷离,百代王侯尽枯槁。

 

西行万里多感怀,人生岂若神仙好。

 

任他沧海变桑田,鹤貌松姿长不老。

 

远山在云中若隐若现,秋蝉长吟,杂草遍野,村舍稀疏,孤雁时飞,一路溪流跌宕,瀑布轰鸣,掩盖了官道上往来的车马声。阳光跃上水波,锦鸡溪边漫步,松间鹤鸣,此起彼伏。张三丰向子午镇走去,这是入终南的必经之路。中唐时新罗僧人金可记来华修行,在子午谷修成正果,坐化后四百年来肉身不朽,三丰想一睹前辈真容。这新罗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时值大唐宣宗朝,金可记为宾贡进士,生性沉静好道,知大唐乃神仙祖地,老子是神仙祖师,特来中华寻仙访道,修炼丹元。做官之暇,服气炼形,以之为乐;访道之余,静坐养神,以之为功。金可记博学多才,风雅端丽,仙骨俊朗,道气清奇,他原想隐居修仙,隐仙华阳真人告诉他:“大道不外性命,何分在市居朝?东方先生逍遥,汉武何曾知晓。”汉武帝朝有名的大臣东方朔先生是隐身于朝廷修成大道的真人,屡屡为汉武指点迷津,寓大道于嬉笑谐虞之中,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泄露了东方先生的天机,世人始知“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的道理。再说这华阳真人,姓李,名奇,原是大唐开元时郎官,得地仙服气之道,居朝修炼,解官后隐居终南山华阳洞天,至唐末,已三百岁,后遇吕祖,请收为弟子,吕祖见他年长,只说以道友相称,授他金液还丹大道,修成天仙,常与吕祖、隐居华山的陈抟老祖往还论道。一日吕祖来访,并赠诗云: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攀高树,白云堆里饮飞泉。

 

不热不寒神荡荡,南来北往气绵绵。

 

三千功满好归去,休与时人说洞天。

 

金可记性如其师,不像三丰先生那样早早脱离官场修道,只于解职后隐居终南山子午谷潜心修炼,诚心恪天,太上老君指派华阳真人传道给他,白玉蟾所谓只要诚心勤谨修道,“天其使圣师为汝指示发宗矣”。金可记在居处遍植仙花奇树,驯养珍禽异兽,常焚香静坐,默诵《道德经》、《参同契》、《黄庭经》。华阳真人说,修道的人必须天天、时时、处处体悟《道德经》修仙真义,日久心解脉开,自结神丹,得到老君接引,成为大罗金仙。这是太上老君传下来的“神修丹法”密旨。金可记本是高官出身,颇有家产,精通中医,在居处设立“济世堂”药馆,一则配制丹药,供自己补气培元之用,毕竟晚年修道,气血已衰,不比壮年,这“补亏还元”乃修仙筑基功,不可不修,“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味”除饮食之味,还指中药的五性五味。二则,金可记在山中经常接济穷苦,为山民治病疗伤,广积阴德,劝善一方,当地民风变得纯朴。他修炼精勤,待人和善,日夜修炼,勤诵仙经,从不间断。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日,金可记上表宣宗皇帝:“臣日夜精思太上所授《道德真经》,得悟仙诀,修炼经年。今臣已奉玉皇诏令,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十五日将白日飞升,此陛下之恩,山人之福,上表以禀,以显圣道之不虚传也。”宣宗非常惊讶,便命使臣前来观看,并向自己汇报。次年二月十五日,山花烂漫,奇花异草,尽散天香。终南山中人山人海,朝廷大员和宫女围在金可记隐修的紫虚洞外静候。金可记走出洞府说:“修成大道,形神俱妙,白日飞升。山人虽能如此,不及留下不朽肉身以激励后世来此修仙者。阳神飞升,果证大罗。”声如洪钟辰鸣,顷刻传遍山谷,每一个人都能听到。金可记走上法台,端坐入静。片刻,有五色彩云从东方飞来,伴有五只仙鹤,长唳晴空,鸾翔鹄舞,彩云浮空,天宇降下琼轮宝盖,幡幢满山,金童玉女,对对来迎。金可记头顶现出一团光炁,光炁化生百千莲叶,莲叶上端坐金可记的法身,放大光明,祥光瑞气,布满山谷。民众和官僚们跪在地上,有的口念“南无释迦牟尼佛”,有的口诵“无量天尊”圣号,有的喃喃念诵佛经道典。金可记的法身随云鹤宝幢升天而去,肉身端坐紫虚法台,面含微笑,犹如生时。宣宗闻知其异,赞叹稀有,后悔没有亲自观看真人升天的奇迹,便命史馆记载此事,传之后世。

 

如今子午谷南的金身峰建有香火旺盛的金身禅院供养金真人的金刚不坏之身。三丰早早来到山门前,匾书“敕建金身禅院”,两边印入眼帘的竟然是一代名臣颜真卿手书的对联:

 

前后三三,参交凡圣得金身;上下九九,同修佛道证丹元。

 

端庄、苍劲、宏厚的大字显出颜鲁公的一腔正气。三丰满心欢喜,暗自思索,这“前后三三,上下九九”分明是金丹口诀,金可记前辈原来修炼金丹,难怪留下不朽金身。宋人称佛为“大觉金仙”,觉以修性,仙以了命,性命双修,方为佛道第一义,“大觉金仙”四字可谓传神之笔。三丰的喜欢还在能一睹自己敬仰的文宗名臣手迹,颜先生在唐朝时还和自己的远祖烟波钓叟元真子张志和为方外交,深得元真子丹道真传,得成大道。颜先生因平定叛乱的功勋被唐肃宗封为“鲁郡开国公”,后人称他为颜鲁公。大唐德宗建中三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出兵攻占河南的汴州、郑州,割据叛乱。次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建立小朝廷,兵进长安。次年,即德宗兴元元年,年过古稀的颜鲁公受到权奸卢杞陷害,被派去劝谕叛乱的李希烈,李希烈反劝颜鲁公投降,不降就杀他。颜鲁公宁死不屈,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被李希烈缢死。当年,李希烈就被部将陈仙奇毒死,汴州、郑州被唐军收复。颜鲁公死后七年,朝廷彻底平定了李希烈余党的叛乱。李希烈敬重颜鲁公是忠烈之臣,就将他的肉体停放在大光明寺。当颜鲁公后人来到大光明寺时,鲁公肉身不朽,面容如生。二十年后,颜鲁公家的老仆人在扬州遇见鲁公在集市卖药,赶忙过去拜见老主人。鲁公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当颜鲁公的儿子颜明远看到书信后,感叹说:“正是父亲手笔。”后来人们才知道,颜鲁公跟随元真子早成大道,遇李希烈兵难而亡,保持忠臣气节,这在仙道叫“兵解”。而这幅门联是真卿成道后真神访金可记时所书,非先生生前手笔,非常稀有,只有道门中人知其底细。元真子经常和茶圣陆羽、文宗颜真卿江上泛舟,饮酒狂歌,有时元真子独奏铁笛,云雾满江,笛音泛波,流韵千里,有时元真子独坐芦席,顺江漂流,把酒吟诗,逍遥自得。仙传记载,有次颜真卿游平望驿,张志和在酒酣之后为他作水戏,只见他铺席水上,独坐饮酌,坐下芦席来去迟速,随心随意,犹如划舟。忽有云鹤飞来,盘旋志和头顶。他向真卿挥手致意,须臾之间,元真子冉冉上升,跨鹤而去。真卿和其他朋友万分惊异。算来颜家与张家深有因缘。元真子善绘山水,诗文俱佳,他的《渔父词》是三丰喜欢的古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丰正神思古人,忽听支呀一声,山门大开,走出一位中年僧人,一身海青,短胖身材,合什问道:“可是三丰居士到了?”三丰很诧异,便道:“正是三丰,有劳长老问讯”。僧人说:“家师正在禅房静候先生,请随我来。”三丰随僧人穿过回廊曲径到一处院落,院内修竹茂密,奇花散香,三只仙鹤悠然迈步,两只麋鹿偶尔长鸣。禅房走出白眉白须长者,一身锦襕袈裟,望见三丰,便道:“喜鹊叫枝,仙兽幽鸣,想是故人到访。”老僧的声音如阵阵海涛拍打海岸,宏厚有力,三丰顿感丹田火炽,周身气畅,想必遇见得道高人了。

