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民间法事:阳朔傩舞—驱鬼逐疫,民间艺术的瑰宝

admin    2022-06-13    125

阳朔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别致的风景吸引了从古到今大批中外文人、政要等名人的到来,阳朔也因此具有了深厚的文化韵味民间法事。阳朔是我国傩文化的一个分布点,阳朔傩的文化特质和其他地区的傩文化一样,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价值。

阳朔傩文化概况

阳朔所在的桂林地区的傩文化有较为典型的特征,在南宋时代就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民间法事。阳朔的傩文化浸染着桂林乃至整个桂北地区的文化形态,其傩舞表演时,音乐幽沉哀怨,是阳朔茅山教的教课音乐,茅山教在当地被称为鬼师教,在祭祀、驱鬼等场合进行法事活动。傩舞在广西称为师公舞,傩乐称为师公曲,阳朔师公文化主要集中在福利镇,那里也是阳朔茅山教的主要活动地。

福利镇位于阳朔县东部,既是一个千年古镇,又是漓江上的重要码头民间法事。福利镇因在历史上少于战乱,所以这里聚居了不少外来人口,各地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可以说,福利镇的傩文化代表着阳朔傩文化的文化、艺术热点,从中可以窥见当地文化中的民间审美旨趣,而这种一直流传下来的辐射桂北地区的傩文化又折射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特点。

阳朔傩舞的审美内涵

傩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艺术,舞蹈是人类的艺术语言之一,人类通过舞蹈表达思想感情民间法事。“傩舞,是指傩中各种舞蹈动作和在傩中表演的舞蹈节目。古傩本来就包含着舞蹈,无仪不起舞,无舞不成仪。史前傩是这样,现存傩也是这样,只是层次不同而已。”有剧目和情节的傩舞就称为傩戏,傩舞的设计和表演完全来自民间,其肢体动作反映了民间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傩舞作为傩文化的主要外在形式,起舞时,舞者激情奔越,舞姿激烈诡异,使得整个傩表演显得神秘庄重。

傩舞分文、武两类,文舞动作优雅,武舞动作强烈民间法事。人们通过傩舞表达美好的期盼,其表演的娱人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承载的更多的是文化与生命意义。阳朔傩舞俗称为师公舞、跳鬼师,民间主要用于驱鬼逐疫,在重大节日里都要“跳神”,节日里的民俗活动孕育了阳朔傩舞的发展,在阳朔县福利镇,每年的五月初八是当地的妈祖节,这也是当地全年最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在妈祖节上就会有隆重的傩舞表演。傩舞展现出神与自然、鬼邪搏斗的英勇气概。

阳朔傩舞表演内容丰富

阳朔傩舞表演具有丰富的故事内容,很多神话故事等都可以纳入到傩舞表演中民间法事。乡间比较有名的节目有《纺织娘》、《令公》等。表演过程中,伴随奏响的悠扬的鼓乐,鬼师佬身穿奇异服装,头戴傩面具,舞者手持棍棒,跳起风格独特的舞蹈,不时棍棒相击,口中念念有词,让人仿佛置身到古老的历史年代。内容中无不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惩恶扬善的朴素情感,寄托人们如痴如狂的信仰和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蕴含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宗教意识。跳神舞蹈着力于人物的塑造,突出性格的表现,富有戏剧性。维妙维肖的人物表演,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节和细节,或虔敬殷切而深沉、或粗犷神奇而威风凛凛、或轻松自然而富于情趣,洋溢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娱人效果。

阳朔地区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福利镇有农历五月初八会期,即妈祖节,俗称“仔头节”,会期期间,街道上会有游行队伍进行文艺、体育表演,包括傩舞表演民间法事。在普益乡留公村有农历十月初十传统庆祝活动,俗称“十月香”,意在庆祝当地丰收的喜悦和平安的生活。在旧时“十月香”期间,通常会有武道师戴着面具表演各种技艺,进行傩舞表演,祈求田地丰收和生活平安,另外还有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傩舞就在这些民俗活动中孕育发展着,民俗活动是傩舞生存的土壤,赋予了傩舞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化特质与审美内涵。民俗活动最能体现民间艺术的特色,傩舞表演因此也更具艺术魅力。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6%B0%91%E9%97%B4%E6%B3%95%E4%BA%8B%3A%E9%98%B3%E6%9C%94%E5%82%A9%E8%88%9E%E2%80%94%E9%A9%B1%E9%AC%BC%E9%80%90%E7%96%AB%EF%BC%8C%E6%B0%91%E9%97%B4%E8%89%BA%E6%9C%AF%E7%9A%84%E7%91%B0%E5%AE%9D.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