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道变恒常——“道”:道教表文

admin    2022-10-27    105

《老子》又名《道德经》,创作于老子晚年(约公元前485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原本失散,后世通行的版本修订于四百年后的汉昭帝时期(前87-前74年)道教表文。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因墓主人下葬于汉昭帝之前一百年的汉文帝时期(前180-前157年),可推算为现存最早的《老子》版本。《帛书老子》佐证了《道德经》原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道经·第一章》开篇的名句“道可道也,非常道也”,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常”原文为“恒”。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道教表文。名可名也,非常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教表文。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渺);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叫)。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又)玄,众眇(渺)之【门】。”——《帛书老子》(【】为破缺字,()为通假字)

1973年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方框内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教表文。”

老子说:道,像道路,可遵循而行,却不像人心中以为的一来一回,直来直往;道,像道理,可总结传扬,却非同人常见的一时一事,简单直白道教表文。名,能让人认识自然事物,阐明其中的基本规律,却不应让人拘泥于已知的事物和固有的规律,而应让人掌握其中辩证统一的内理,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系。天地之始,没有已知的事物,没有固有的规律,这是无名;一个意念打破了起初的空虚寂寥和平衡无极,让大光兴起,光频渐小;万物也是这样,渐生渐逝,都让人的智慧和知识增加,形成从精神生物质、从物质生精神的大周期,这是有名。所以,人总有消除欲求的平安心,以享受事物平衡互动、分聚转化、自然而然、彼此配搭的精妙之微;也总有永不满足的寻求心,以体会上报天恩、下济苍生、让爱传承、自我实现的幸福之烈。平安心和寻求心,同出同始,是人思想认识的两极,合称为玄。从平衡无极的玄,到两相极化、彼此互消的又玄,这个过程,就是人瓜分能量、形成各自的利益和思想认识,相取相予、此起彼伏、矛盾辩证的过程,及至建立了既不拘泥守旧、自私自利,也不杞人忧天、无事生非,高效有度的社会分配和传递机制,就能进入取予分合平衡及时、众妙幻化源源不断的门。

道,金文写作“首,行”道教表文。首,甲骨文写作“川,两个倾斜相合的人,菱形或丶”,可表起初的平衡无极态被洪波涌起打破,波分两相,一正一反,两相角动,能量转化,世事演进,至终均衡,成一大川,此时,各处频动一致,如川汇合,聚成一个奇点,复归起初的意念,创始成终,合成一首;所以,道,有的金文加“又”,表示能量从取得、释放、到回归的往复。行,甲骨文写作“彳(chì),亍(chù,即相对的彳)”。彳,可表光内一组互化的角动;亍,可表宇宙时空里一个与之对应的沟坎。行,是一次光与时空的阴阳激耀,释放出了一个应力、一个起初的意念、一个大脑褶皱中存留的信息。这个意念曾付出自己,打破自身的平衡无极和空虚寂寥,让洪波涌起,铺张天地。所以,行的甲骨文字形也可以看作“四个翻转的入汇聚成虚的七或甲或个”,可表所有角动聚合,向起初、向伶仃、向那个顶天立地者的回归。

展开全文

1-3《金文编》道道教表文,《甲骨文编》4-5首,6-7行

人体胚胎神经元爆发集中在妊娠期3月左右,此时的神经元个数达到一生的巅峰,其后逐渐递减,到成年时神经元个数降至一半道教表文。胚胎在这时渐渐脱离鱼形或海马形,出现人形,进入胎儿期,不健康的胚胎多在此时停止发育,健康的胚胎会出现感知,和外界产生互动。母亲怀孕初期的恶心乏力消失,代之以精力充沛、胃口大开,流产风险减小,很多母亲在此时对外正式宣布怀孕。此时的胎儿像睁开了无比敏感的眼目,从母体得到的所有感受,如一个个倾斜的角动不断刻入,好像压缩进弹簧的应力,而后天的行为,像应力的释放,带有先天刻入的角度,仿佛在偿还先天的欠债。

人体胚胎14周照片

首的甲骨文可以看做“目,外层刻入翻转的入”,可表点滴角动,打破起初的平衡无极,形成应力释放和补偿的过程,向起初的平衡无极回归道教表文。首的作用,就是一时一事所见不同,人感知其中的角度,产生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反应,以致行得正、做得端。道,有的金文写作“辵(chuò),首”,辵即辶,可表后天的行为,带有各自的角度,各自的偏振,发出各自的光,这是人道。其实,胎儿从母亲得到的感受,来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己之所失,ta之所得,母亲的爱恨情仇化作胎儿大脑中的应力,就是后天对爱恨情仇的释放。所以,道,有的金文写作“首,行,止”,可表各人角度不同,行止对立,同出一首,殊途同归,报应不爽,复归公平,这是天道。