 

进了禅房,三丰道:“弟子三丰,拜见长老,愿长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长老须眉皆白,知是年高长者,便行跪拜之礼。高僧马上扶起他,说:“老衲圆通,与先生三百年前曾是道友,故人来访,心生欢喜,胜缘集合,盖非偶然。老衲居此三百年矣,等待与先生一晤。”三丰再看这位高僧,这禅院,似曾相识,恍然如梦,又记不起何生何年何月何日至此。圆通长老见三丰沉思,笑道:“先生不必费神,因缘之事,既有定数,日后自明。我知先生精通武艺,前日有道长送来两柄雄雌宝剑,说剑主将至,托我将此剑转呈先生。先生凡剑,可留此山。至于送剑道人,先生日后可当面表谢。先生得剑之后,即刻下山。”中年僧捧出楠木剑函,三丰双目发亮,“好剑”。剑泛绿光,古拙无华,剑身一柄刻有“龙泉”,一柄刻有“太阿”二字。圆通长老说:“此二剑皆春秋时剑圣欧冶子所铸,与干将、莫邪二剑齐名。剑得其主,生大神威,二剑合一,降魔除怪。先生知二剑来历乎?”三丰忙说:“此剑遗失人间,几近千年,弟子幼年读《晋书》之《张华传》,略知此剑来历。弟子入道后曾读紫阳真人《青华秘文》,见真人有诗云:‘宝剑沉埋古狱近,虹光夜夜上冲天。龙虎战罢三田静,何处求他汞与铅?’所咏正是龙泉、太阿,便知此剑乃千年来诸方真人百般寻访之物,得之者能降龙伏虎,成就大丹,只是,弟子何德何能,受此宝物?”圆通长老闻言,笑道:“果是知音。古德常言:‘路逢剑客需呈剑,不是诗人莫谈诗。’先生精通天罡剑法,当得此剑。”各位看官,三丰知道龙泉、太阿之千年典故,读者未必知道,恕在下多口,讲出这段公案,免作哑谜。在西晋灭吴之际,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星之牛星与斗星间常有紫气出现,光华灿烂。晋尚书张华精通数术,善于望气,见此异象,百思不解,便去请教异人雷焕。雷焕便说,“此是欧冶子所铸宝剑之精气,上彻于天。宝剑不久出世,预兆将有得道真人降世行道。从方位看,宝剑就在豫章丰城。”张华闻言,便授雷焕为丰城县令,寻访古剑。雷焕早年跟随郑隐真人学道,得望气之术。他到丰城后,发现宝剑埋藏县衙监狱屋墙下。雷焕和弟子掘地四丈深,得一石函,函上有朱砂符篆,雷焕施法解去前辈禁制,方才打开石函,内有龙泉、太阿,古剑现世,光气非常,雷焕怕惊动民众,忙以太乙神符禁制其光,剑气内敛。雷焕得剑之后,牛斗之间的紫气马上消失。雷焕随后派弟子将太阿剑送呈张华,自留龙泉。后来张华遭权臣陷害被诛,太阿不知下落。雷焕得剑即隐居修道。雷焕仙逝后,其子雷华为豫章州从事,有次过延平津,忽然风起浪涌,雷华持龙泉站在船头,忽有巨浪打来,雷华站立不稳,手中宝剑立即跃出,顿时光彩照水,红霞满天,龙泉宝剑化成一条苍龙,波浪惊沸,苍龙远去。至此,人间遂失龙泉、太阿宝剑。众人见龙泉化龙之后,水中忽然游来另外一条金龙,据说,正是太阿所化,与龙泉感应。只是三丰不知此剑与自己有何因缘。三丰道人最爱李白诗歌,李白多咏龙泉,像《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之“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是三丰喜爱的诗句,曾几何时,自己仗剑访道,在山间水边吟咏李白这首诗。

 

三丰接过宝剑,恭恭敬敬地对剑三拜,一拜赠剑高人二拜圆通长老,三拜神物,以谢剑圣欧冶子。三丰拜完后,解下佩剑,轻轻吟出张伯端紫阳真人《悟真篇》里的诗: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圆通听罢,哈哈大笑,说:“先生知铸剑、炼剑、运剑之道乎?”三丰忙说:“望长老明示”。长老说:“日后自有人指点,何须老衲多言?况玄门中事,老衲不便多言。你下山去吧。”他用手一指山门外,说一偈:

 

炎帝六舆,旸火飞升。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降龙伏虎,前程光明。保和太和,万事利贞。

 

这些话与《易经·乾卦》有关,三丰虽知其文意,不知所指。各位,这首偈语是对三丰未来的预示,我会在后面破解。

 

