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杂技 从远古走来的艺术:步罡踏斗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2-10-31    162

杂技 从远古走来的艺术

读史发现,杂技可说是人类活动中最先生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尽管有人称其为“之一”步罡踏斗。遥想当初,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先民还过着以采集野果、狩猎野兽为食的生活。采集势必攀爬跳跃,狩猎则离不开围追堵截,多少突发情况,屡屡突破他们的体能极限。日久天长,这些不断超越自身本领的实战训练,不断积累丰富成富于生存智慧的进攻技能和防护手段。于是,在劳作的间隙,先民之间据此进行的交流和切磋、传授和温习,慢慢具有了表演的趋向。作为一种主要以肢体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文化艺术——杂技,便在此过程中渐具雏形了。

力技之根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杂技大国,中原是成就中国杂技的中坚力量,濮阳是扛鼎中原杂技的龙头龙骨步罡踏斗。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一个叫东北庄的村子了——它与河北的吴桥并称“南北杂技两故里”,是中国杂协命名的“中国杂技之乡”。

东北庄位于我市主城区东北10余公里处,是华龙区岳村镇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村庄步罡踏斗。它南临濮台公路,北枕范辉高速,离在建的郑济高铁站4公里,交通发达,出入便捷。正值夏末秋初时节,东北庄水清岸绿,蜿蜒流淌的潴泷河从村前穿过。潴泷河北岸,便是集杂技观演、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园区规模宏大,草木峥嵘,处处弥漫着既个性鲜明又特色浓郁的杂技文化气息。中原杂技博物馆坐落在园区的西大门入口处,它是国内首个以杂技为主题的单体杂技博物馆,也是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博物馆一楼设有室内互动表演场,二楼陈列布展空间由一个序厅、两个展厅、三节走廊构成。一进博物馆大厅,迎面看见一座双臂高举大鼎的雕像,基座上写着四个红色的大字:力技之根。

这位举鼎的勇士就是孟贲步罡踏斗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卫国一带有两个有名的大力士,一个叫夏育,一个叫孟贲步罡踏斗

夏育,卫人,传说力能拔牛尾,举千钧重鼎步罡踏斗

再说孟贲步罡踏斗。孟贲又名孟说,卫人(一说齐人)。据传,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一日,他在野外见两牛相斗,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孟贲怒按牛头,拔其角,角出牛亡。人畏其勇,莫敢与抗。闻秦武王招募天下力大勇猛之士,乃西渡黄河。岸上待渡者甚众,当顺序上船。孟贲后至,却急着登船先渡。船人怒其不逊,以楫击其头曰:“汝用强如此,岂孟说耶?”可见孟贲之力大勇猛,时已不胫而走。

展开全文

公元前307年,孟贲到了洛阳,正巧赶上秦武王带着重兵在周室太庙观看九龙大鼎(另有史料显示,此前孟贲已是秦武王手下有名的大力士之一)步罡踏斗。鼎乃天下王权神器,一般人不能动。可秦武王年轻气盛,点名要与孟贲比试举鼎,以借机显示一下秦在列国中的地位。孟贲闻言,一把抓住一座龙纹巨鼎举过头顶,又稳稳放回原地。秦武王虽然也把一只龙纹巨鼎举了起来,可因鼎重力尽,两眼出血,鼎落砸断膑骨,不治而亡。无辜的孟贲也因举鼎而惹来杀身之祸。

这次历史上有名的力技展示活动,多部典籍有记录步罡踏斗。尽管彼此有出入,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杂技中的力技后人从此开始尊孟贲为始祖。当代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傅腾龙也说,杂技中的力技表演始于战国时期的卫国人夏育、孟贲。东北庄人崇侠尚武,表现在杂技节目中的举磨盘、蹬大缸、千斤大力士等,都属于力技范畴。