《金文编》道

首的甲骨文字形也可以看做“心的翻转会合”道教表文。心,甲骨文可以看做“倒写的六或终,八”,可表一个无意识的初始态,可以感受不同的频动变化,这是心意纯正、天真无邪。胎儿最先发育的是心血管,称“胎心”。生命起自这个频动,这是心。胎儿初生时,颅骨尚未完全合实,前后有两个缝,称“前后囟(xìn)门”。出生后,后囟门先闭合,前囟门在一岁到一岁半闭合。大脑发育不良可能造成提前闭合,反之颅内静压过高、营养不良可能造成推迟闭合。频动形成压力,就是脑电波与大脑褶皱的互动,刻画成大脑的记忆,渐渐积累成思想和智慧,反过来能管好自己的心意,明白众人的心意,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首。

人体胚胎第5周:长0.4厘米,原始心血管出现,可有搏动,即胎心;第6周:长0.85厘米,头部和脑泡出现道教表文

《甲骨文编》心道教表文,首

首为心合,心如首分,分而不同,频率各异,众心相合,聚合众频,同归于首道教表文。首,像自发对称性破缺,那个聚合而混沌不见的奇点被一个角动打破,铺张出层涟漪;心,像万有引力形成的互动周旋,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众多中心。不同而能互动,形成心动之频;互补而能聚首,形成相和的智慧。心与首的关系,就是内心柔软与意志刚强、一人有细腻的内心、一人有聪明的头脑、二人相对相与的对立统一。所以,首,金文也写作“横写的爪或彐,自”或“卅或世或山,翻转的入,臣或翻转的目”,楚简帛也写作“止或丿,自”,可表一个偏转的角动,打翻了起初那个老子天下第一、自命清高的元气状态,总想着给出去点什么,得到点什么,从此有了心意,有了倾斜,有了爱恨情仇,甚至顾不了得失,舍了自身;好像在茫茫人海中,前世曾回眸,今生看对了眼,注定要彼此帮扶,相互克制。《说文解字》说:“爱,行貌。乌代切。”首中刻入的记忆与一个波频共鸣、与一个角动契合,发生的震撼,释放的能量,可以穿越时空,回到人的本初,就是爱。越深的爱,出自越早的首。

首为其念,爱为其行、其貌;同出于空虚寂寥和伶仃,也面对同样的未知,同与自身相矛盾,同需要舍己;是否两相自甘毁灭,让两身合一而新生,需要期待回复与反馈,让我的答案和你的答案,混成一个标准答案道教表文。起首为乌为混沌,爱与不爱,是对混沌的两分;心意不同,行为作证,终得判断,各有应得。你我本出于一,今再混成一体,你我互代,始终互代,新旧互代,行至最终,重归混沌,“乌代切”。爱,是对首中至微、至初、至深意念的反馈和释放,是最妙的道。先压后释,反身回转,就是道;道,是首之行,爱之行,和对应的反馈。

1-2《金文编》道教表文,3-4楚简帛:首

《说文解字》说:“首,古文‘一,自’也道教表文。巛象发,谓之鬊(shùn),鬊即巛也。书九切;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徒皓切。”就是说:生命本于一;阴阳激耀,发出一光;男女互动,而能合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有后天的起起伏伏,如头发出于首;人人按照天生,发出各自的光,自然而然;人生的过程,就是活出自己,认识自己,认识本初,回归天然的过程。人生与世界的命运,像一出写定的大戏,在不断两相极化、时时彼此相消的转变中,曲曲折折,故事不同,奔向极化的尽头,“书九切”。有什么样的天赋、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有什么样的角度、发出什么样的光,都源自两相合一,互为反映。所以,有行有止,动静合一,一以贯之,就是道。道,好像徒然,却非徒然,各自走过的路,虽然又回到了起点,人却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可以告之子孙:若要生命不息,就要敬畏上天,做上天的仆人,遵从上天的旨意,活到老,学到老,“徒皓切”。

“学而时习之道教表文,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道教表文。”——《弥迦书》

德,甲骨文写作“彳,直”,可表生命得到的一个角度,像应力释放出来,表现为行为,就是德道教表文。直,甲骨文写作“丨,目”,可表生命所见,看为直接,其实各自角度不同。目,甲骨文写作“石或厂,下弧形或0或矩形”,可表视觉神经感受光内在的角动,辨别光的偏振和能量,就能从微而积,得出光源的形象,就像射电望远镜的原理。