话说三丰拜别圆通长老,走下金身峰,穿过子午谷,来到子午镇太白楼酒家,楼匾狂草“太白遗风”,笔走龙蛇,大气磅礴。三丰生平最擅长龙形大草,以剑术入笔法,后来道成名就,创有“字拳”,至今传承不绝,其要是“练拳练剑,形如炼字。招招有笔,字字剑式”。三丰到楼上近窗处要了半斤上好的“醉八仙”酒,半斤鹿肉。环顾四壁,见南璧题着半首李太白的《游金陵凤凰台》诗: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是谁仅题半首诗?诗笔狂草,有张旭笔意,多看一会便觉目眩,每个字会活起来,像苍龙出海,升天狂舞。看官,在下先提示一句,这首诗与三丰先生师徒因缘有关,不可匆匆看过。三丰看得出神,忽听见楼下传来女子嘤嘤哭泣声,展目一望,一个端庄女子在面对大街跪着,头上插了两茎蒿草,三丰看女子时女子正抬头看他。三丰精通《易》数,见少女头插两茎草,得风泽中孚卦(  ),知是良家女子,卦中有艮卦(  ),为坟墓之象,有中年人死了。兑(  )为口为伤,巽为蛇为虫。正在这时,有一辆婚嫁车从少女面前经过,三丰心道:“车轮为坎卦,马为乾卦,水天需(  ),这女子衣食无着落了。车行马走,婚主生育,预兆死者有救。”占卜最讲外应,比如,这时如果走过一辆送丧的灵车,外应就预兆这位女子的父亲必死无疑,就是神仙下凡,未必能救。

 

三丰走下楼去,对女子道:“令尊大人是否因蛇咬而亡?”女子闻言,泪如雨注,“老神仙救救我爹,我爹入山打柴,被长虫咬伤,中毒而死,小女与家父相依为命,往后咋活啊。”甘陕之人把蛇叫长虫,女子与父亲相依为命,如今父死,一贫如洗,只能卖身葬父。三丰说:“我有雄黄解毒丹,死去七日内,或可有救,速带我去你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看是个老年道长,仙风道骨,都说:“神仙下凡了,翊华,你爹有救了。”

 

三丰随众人来到翊华姑娘家,三间瓦房,正房地上躺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身体僵硬,面色发紫,双目紧闭,已无鼻息。三丰拿出丹药,用手点了一下中年汉子的人中,死者的口突然张开,三丰把丹药送进死者口中,深吸一口气,向死者口中喷去,丹药就过了咽喉,三丰这才让人灌些温水。之后,他在死者身上凌空画了三道灵符,只见随三丰手指舞动,道道金光从剑指射出,透进死者身体。第一道是清邪符,驱赶邪气;第二道是合气符,能使身心内外的元气聚合一起,再分散周身;第三道是催生符,能引离体的魂魄进入肉体。道家秘法,灵符到处,立见效验。前辈说:“一点灵光便是符,时人枉费墨和朱。”三丰运自身元神灵光,引天地真元,心念真诀,引自身元气和天地灵光依次从死者足下涌泉进入身体,双足真气上行到气海,再进入心窍,上行入脑,由脑转下,过玉枕,穿夹脊,入命门,复下行至涌泉,如此运行三周,死者的身体渐渐有了生气,变温暖了,变柔和了,面色红润,微有呼吸。这真气必须从涌泉进入,由下向上运行,才能死而复生。道门有句金言:“画符不知窍,惹得鬼神笑。”金光灵符必须从涌泉进入,就是救急的玄窍。三丰画完灵符,吩咐众人避到左右两边,他在房中踏罡步斗,行禹步之法。三丰足踏天罡步,绕死者三周,只见一团黑影从死者身上飞出,啪地一声撞到庭院大柳上,很快,柳树隆起包块,流出黑水,柳树立马枯死。房中的翊华爹“哎呀”一声,醒了过来。前后救治的时间不到一刻钟,使一个死去三天的人死而复生。乡邻们跪下来,边嗑头边喊道:“救苦救难的活神仙呀。”翊华姑娘“恩人恩人”地叫个不断。三丰忙说:“众贤邻请起。山人云游,亦避蛇虫,随身备有解毒之丹,今日巧遇此事,焉能不救?救死扶伤,正我道人本分。至于起死回生,不过祝由移精变气之道,并非仙术。”

 

各位看官,笔者就此闲聊几句上古“移精变气”之道。此乃上古人神交通之术,掌握在巫、觋手中。女的神职人员叫巫,男的神职人员叫觋。男的神职人员也可叫巫,但女的神职人员不可叫觋。上古帝尧时代,最有名的觋叫咸,当时众人叫他巫咸,《山海经》、《庄子》、《列子》里都写过这位巫咸。且说有一天,帝尧随大将鸿超打猎,在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惨事。鸿超看见林子里有一只美丽的巨嘴长尾五色鸟,不知叫什么名字,他想射下来献给帝尧。鸿超把箭射出去后,以为此鸟必定落地,霎那间,一只利箭射进鸿超左目,鸿超大叫一声,落下马来。原来,那只鸟用巨嘴接住鸿超之箭,猛一甩头,嗖地一声,箭射进鸿超眼睛,鸟儿立马飞走。将军折断了箭杆,可箭镞尚留眼中。帝尧听到此事,急忙过来看望爱将。看着鸿超痛得满地打滚,众人一筹莫展。有位军官走来对帝尧说:“大王,前天来了三位巫者,医术神奇,可否请他们为将军医治?”正说着,只见一位老人带领两位俊美少年走来,长者苍髯皓首,白衣飘逸,神目如电,气骨不凡。长者安慰帝尧说鸿超将军的病好治,便命令徒弟祠来治。祠从长者手中拿过一枚长钉钉在木柱上,闭目做法,口中念念有词,足踏星步,手握剑诀,突然,定在木柱上的长钉飞舞而出,落在地上。祠马上用剑指指着鸿超左目,大叫一声:“疾”。只见鸿超目中箭镞飞舞而出,落在一丈以外,鸿超目中一滴血也没流出,也不疼痛。帝尧问长者叫什么名字?长者说小民巫咸,黄帝攻打蚩尤时三十岁,如今已三百七十五岁。帝尧问这是何等仙术?巫咸告诉帝尧,这是移精变气之祝由术,也叫气禁术,天地万物皆有气,能御气就能治病,黄帝在崆峒山访道广成子,大圣广成子所传才是真正的仙术。《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说过:“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箭镞之所以能自动飞出鸿超将军左目,全凭气的作用。我的徒弟巫祠把内外元气一激一引,箭镞就自动飞出。

 

看官,唐朝时濮阳有一个善用移精变气之术为人治病的费氏异人,他治病时必用一只公鸡设祭中庭,再取一块鸡蛋大小江石叫病人握紧,异人踏罡步斗,嘘气作法,不一会,鸡就死了,病人手中江石随即裂为四块,疾病立马好。因为这位异人治病总用公鸡设祭,人们叫他费鸡师。这不是祝由的高深境界。高深者如三丰道人,只需踏罡布气,不需设祭。三丰在燕京时遇见符阳子邱长春真人,不仅领他入道,还教他灵符神术,传他《珍本祝由十三科》,以便救人利物,方便积功。这次救姬长德,只是三丰求道生涯中无数阴德中的小事。道家玄功讲究“内用成丹,外用成法”,医卜星象、祝由符咒,乃至幻术杂技都要学习。像南派丹法,除传承太上内修神丹道脉,还传承星算、医道、兵阵、神霄雷法,张伯端、石泰医术通神,陈泥丸、白玉蟾精于神霄雷法,祈雨求晴,应念而成。三丰访道三十余年,学得一身道术,专为积功累德、救苦济穷,也以道术防身却魔,保护真元。