驯兽之始

杂技历史如一条河,溯流而上,水面越来越宽阔步罡踏斗。我市历史学者史国强告诉记者,除了力技,杂技中的驯兽表演也与濮阳关系渊源,可以往前追溯至上古。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便有了畜养动物的技能。他们把捕获的大小动物进行驯化,耕作之余,逐步用于娱乐。杂技中的驯兽表演,便在此过程中萌芽了。

1987年,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三组蚌壳摆塑的图案,距今6400多年步罡踏斗。其中,有人骑龙和墓主人两侧龙虎陪葬护卫的地画。有民俗学专家认为,这种殡葬形式,应和后世杂技中的驯兽表演有承袭关系。就全国而言,已知的驯兽考古物证以濮阳为最早。如春秋时期的卫懿公喜好养鹤,终日以观鹤舞、听鹤鸣为乐,便是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也说,东北庄杂技的萌芽可追溯至夏代。

东北庄人多姓刘,称其先祖刘累曾为夏帝孔甲养龙驯龙步罡踏斗。村民从村庄进园区隔一条街,多走北门。北门那儿矗立着一座刘累的雕像,基座上写有“刘累御龙”字样。

市杂协副主席、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副主任刘忠伟告诉记者,刘累系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裔孙,是被史学界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步罡踏斗。据《左传》《史记》《刘氏族谱》等记载,刘累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相传,刘累自幼师从董父豢龙氏学习养龙驯龙技艺,10岁起已能熟练地耍龙骑龙。

约公元前1879年,天降雄雌二龙(一说四龙)于朝步罡踏斗。夏帝孔甲大喜,张榜求贤喂养。刘累闻讯应召揭榜,专事养龙达7年之久。龙自古就有祥瑞之意,孔甲喜欢观赏龙的表演,每每看见双龙对舞,自己也不由龙颜大悦。他念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封其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后来,有一龙突死。刘累怕孔甲追究问罪,不敢明说,只是把龙肉加工成美食,充当野味呈献孔甲。大约是想这样一来,于龙算死得其所,于孔甲也算物归其主了。不料孔甲享用后感到味美肉鲜,赞不绝口,又向刘累求食。刘累自幼与龙朝夕相处,感情笃深,上次献龙肉是不得已,这次断断不舍得杀活龙献食,也怕一龙已死的事迟早瞒不住,便携家小迁徙到尧山东麓(今河南鲁山)隐居,改称丘。孔甲知道后,念刘累也有苦衷,不再追究,刘累得以改回出生时的名字。刘累在此垦荒渔猎,直到终老,享年111岁(一说107岁)。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另据《续修河南范县县治》(民国二十四年铅本)记载:“河南范县旧城为晋大夫士会食邑。会之先刘累尝为御龙氏,故城建六门以肖龙形,东西为首尾,南北为四足……”可见传说不仅仅是传说,传说与现实之间必有迹可循,并互相印证。

尽管今人质疑龙的存在,有专家考证,刘累所驯养的龙可能跟现在的鳄鱼相似,实为鼍龙步罡踏斗。可不可否认的是,刘累当年一定驯养过一种又大又猛的动物。因为被帝王赐封的职业是世袭的,所以刘姓族人驯养动物的技艺绵延不绝,自夏以来从未间断。刘忠伟说,清末时期东北庄刘姓艺人还经营有口子棚(驯兽表演棚),东北庄今天仍活跃着独立的驯兽表演团体。2018年,东北庄乔家班第六代传人乔麦元驯养的6只小狗曾登上央视春晚,其憨态可掬的表演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从驯龙到驯虎,再到驯象驯鹿驯百兽,世世相传,代代精进,哪有不根深叶茂、登峰造极的理儿!