位于贵州省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通过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偏振等成像道教表文

《甲骨文编》1德道教表文,2-3直,4-5目

德,是通过实践和反馈,不断修正眼见的过程道教表文。所以,德,有的甲骨文加“亍”,写作“行,直”,强调施与释,彼此反馈、相互修正,就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可以为达到目的、因时因事、因地制宜,从自以为是的直,转变为灵活便捷之直,像光形成最高效的直线运行。《说文解字》说:“德,升也。多则切。”行得多了,见得多了,就相加相消,总结归纳,认识提升了,心态反而更平和包容了,“多则切”。

《甲骨文编》德

老子在《德经·第三十八章》开篇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教表文。”老子从上德与下德的对立和不同讲起:在上的以放下自我、回报社会为德,是以有德。在下的以积淀增长、不失算、不吃亏为德,是以无德。道与德的不同,在于首与目的不同:一个有头脑,会分析、会思考,一个靠眼见,靠看得多、行得多的积累。所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去了首领社会的道,就退而求助于在事物运行中认识何为正直的德;失去了德,就退而求助于推己及人的仁;失去了仁,就退而求助于等价交换的义;失去了义,就退而求助于在相互制衡中合一的礼。老子先从现象讲起,引人思考,由浅入深,所以《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德经·第三十八章》是原书的开篇。

妙,小篆写作“玄,少”道教表文。玄,甲骨文写作“两个相连的0”,也可看做“两个乙相反互消组成0,0”,可表始于平衡无极,终于平衡无极,两极瞬间互反,就像量子纠缠。少,甲骨文写作“小,丶”,也可看做“四个分开的丨成菱形排列”,生命个体,各自为小,源于平衡无极,所以各自对立,形成时空发展两相极化,彼此互反的平衡。妙,大篆写作“女,少”,可表人各得部分光频和能量,都在偏振光,形形色色,同出于一,所以彼此互补、相互纠缠。如女之少,至柔至弱,匹敌至刚至强;每人不同,只要看对了眼,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与人之间,纠缠越多,反应越妙,电光石火,惊诧莫名。《说文解字》说:“妙,急戾也。从弦省,少声。于霄切。”好像天意操弄,如坠五里雾中,因为原本为一,被那个亘古之初的角动打破,散落人间,所以彼此相肖,也彼此相消,彼此一碰,激情和热度就会飞速升高,“于霄切”。

2019年7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学家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布人类首张量子纠缠照片

《说文解字》妙道教表文,《甲骨文编》玄,女,少

侥,小篆写作“人,尧”道教表文。尧,甲骨文写作“卯,一,卩”,可表原本一体而两极分化的纠缠态,共同分享表达一个频动起伏的周期。尧,小篆写作“垚(yáo),兀”,可表三个至小的粒子,循环互化,一体记录着光的频动,就像中微子,以其光速运行和三位一体的震荡,记录着宇宙发生发展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频动变化。中微子震荡与人互动,即与压缩在大脑中的思维模式互动,释放出其中的应力,如同产生一个直觉,就是“侥”。其实,无论宇宙中的中微子,还是压缩在脑回路中的模式,都来自那道起初之光的能量和信息。光化生命,消散化土,循环累积,每每发生,好像突兀而起,其实源自那个起初意念的智慧、决绝、不断辛苦地付出和看顾。真的侥幸,是得以为人,做他的孩子。《论语·泰伯》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就是说:尧的伟大在于全然依靠上天,对天意孜孜以求,所以只有尧能通晓天意,谨守遵行,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尧,金文写作“土,卜或人或匕”,像以土频频变换攒捏,融入一个信息,成为一个人;这个字形也可看做“丶,元或兀或下”,可表那道打破起初平衡无极的光,突兀而起,渐渐就下,消散化土,在宇宙熵值至大的热寂中,至低反升,大光再起,频动复活;就是攒土成人,人再入土,精神往复的像道教表文。《说文解字》说:“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吾聊切。”那起初的话语,精妙高深,像一声惊雷,划破了空虚寂寥,余音不绝,化作我们今天不断传扬、理解和寻求的永恒话题:世界人生,是侥幸还是预定?有没有意义?该追求什么?“吾聊切”。