 

三丰开了几副清热解毒、补养元气的中药,告诉翊华煎药的先后,拿出身上仅有的二十八两纹银赠给翊华父女,让他调养好后找个小本营生。翊华的父亲姬长德跪下说:“恩公救命之德,没齿难忘。这钱,还给恩公。恩公云游在外,用钱的地方多”。三丰笑道:“出家人不蓄钱物,所蓄亦为济人。”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姬家,走出子午镇。正是:

 

处处无家处处家,行行有缘行行缘。

 

修仙需以德作本,换来元气结大丹。

 

正午时分,三丰来到一片松林歇息片刻,盘坐地上,调息凝神,吐纳真气,真气沿任督二脉前后运行半个时辰,突然隐隐听到远处有股劲风扑来,说时迟,那时快,三丰用双掌往地上一拍,身子飞起二丈,这叫“平地飞鹞”须是内力极其深厚才能做到。三丰曾随少林僧人习武,出家后遍习道家导引术、修身内功,奇经八脉早通,武功已臻化境。这时,从三丰足下跃过一只天下罕见的白虎。白虎一跃二丈开外,见没伤着三丰,呼地转过身来又向前扑去。三丰人解开半空双盘之腿,稳稳落在地上,抽出背后的龙泉、太阿二剑,大叫一声:“孽畜,哪里走。”仗剑迎上去。太阳下古剑闪闪发亮,剑气如虹,平地风起,三丰舞动天罡剑法,金光过出,松木断,巨石裂,狂风起,沙石走,白虎吓得腾空转身,向东方窜去,何其迅猛,很快就在数十里之外。三丰仗剑直追,运上乘轻功,一跃数丈,白虎感到剑气伤到后爪,前面有一潭碧水,便奋力扑去。三丰见白虎入潭,止步不追,向东边望去,但见山石多是红岩,连泉水在红岩映衬下变成红泉,山上稀稀疏疏地长着松树、杉树,比起子午谷的百里青翠显得荒凉苍古。山谷寂静得没有生机,仿佛前古世界。

 

三丰乘兴前行,看见谷口巨石上盘有通体金黄的丈八巨蟒,吐出长长信子对准正午的太阳吸气,一吸一呼,蟒体一胀一缩,金鳞灿烂。蟒头上已有半尺长的单角,蟒口中吐出红雾,一会儿聚成一粒光珠在蟒身上下飞舞盘旋。三丰看得入神,暗叹连虫蛇都懂得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正气而结丹羽化,何况贵为万物之灵的人。巨蟒竖起身子,柔中有刚,随呼吸节节蛹动,蛇骨格格作响,蟒角对准太阳,突然蟒体散发红光,隐隐从蟒体发出雷声,天空猛地划过一道闪电,闪电与蟒丹空中相遇,“轰”地炸开一团火光,煞是吓人,三丰定心已成,并无畏惧,只专心观看,红蟒吐出一口紫气,将那团火光包住,火光红紫相间,越缩越小,终于缩成一粒紫色金丹,盘旋在大蟒头顶。红蟒喷出的紫光与丹珠的红光融为一体,太阳的金光被丹珠吸进来,飞旋的丹珠越来越亮,光芒四射,一会儿飞上青天,一会儿降到头顶,金光灿烂,红霞满天,犹如小小太阳,正是那“混合乾坤日月精”的生命精华。这就是丹家所谓“金丹外成”。人与灵物,皆可修仙炼丹,丹在体内就是内丹,能将内丹运炼出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万物合其炁,与灵性合其功,就是外丹。这就是吕洞宾真人《敲爻歌》丹诀:“铅生汞,汞生铅,夺得乾坤造化权,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结成一块紫金丸,变化飞腾天地久。”《敲爻歌》乃三丰道人三十岁前口诵心维的丹诀,没想到看红蟒炼丹时才真正明白精要。天地间灵物虽多,唯人为贵,除人之外,最易修成金丹的就数灵蛇真龙。龙蛇在丹道应北方玄武,在人体应肾府元精,卦象巧合天机。三丰暗道“惭愧”,心想,这红蟒的道行少说有八百年。道在天地,灵性可通,道在万物,事相可观,今日得遇灵蟒炼丹,实是天恩地缘。三丰百倍专注,凝神内观,体悟其理,顿感丹田气涌,如海澎湃,真气缘督为经,椎骨格格作响,真火团团上冲,气到颠定,一派清凉,顷刻化颗如雀卵大小的甘露,烟下重楼,下落丹田,一霎间,脏腑清凉,神气爽朗。他体验到了紫阳真人《悟真篇》的丹诀:“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正是丹气化甘露,甘露润五脏的景象。三丰暗暗称奇。

 

天空飞来一只巨雕,煽动一丈铁翅,猛速冲下,想抢走红蟒灵丹。三丰不由大怒,他最恨这等夺人成果的家伙,从地上捡起一块红石,运足内劲向巨雕撇去,红石像流星划过,径直向巨雕飞去。巨雕不意有人助蟒,闪避不及,伤了左爪,嘎——地惨叫一声,长长的怪叫声回荡奇山旷谷,巨雕煽动铁翅,凶目露光,盯住三丰,三丰立刻拔出龙泉、太阿,剑光三丈,巨雕惊恐万状,向南方逃去。红蟒赶快吞丹入腹,回过头向三丰所在处点了三下,呼地一声像道火光冲向谷中。三丰大惊,飞身追赶过去,也就进了山谷。红蟒凭内丹御气飞行,三丰以踏雪无痕的上乘轻功仍追赶不上,三丰快时红蟒也快,三丰慢时红蟒也慢,这样一口气追赶了八十多里,红蟒突然窜进一个山洞,一晃就不见了。三丰看见洞顶有古篆:暘谷山元阳洞天。摩崖刻有草书古联,字迹开张,布局错落,气势非凡,真是仙家手笔:胜会应上皇,元春欣逢,且看花开无根树;虔诚伸下界,三期已迩,须知佛度有缘人。

 