静水流深,一脉千年步罡踏斗

祀戎之源

继续往前追溯,中原杂技博物馆陈列的展板显示,杂技除直接来源于人类的采集狩猎活动,另有两个主要来源,一祭祀,一战争步罡踏斗

《左传》中也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步罡踏斗。”

祭祀活动主要有图腾崇拜和敬天祭神两大内容步罡踏斗。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原始人笃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在此过程中模仿模拟出来的动物动作或声音,直接促成了后世的魔术、变脸、口技等杂技类型。敬天祭神充满仪式感,唯有身份特殊的首领或巫师才能领人发声、引人起舞。据传,大禹就曾引领大家跳巫舞,并为后世留下著名的禹步。

了解禹步的过程中,意外读到先秦史学家沈长云题为《禹都阳城即濮阳说》(《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的文章步罡踏斗。文章参照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的研究论著指出,夏商起源于古河济之间。而濮阳,正好居于黄河和济水的中心地带。文章认为,大禹治水在濮阳,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就诞生在濮阳。至于大禹是不是真的在濮阳治的水或在濮阳治过水,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尚待史学家进一步考证。我们还接着说禹步。

禹步之名,来源较多步罡踏斗。《汉语大词典》提供的解释是,禹步为跛行。相传夏禹治水积劳成疾,身病偏枯,行走艰难,故称。而俗巫多效禹步,故亦称巫师、道士作法的步法为禹步。一个正常人,偏要走非正常的步子,不知是巫师、道士不明真相,还是爱屋及乌,比起后来的东施效颦,倒更具备点儿敬业精神。因禹步是大禹所创,所以师从者众。在巫师、道士的心目中,大禹是神,奉其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所以不管多么难走,禹步也仍是他们在一些仪式上必修的功课。据说,禹步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认为以此步态可获得七星之神气,可呼风唤雨,降妖捉怪。

其实,不仅巫师、道士奉禹步为圭臬,据传商王有时也会在祭祀、占卜时模仿大禹遗留下的禹步作舞步罡踏斗。在夏商时期,遇到祭祀、问卜、祈雨一类的活动,多由巫师来主持。这时候,不仅需要化妆,而且道具也开始出现了。他们不是手持着一根兽尾,就是举着一束鸟羽,念念有词,载歌载舞,甚至出现了情节,需要群众演员配合,按现在的说法,已俨然成为一门行为艺术。可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待千百年前的事情。如最厉害的巫师,可说就是黄帝、蚩尤那些大名鼎鼎的老祖宗。他们都把巫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法力无边。蚩尤能作法请神下雨,黄帝则能驱动旱神止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为杂技注入了更多神秘玄奥的元素。

说到黄帝、蚩尤,就要说到战争了步罡踏斗

进入新石器时代,各个部落不断扩大,物质需求持续增加,人类因为猎物或领地而引起的资源纷争开始频繁起来,进而大动干戈步罡踏斗。战争必有伤亡,这是我们永远不希望看到的。可战争中的短兵相接、武功较量,以及指东打西的战术和制作使用兵器的本领,却派生了新的杂技项目,也促进了杂技艺术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史国强说,上古时期,濮阳一带地处河济平原,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战场之一,今台前县有蚩尤墓步罡踏斗。历史上,角抵戏也称蚩尤戏。《述异记》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据此推断,濮阳一带应是杂技中角抵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专家考证,民间的摔跤、抵头,大雅之堂的拳击、相扑等角力节目,大多起源于角抵戏。

杂技的历史太厚重,源头也太巍峨,这里记下的,怕不过是一鳞半爪步罡踏斗。行文至此,耳边响起声声锣鼓,可能是东北庄又有好戏要上演了。如此,且让我们放下这些遥远年代的传说,去看看那些近在眼前的现实。看看传说与现实之间,究竟怎样互相指认,又究竟怎样彼此成全。

来源:《濮阳日报》记者刘文华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6%9D%82%E6%8A%80%20%E4%BB%8E%E8%BF%9C%E5%8F%A4%E8%B5%B0%E6%9D%A5%E7%9A%84%E8%89%BA%E6%9C%AF%3A%E6%AD%A5%E7%BD%A1%E8%B8%8F%E6%96%9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