1《说文解字》侥道教表文,2《甲骨文编》3《金文编》尧,4《金文编》土

侥,大篆本字为“徼(jiǎo)”,古义为边界、巡察,写作“彳,敫(jiǎo,jī)”道教表文。敫,古义为光闪耀,大篆写作“白,方,攵”,可表光本为白,内在的角动平衡被偏振,方向被扭曲,角动量失去;所有失去的角动量就像一块块七巧板,无论看去如何奇形怪状、杂乱无章,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矩和方式,就能彼此配合,重归于白,像粒子团受激发光的原理,即激光。徼,就是人人各有棱角,里面的应力虽然不同,可是却能彼此配合,彼此消释。所以,万事万物,因缘际会,无论看去怎么一团乱麻,都可抽丝剥茧,虽然看似侥幸,其实皆有因果可循。

《说文解字》徼道教表文,敫

《说文解字》说:“敫,光景流也道教表文。从白从放。读若龠(yuè)。以灼切;徼,循也。从彳敫声。古尧切;侥,南方有焦侥。人长三尺,短之极。从人尧声。五聊切。”合起来就是说:那起初之光,看去白板一块,其实心思七巧,内含景致万千,流出的好像只言片语,是白光中释放出的一段频谱。这些频谱可以彼此配搭,就像古乐器龠,像笛子能从一个气息中截取不同的频,组成乐曲,表心达意;频能谐和,就能触动ta的心弦,因为ta有相同的经历和相似的记忆,“以灼切”。所以,世事无常,千头万绪,何去何从,唯有循着自己的内心,一点点认识自己,活出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使命,相信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天公地道。亘古以来,一切幻化皆有迹可寻,神灵在上,明察秋毫,“古尧切”。对天道要有信心,不可只看一时得失、一事成败的表象;就像南方人虽短小,精悍非常;要懂得人与人、事与事、时与时,福祸相生,皆有互补,从失败中学习,化危机为机遇,没有侥幸,都是因果。要学会彼此交流,相互借鉴,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五聊切”。

古乐器龠

战国曾侯乙墓中的弋射案座,弋射箭簇下拖曳的线,称为“缴”;每根缴线串联了数十节金弹簧,缠绕在木制的鹿卢上道教表文。众人弋射,此起披伏,交织如网,互为犄角,互为补充。弋射箭头无锋,称“志矢”,大雁能被“缴获”,束手就擒,非因武力,而是众志成城、通力合作的智慧。鹿卢,是人头脑灵动敏捷的像;思维模式的形成、操练、改变,来自志矢一次次历练的曾经。所以,弋射的志矢、鹿卢和缴,合起来称“矰矢”,表示在周旋往复的历练过程中,众人彼此切交,智慧聚合,能力增长。曾侯乙用矰矢陪葬于内室,彰显其名。缴线上的金弹簧,即应力储存与释放的像。所有鹿卢排布于东西两个皮垫圈内,呈“玄”形,表示众人能相互配搭,互为补充,人间玄妙非常。射,为六艺第三,弋射是西周教育子弟的重要内容。

左:曾侯乙墓出土的弋射案座;中:鹿卢、缴和金弹簧;右:战国志矢道教表文

互相“缴获”与共同“缴获”的转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玄学道教表文。因为相信天道自有公平,谙熟了世事的平衡互补,所以心胸坦荡,润物无声,于田园琐事中享受天伦,这是无欲;因为通过彼此互动,认识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操练了信心,所以炽热地去爱恨,大胆地去幸福,勇敢地去追求,这是有欲。“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侥。”

汉代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百花潭战国铜壶上的弋射图(方框所示为鹿卢和志矢缴获鸿雁)

恒,甲骨文通“亙(gèn)”,写作“二,月”,可表一个频动周期的完成,出于静,归于静,出于光,归于光道教表文。这个字形像一根琴弦,众弦谐和,拨弄琴弦,让众音合成一曲,表达一个心动形成的意念,就是恒。所以,亙,有的甲骨文加“弓”,表示拨弦弄音,众音成曲,角动翻转,曲折灵动,百般变化,表达一个不变的心意。所以,金文加“心”,另造“恒”。此时,形之变与心意之不变,两义仍同处一字;历程多变,才见不变的心意。《说文解字》说:“亙,竟也。古邓切。”大业已竟,生命智慧的结晶与宇宙共同升华,同登新天,如得新国,初心未变,经受住了考验,更加成熟,“古邓切”。邓,金文写作“登,共,邑”;登,甲骨文写作“两个相对的止,豆”,可表粒子之间形成有韵律的行止互动,如同智慧结晶,认识了那个中正仁和的精神,彼此合作如左右两手,高效及时地传递能量,亦步亦趋,合力共进,这是登;进入这样的城,这样的国,就是邓。