山谷两边红岩上倒挂古藤,不远处有飞瀑流泉划破红岩,飞流直下,水声如雷,激起水花在日光下化成红光紫雾。正是:一条白练飞甘露,半空红霞下中天。再看元阳洞顶,三棵参天苍松,古枝盘曲如龙,翠枝张开如盖,参差掩映。三丰盯视古篆狂草,抖然一惊,想起圆通长老偈语“炎帝六舆,暘谷飞升”。不正是暘谷么?红蟒即火龙,炎帝的六與就是六龙,上古神话,太阳神炎帝每天赶着六龙之车巡行宇宙,驾车人叫羲和,《淮南子·天文训》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螭是没角的龙。李太白《蜀道难》歌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三丰烂熟于胸的诗句。“降龙伏虎,前程光明”。今天见到了白虎、红蟒,正是龙虎之象啊。三丰久学《易经》,深知天机,静心推算,便知这是将遇金丹大道的法象。自古金丹又称龙虎大丹,龙以象元神,虎以象元精。龙虎相合,大丹必成。如今虽已见龙虎之象,尚未见龙争虎斗之机。三丰沉思良久,用手推开洞门,这是一间三丈六尺的石室,分内外两间,地上布满灰尘,显然已有多年没有人住过,更见不到红蟒藏身何处。外室有丹灶丹炉,石盆石凳,玉石棋子布满石桌,壁挂古琴、剑鞘,鞘中无剑。自三丰一进石室,背后宝剑便发出龙吟之声,“嗖”地宝剑从三丰身后飞出,插入壁上剑鞘,三丰才知剑鞘与宝剑本是原配,只是不知何故剑落江湖,鞘留石室。外室北墙角有个小洞,洞里有泉眼,水满后不再外渗,也不会溢出地面。旸谷是上古火山爆发时形成,地下有烈火运行,温泉遍地,阳气充足,对应复卦( ),真阳生于地下,复卦下为震卦,震为龙。旸谷为阳极,泉眼正如太极图中阳鱼的阴眼。(笔者注:我在终南山时,吾师修行的黄龙洞里有这样的泉眼。)在旸谷洞修炼,很容易汲天地之气而成真。

 

三丰想看看内室,推开木门,看见一个容貌枯寂的僧人正在坐禅,便打躬作礼,敬称一声:“长老在上,弟子三丰打扰清修了。”等候片刻,不见回答,走近一看,才知是坐化多年的肉身,散发出淡淡檀香。修道之人,谦德是第一功德,见了长者一定要作揖行礼,自称弟子、晚辈,这样才能以众生为师而得到隐身于众生的真人点化、接引。南宗三祖薛道光访道遇见二祖石泰真人时,石真人是个八十余岁的老裁缝,碧眼方瞳,神气和粹,面容细嫩如婴,骨气秀郎似月。三祖觉得奇怪,谦恭地称老裁缝为前辈,虚心求教养生之道,才得石泰赏识,传道给他。三丰为人谦和,处世大气,言动谨慎,胸怀磊落。他打量眼前肉身,觉得似曾相识。只见禅坐前有一纸偈语,三丰轻轻念道:

 

 三百年前留此身,开门即是闭门人。

 

 久阅内典明佛性,尚欠丹砂点化功。

 

 咄,他年再来学仙道,直与钟吕相伯仲。

 

三丰读完此偈,顿感印堂涌出团团圆光,豁然开朗,原来到家了。在这瞬间,那坐禅的肉身眉间也涌出团团金光,金光包住三丰,同时,肉身渐渐缩小,随着金光不断涌出,肉身最后化成一片紫光,消失虚空。三丰周身清凉,明心见性,照见本来,有醍醐灌顶、甘露沐身的舒快。真可谓:“真性无生灭,万物应知空色相;岩光永耀明,一心觉照明禅机。”他这才明白何以子午谷金身禅院的圆通长老见了自己便称是三百年前故友,不接受顶礼。他也明白这么多年修积阴德,阴德所感化天地真元全都自然反馈到肉身上,以帮助肉身气化,如今肉身气化成光,返还到今生身心,以作修丹资粮。古代许多高真修道有成后“不知所终”,其实大多隐居名山洞府,勤修神丹,以气化肉身,有时肉身隐居洞府,而真神出体,积功人间。三丰前生修炼至此,在人间积德三百年后,只因感遇因缘,真神没再回体,直接投胎辽阳张氏,遂有今日故地重游、再会肉身之因缘。三丰百感交集,这是多生修炼的福缘慧根,也是祖师仙伯的接引恩德。那是南宋淳祐五年,也即大元定宗元年丙午夏末,三丰真神飞过辽阳懿州,远远望去,见一户人家屋顶祥光护佑,三丰大为吃惊,用心推算,才知是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后人张居仁先生家。居仁先生,字子安,号白山,妻林氏,皆是三丰多生父母。元太宗时开科取士,子安先生以策论入选,但他性素淡薄,无仕宦情,遂退隐林泉,修道悟真。只是,与夫人林氏结婚多年,不曾生育。林夫人出身江南儒门,以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宗,多年闷闷不乐。三丰真神动念,“我何不再投生一世,满足夫人愿望?能与多生父母转劫相逢,亦人生快事。”于是再入轮回。林太夫人生三丰前,梦见玄鹤自海天飞来。大元定宗丁未年夏四月初九子时三丰诞生,五岁时目染异疾,积久渐浑,有方外异人张云庵,自号白云禅老,偶遇先生,大为惊奇,知是真人再来,说:“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须拜贫道为师,了脱尘翳,慧珠再朗,随即送还。”林太夫人闻言大喜,云庵遂收三丰为弟子,住碧落宫修行,并传他道术。

 

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三丰决定住元阳洞修行,前生留下的丹经道书尚在玉函,他捡出《玄门秘要》、《悟真篇》和《指玄篇》,轻轻摩娑,慢慢回忆。《玄门秘要》是大宋初年隐居华山的陈抟处士在武当山修道时所著,此书与三丰因缘极深。各位看官,这元阳洞天门联有“花开无根树”,后来三丰修成大道,写有名闻天下、声传三界的金丹道情《无根树》二十四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单说这元阳洞,能炼人身真阳之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仙山洞府占地利优势,但凡神仙真人隐居修炼的洞府都是风水宝地,能自然凝聚天地之气,上应天星,下应地脉,中和人缘。每一洞府都有定数因缘中的主人。这元阳洞在崇山腹部,正应人身关元气海,在洞口,一年四季都能目睹北斗七星。修炼者的“人和”在于谦和仁义。三丰多年访道,但凡有道行者,只要他闻其大名,知其仙府,必定虔诚拜访,诚心求教,心中了无傲气。随缘救济,从不吝啬,仗义疏财,珍重人命。但凡有人见他是个道人,向他求道,他便劝人虔诵道经善书,默积阴德,《四书》、《五经》之理,随缘讲论,《道德》、《阴符》之秘,随分宣示。总以劝善为功,劝修为本。这样在红尘积德三十余年,才有了今天证见本来、得续前缘的因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灯剑应王气,雷琴通元音

 

张三丰先生开始隐居旸谷山元阳洞的修道生涯。元阳洞是上古火山喷发、地壳运动时形成的聚气福地,洞里有天然的水晶石、红宝石、蓝宝石、玛瑙石,是火山岩浆流动时的自然恩赐,修道的人正可借助奇石玉光内炼真元,外炼法器。元阳洞中有盏前古青铜灯,和欧冶双剑、九霄环佩琴是三丰三宝,与三丰此后的修道、炼法、济世、积功、授徒分不开。灯、剑、琴三者,是三丰丹法的法象,能悟此法象真意,可修道矣。古人传道,借有形以述无形,寓有意于无意。铅汞有形,而神气无形;灯剑具象,而琴瑟调心。内中秘妙,印心则灵。本回专门讲三宝的来历与用途,免得读者对此等仙家法宝陌生。

 

先说青铜灯,形如凤凰,背上有盛油之池,翘起的凤尾有暗渠以引灯芯,回首的凤头下有一穴,凤腹藏有圆形蓄水池,油灯点亮,灯烟自会吸入凤腹,溶于水中,使道室清洁无染。这盏青铜灯乃西汉河上公真人注解老子《道德经》时所用。河上公注完《道德经》,知道此经当传于汉帝,便隐居陕西渭河边的草庐等待时机。西汉初期,经过刘邦诛杀异姓王、分封刘姓王的安国大计,又经过陈平、周勃计除吕后乱党,国家安定,百废待兴。刘邦辞世后,吕后专权,要将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屠杀刘邦诸子,唯留下了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以及薄姬所生刘邦的小儿子刘恒。刘恒八岁时就被封为代王,封国在山西中部,当时是边陲,与匈奴相邻,远离国都,近拒敌侵,与汉廷的权力之争没有牵连,吕后没有杀他。刘恒之母薄姬得过张良点化,喜读《道德经》,深悟老子清静无为之理,无欲无争,处处退让。当刘恒被封代王后,她不住皇宫,和儿子远赴大漠边塞,对刘邦说,儿子尚小,不明事理,需要母亲教导。刘邦同意她随代王远行。薄氏此举,只为避吕后之祸,不与宫中诸妃争宠,她信奉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处世之道,也把此道传于刘恒,刘恒一生信守老子所云:“吾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当吕后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计除吕后余党相国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刘邦的儿子只剩下代王刘恒了。陈平、周勃与大臣商议,决定迎请代王作皇帝,这便是大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他深明君道,与儿子汉景帝刘启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刘启及其母窦太后同样信奉道家老子学说,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治国之策,但他生性好道,喜修仙术,经常修仙炼药,不少方士如栾大、李少君聚其宫廷,而东方朔真人隐身朝廷,潜修大道。刘彻好道求仙的心思,源头在爷爷汉文帝。文帝遇见过河上公真人,得其道治天下之法,他的统治不仅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巩固与发展根基,在其后的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他一直被视为难以超越的明君,古史家把他和西周的成康治世并提。

 

 吕后乱党平定后,周勃掌握军权,也就掌握了天下实权。他派人迎请代王入京,代王先派舅舅薄昭入朝,表面上力辞帝位,实际上打探虚实。薄昭回来后说可以入朝,刘恒就带着母亲进京,在离国都不远的渭河边,刘恒止步不前,周勃早已率领群臣跪拜来迎,刘恒连忙跪拜群臣,这些大臣大多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是自己的父执,刘恒以谦应变,游刃有余。刘恒进京后没有立即登上九五之尊,而是住在代王府,朝政仍由大臣处理,一连九月,刘恒一心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调理与诸王及群臣的关系。他日夜研习《道德经》,寻找治国大道,有些地方,尚不明白,为此有点苦恼,同样精通黄老之道的心腹大臣宋昌来报告,说渭河之南,有位隐士,人不知其姓氏,精通黄老之学,可为王者师。刘恒闻言,忙让宋昌、张武请长者入宫讲道。长者说:“道尊德贵,如何派人来问道?”刘恒闻言,亲自来到渭河草庐,对长者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先生虽有道,亦是王之臣民。”长者闻言,哈哈大笑,谈笑之间,五彩祥云从长者足下生起,长者冉冉上升,御气而行,身在虚空,履虚若实。长者笑对刘恒说:“我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焉为汝臣?”刘恒见状,跪地谢过,说:“丈人息怒,弟子虽投身世事,但素来奉道,道济天下,德化人间,正老子宗旨,只是弟子尚有玄要不明,望丈人指示。”长者降于文帝之前,给他两卷素书说:“我注《道德经》已七百年,传道三人,连你四人。守道治国,地宁天安。玄德深厚,子孙可传。守道治身,有望得仙。国者身也,君神譬焉。民者气也,法其自然。”文帝下拜的瞬间,老人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天地间。文帝所受之书就是有名的《老子河上公章句》。长者是谁?无人能知,因其隐居渭河边,世称“河上公”或“河上丈人”。据道门真人说,河上公乃老子弟子鬼谷子,汉初教化张良的隐仙黄石公是鬼谷子的弟子;也有人说黄石公就是鬼谷子,称河上公、黄石公,道隐无名而已。

 

 河上公曾隐居终南山元阳洞天注疏《道德经》,所用青铜古灯经他道法祭炼,已成法宝。此灯形制,暗合八卦金丹之理,凤为南方朱雀,卦应离(  )为心神;凤脊上有油池而生明,明为火,为离;凤腹中有水池,腹为坤(  ),水为坎(  ),坤中得元阳之气即为坎(  )。火上水下为未既卦 (   ),金丹修炼,水升火降,才成既济(   )。火中之烟,如同元气,元气由凤嘴入腹,象征真气吐纳,气归元海,应老子“虚其心,实其腹”之教导。元气久炼,聚气生灵,其神自成,其丹自结。古青铜灯一旦点亮,不再熄灭,久炼通灵,自能聚灵生光。修炼者入定之后一定要点亮古灯,其光便能时时照亮神室,引导元神,不入迷定昏暗。修丹入定者,最怕“神入鬼山黑窟”,陷入迷定不出,其神弃尸而去,只成清灵之鬼,不得为仙。丹士点亮此上古神灯,自然借外光以引内光,神自明矣。神光已明,外邪不侵。这种道术后来世俗化,人死之后要在头部点亮清油灯,称为“引路灯”,不使灵识迷暗。世俗之用,徒有其形,不知其玄,在于没有高人施法也。张三丰先生见广闻博,一见此灯,便知其用,这是他前生炼神入定时的法器。古人道术之“七星禳命术”要按北斗七星位置排列七盏古青铜灯,一一点亮灯芯,北斗星君就是北极长生大帝,主宰人间生死,是掌管人间命籍的本命神,修道的人礼斗拜星,可以延寿增命。修法七天,如果七星灯中心的本命神灯不灭,延寿一纪(十二年)。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修炼此法,杀业太重,命不该延,被魏延报军情时闯入静室,误踩星灯,使孔明先生的延命术失败。这是闲话,可知此法,内用成丹,外用成术。修丹入定的关键时刻,命灯不灭,不入迷定。

 

说完青铜古灯,再说琴剑。道门有云:“九琴九剑,立地成仙”。琴剑之说被阴阳丹法应用,天下尽知,世人不知此法源于春秋剑圣欧冶子铸剑的奇特方法,匹配阴阳,用童男童女鼓风吹火。丹家借用其象,妙用其法,锻炼性命。九琴原指大唐贞观、开元年间蜀中真人雷霄制作的九张“九霄环佩”琴,有两张在皇宫珍藏,至今北京的故宫与沈阳的博物馆还存有两张九霄环佩琴,其余七张在道门传承。九剑乃春秋时欧冶子和弟子干将、莫邪所制“王剑”与“道剑”。得王剑者得天下,得道剑者成仙道。越王勾践、吴王阖闾的欧冶王剑至今仍存,乃国之珍宝。三丰元阳洞天的龙泉、太阿乃九剑中的道剑。元阳洞天的那张琴便是稀世珍宝九霄环佩,修道者能得此剑此琴,内助修丹,外助修功。九剑中的干将、莫邪二剑与三丰前世今生有极大因缘,故将九剑之事,具述于此。

 

吴国铸剑名匠欧冶子通阴阳之奥,知五行之秘,制出的剑锋利无比,铜锡比例合乎天机,阴阳火候通乎天地,以道术采二十八宿星气入剑,故剑名“通灵剑”,一者为王者所用,得此剑者可得剑气助运,而安天下;一者为道者用,得此剑者可得剑气除魔,而结神丹。吴王阖闾曾得此剑,成“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得之,亦成霸业。阖闾用此王剑,灭楚兴吴、伐越攻晋,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吴王之剑原为楚国贵族伍奢所有,伍奢与欧冶子交厚,作为楚国大将,他想拥有神剑卫国,欧冶子说:“兵者凶器也,我赠剑于君,必延祸君家。”伍奢坚持求剑,欧冶子只好为之制剑,叹息说:“此剑一出,天下乱矣。定数所拘,我其奈何,我其奈何。”伍奢两子伍尚、伍员都是虎将,楚国有伍氏父子,国泰民安。楚国奸臣费无极与伍奢有仇,向楚平王进谗言,说大王当年命剑圣欧冶子制剑,共有两剑,一在王室,一留伍家。伍奢有反叛心,可执而诛之。楚平王一听大怒,马上捕伍奢、伍尚下狱,伍奢辩解说:“此剑乃将剑,实非王剑,得将剑者保境安民,臣无反心。”楚平王不听,便在国都大郢午门处死伍奢父子。当时伍员领兵守边,楚平王没能同时处死他。伍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据说伍子胥死后,成了河神,此是后话不提。伍子胥听说父兄被抓,便对来使说:“诸君请回,楚王若赦我父兄,我将还剑保国,如若听信谗言,杀我父兄,我将灭楚而歌。”这时伍奢伍尚父子已戮。伍子胥便背着欧冶剑,快马加鞭向宋国逃去,楚王大怒,派兵追赶,伍子胥逃到宋国后,与宋国太子建结成同盟。正直宋国因奸雄华氏叛乱,伍子胥只好同太子逃到郑国,没想到郑国惧怕楚国,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带着建的儿子胜逃向吴国。吴王僚听说伍子胥带着欧冶剑来投,便重用他。伍子胥劝吴伐楚,吴王僚的儿子光,正想阴谋夺位,怕吴王僚伐楚于己不利,便劝谕父王不要轻信伍子胥之言,伐楚而为他报私仇。伍子胥深知公子光的心思,便不参政事,韬光养晦,躬耕田亩,招募游侠敢死之徒为弟子,教授剑术,等待时机,以求进阶。

 

后来,楚平王被剑客阳雄飞所杀,吴王僚派季札出使列国,观察列国国情,以图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在这时,公子光授意武士专诸,在一次国宴上,向吴王僚进献炙鱼,当吴王僚接过专诸献上的烤鱼时,专诸从鱼腹中拔出短剑,刺穿吴王心脏,吴王当场毙命,专诸立马自杀。这剑后世名之为“鱼腹剑”。公子光即位,就是吴王阖闾,任命专诸之子为国卿,伍子胥为将军,共谋国政。阖闾即位四年后就开始伐楚。

 

 伍子胥带着欧冶剑离开楚国后,楚平王非常害怕,他怕吴王得此王剑于己不利,必须请欧冶子为己再铸王剑,此时欧冶子已辞世,只有他的弟子干将、莫邪尚在人世。欧冶子是隐修仙道的剑圣,据《吴越春秋》记载,欧冶子铸剑时,夫妻沐浴,同时用三百童男、三百童女鼓风送碳,方能成功。为越王勾践铸剑时,屡铸不成,铁汁不出,铜水不流。欧冶子用心一算,知此剑一出,杀业太重,有干天和,但此剑不出,越国必亡。要铸此剑,必伤己命。欧冶子与妻子沐浴斋戒后,双双跳入烘炉,顷刻,铜水出,铁汁下,宝剑成矣。欧冶子夫妇,从此借火遁世,人间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对伟大剑圣的踪影。楚平王一听此事,大为感慨,便命人寻访欧冶子存世弟子干将、莫邪夫妇为王铸剑。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时,铁汁不下,铜水不流,干将、莫邪就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后投入烘炉,宝剑乃成。前后冶炼三年,历尽艰苦,终成雄雌两剑。干将对莫邪说:“贤妻,先师说制王剑有干天和,制剑者不得善终。老子云:‘兵者,凶器也,非君子之器。’楚王要我夫妻一年内制成王剑,如今费时三年,我命必丧。楚王昏庸,得此宝剑,天下必乱。伍奢父子,先师挚友,因剑丧生。王命难违,我等制剑,楚将亡矣。天邪?命耶?数耶?我只献雌剑,雄剑留家,藏于隐处。” 莫邪怀孕将产,干将挥泪说:“贤妻,若孩子出世,是女儿,找个好人家出嫁;若是男儿,就告诉他:‘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他若能找到剑,可为父报仇,如若找不到剑,从此隐居,勿问世事。”

 

干将把妻子安排在云梦泽后就去楚都大郢复命。楚王见到干将,非常生气,“延期,将危吾国,罪当死。”楚王命相剑士来相剑,相剑士观剑后说:“大王,此剑一雄一雌,今呈王者,仅雌剑耳,不足以安天下。”剑有阴阳,剑气也有阴阳,善相剑者,能观剑气所幻化之象,便知剑之阴阳。雌剑剑气所幻化之象乃灵凤,雄剑剑气之象为青龙。楚平王闻言大怒,亲自将干将斩首,下令将干将头颅悬挂楚城三月,以示警诫。

 

十六年后,莫邪的儿子长大了,取名赤。赤乃鲜血之色,意即勿忘乃父血海深仇。赤有一天问母亲:“娘亲,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父亲,父亲何往?”莫邪闻言,潸然泪下,把干将的遭遇告诉儿子,“儿啊,自你三岁起,我教你剑术,就为报仇。光有剑术还不行,得有雄剑。我不知剑藏何处,你父亲只是说‘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藏其背’,只让你自己找,找到了,报仇有望,找不到,就隐身修道,放下情仇,终老山中。”

 

赤闻言出门,向南望去,湖泊无垠,不见山峰,门前有一间堂屋,粗壮的松木柱子立在石墩上。赤马上明白父亲的意思,忙劈开木柱,果然得到了藏在柱中的雄剑,剑上有朱砂符,剑见日光,符即隐去,剑光即现,一道红光,瞬间直冲云霄,良久乃隐。赤从此日夜练剑,发誓报仇。雄剑一出,剑气干云,善望气者便知神剑出世。楚王的相剑师忙去报告,说云梦间有剑气冲霄。这天夜里,楚王梦见一个十六岁的方脸浓眉,面带怒气的男子挥剑刺王。王醒后心尚惊悸,急找解梦士,方士说:“干将之子得其剑矣,正欲向王寻仇。”这时相剑士报告剑气冲天,楚王大惊,忙令宫廷画师画下干将之子形容,悬赏曰:“凡得干将之子头颅者,封侯,赏万金,与王同饮,带剑入朝。”

 

赤听到这一消息,带母亲逃入深山,隐居练剑。一天,太阳初升,和风拂面


问:打坐精进,精气充足时,心中之欲念也愈强。

 

答:可怜的孩子,在这欲界里,一切众生淫欲心都很重,所以生死不了。你才二十四岁的小伙子,哪能淫心不动呢?但我们学佛修道,须深知这是生死的根本。不斩断淫欲,决不能成佛。精力充足,淫欲强盛,心不清净,何能入定?所以在这上面有二种处理:一种是深知淫欲的厉害,畏如蛇蝎,不敢动心。精心打坐,深入禅定,即将淫欲化空;另一种是性欲冲动得实在厉害,不妨先结婚。但是要不断地精心打坐,增长定力,以心理打消身理的需要,而将淫欲化空。修道人好好打坐用功,夫妻同房一次,淫心即清淡一次,不到三、四十岁淫心即化为乌有了。西藏的白、花、黑教派里的祖师们都是这样做的,但千万不可纵欲!

 

总而言之,淫欲心人人皆有,就看人怎样遣除它。假如道心强,用功打坐,以心理的力量将生理的要求化去,淫心就抬不起头。我就是这样化解淫心的,希望你也能这样做。假如不能,望你能于夫妇同房的过程中,将淫心化断,证入大道。我的好孩子,千万不要沉溺于淫欲中!!!

 

问:从上海回来之后,修四印时,于坐中出现微细的情爱种子翻动,现在没有了。(师批:真没有了吗?)只是深入禅定后,才偶尔看到过去所接触的人与事。(师批:不可萦绕于怀。)我感到用功上去之后,偶尔有一丝情欲之感觉。(师批:功夫上去了,还有情欲吗?)但这时我知道,马上将其化掉。(师批:能化掉是真上去了。)有时也没有做梦,于睡眠中也没有动情欲心,而不自知地遗精了(大约一月左右时间)。

 

答:漏丹是做工夫的大忌。你年纪还轻,情欲未净,免不了要遗精。现教你一法,以固精关。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先将胸腹中浊气从口中呼出,然后闭口,提肛、以鼻吸气,吸足气后,停息(不呼不吸),然后呼气松肛。闭气的长短随其自然,不可勉强。动作要慢,越慢越好,这样做三十次。做时不可有欲念,否则亦不易收效。做时如觉胸闷,可做四至五次,放下休息、散步,数分钟后再继续做。

 

问:您所授固精之法,做完一个月后是否应继续修下去?三十次做多长时间为宜?

 

答:最好修下去,因你心不固。时间长短须看自己的肺活量和闭气的时间而定,不可人人一样。也不可拼命闭气,但须缓缓进行,越慢越好。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

问:打坐精进,精气充足时,心中之欲念也愈强。

 

答:可怜的孩子,在这欲界里,一切众生淫欲心都很重,所以生死不了。你才二十四岁的小伙子,哪能淫心不动呢?但我们学佛修道,须深知这是生死的根本。不斩断淫欲,决不能成佛。精力充足,淫欲强盛,心不清净,何能入定?所以在这上面有二种处理:一种是深知淫欲的厉害,畏如蛇蝎,不敢动心。精心打坐,深入禅定,即将淫欲化空;另一种是性欲冲动得实在厉害,不妨先结婚。但是要不断地精心打坐,增长定力,以心理打消身理的需要,而将淫欲化空。修道人好好打坐用功,夫妻同房一次,淫心即清淡一次,不到三、四十岁淫心即化为乌有了。西藏的白、花、黑教派里的祖师们都是这样做的,但千万不可纵欲!

 

总而言之,淫欲心人人皆有,就看人怎样遣除它。假如道心强,用功打坐,以心理的力量将生理的要求化去,淫心就抬不起头。我就是这样化解淫心的,希望你也能这样做。假如不能,望你能于夫妇同房的过程中,将淫心化断,证入大道。我的好孩子,千万不要沉溺于淫欲中!!!

 

问:从上海回来之后,修四印时,于坐中出现微细的情爱种子翻动,现在没有了。(师批:真没有了吗?)只是深入禅定后,才偶尔看到过去所接触的人与事。(师批:不可萦绕于怀。)我感到用功上去之后,偶尔有一丝情欲之感觉。(师批:功夫上去了,还有情欲吗?)但这时我知道,马上将其化掉。(师批:能化掉是真上去了。)有时也没有做梦,于睡眠中也没有动情欲心,而不自知地遗精了(大约一月左右时间)。

 

答:漏丹是做工夫的大忌。你年纪还轻,情欲未净,免不了要遗精。现教你一法,以固精关。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先将胸腹中浊气从口中呼出,然后闭口,提肛、以鼻吸气,吸足气后,停息(不呼不吸),然后呼气松肛。闭气的长短随其自然,不可勉强。动作要慢,越慢越好,这样做三十次。做时不可有欲念,否则亦不易收效。做时如觉胸闷,可做四至五次,放下休息、散步,数分钟后再继续做。

 

问:您所授固精之法,做完一个月后是否应继续修下去?三十次做多长时间为宜?

 

答:最好修下去,因你心不固。时间长短须看自己的肺活量和闭气的时间而定,不可人人一样。也不可拼命闭气,但须缓缓进行,越慢越好。

 

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5%BD%93%E4%BD%A0%E5%BC%80%E6%82%9F%E5%90%8E%E4%BC%9A%E6%9C%89%E4%BB%80%E4%B9%88%E5%8F%98%E5%8C%96%EF%BC%9F.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