1-2《甲骨文编 》亙(通恒)道教表文,《金文编》3恒(通亙),4邓,5《甲骨文编》登

亙,古义通“亘”道教表文。亘,甲骨文通“回”,写作“一大一小两个相互翻转的入、一”,可表光传播的内理,两个角动量持续相互予取、相互转化,即不断自我付出、自我消逝的相互传承。这个字形也可看做“翻转的入或上弧形,匚”,可表一个随意念而起的频起或角动,频起渐消,能量渐入一个反像,即角动分而扩散,如涟漪铺张的过程,就是“回”。所以,亘,甲骨文也写作“丶,下弧形,匚”,可表光频渐逝,能量和信息进入引力波,化作一个周期性伸缩的空间,就是宇宙时空,即亘古和横亘。所以,亘,金文写作“两个互为倒写的回”,表示两像互为反映的守恒。楚简帛和秦简牍另造“回”,写作“大小内外两个丁或口或厶”,可表起初的平衡无极被一个意念打破颠覆,无论外在如何表现,内理精神贯通,起初的意念决定了外在的边界,就是所有事件的内在联系,像小说的章节回目。《说文解字》说:“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户恢切。”像光中的两个互相转化的角动,宇宙空间也可转化出光来,以抓取的能量和信息,转化成生命之火,让起初的精神复活,“户恢切”。

1-2《甲骨文编》《金文编》亘(1通回)道教表文,3《甲骨文编》4楚简帛 5秦简牍:回(3通亘)

从起初的频起,到最终频动往复的来回,变化如月之弦;所有生命事件,缠缠绵绵,精神相通,一时一事,形质不同,如山势起伏,风景变化,出于一脉,起于一动道教表文。亙,强调周期性;起初的意念,持之以恒,必成正果。亘,强调传承性;时空变换,事物内在联系,都可寻根溯源,回归本初,始终相通。宇宙时空都有日月,都有局限,有周有期;而曰无极限,话语既出,亘古不变,一言掷地,必有回声;所有周期,皆为频动,皆为角动,都出自起初的意念,共同守恒。

常,金文通“尚”,写作“八,冖或宀,口”,可表在不同时间地点,事件重复发生,形成延续性,这是常道教表文。这个字形也可看做“八,向”,可表频频反复发生,被有意识地仿效传播,合成世事发生发展的方向性。向,甲骨文写作“六或终,口”,可表对那个自由自主、中正仁和精神的认识,认识这个精神,就是方向。《说文解字》说:“尚,曾也,庶几也。从八向声;向,北出牖(yǒu)也。许琼切。”就是说:不可经历过,而且经历过多次往复变动;精神穿越到两极相消、平衡无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向北极玄武回归,进入长生恒久的紫微禁宫,就是那期许中的玉宇琼州。《说文解字注》说:“尚,积累加高之意。”经历得多,认识得深刻,以至掌握规律,境界突破,才是“尚”。所以,尚书,作为古代官职,是对君主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时相当于宰相;《尚书》,作为书名,是一部累积了历代智慧、能指导世事方向的合集。

汉代瓦当 玄武

1-2《金文编》尚(通常)道教表文,3《甲骨文编》向

尚,像量子电动力学中,光经历了所有路径,所有矢量箭头相消相加,最终直线运行,成光之“常”道教表文。所以,常,秦简牍写作“尚,巾”;巾,甲骨文写作“丨,冖”,可表世事发生发展的范围和联系性;无论如何翻转,精神贯彻其中,就是“常”。常,楚简帛通“裳”,写作“尚,衣”。衣,甲骨文写作“入,两个相互翻转的入,厶或以”,可表光内的两个角动量,彼此角力,相互转化,形成光传播的时空和路径信息。裳,是衣的铺张、发展、频动、升华。古人上衣下裳,即衣与裙,在上两相转化,在下一体贯彻;上像光之内理,下像时空铺张。衣裳是日常与时尚、形与神的合一。衣裳,是两相角动,互相转化,光内理外显的像。

汉代的典型汉服:上衣(襦)下裳(裙), 当中以丝带(宫绦)佩玉,联系固定裙,裙从六幅到十二幅不等道教表文

1秦简牍:常道教表文,2《甲骨文编》巾,3楚简帛:常(通裳),4《甲骨文编》衣

常与尚,是积累与升华的辩证关系道教表文。学海无涯,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只有经过胜败浮沉,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能把控好自己、把控好局面、把控好大方向,以平常心成就不平常事。马照跑,舞照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守常求尚,尚能安常,就是向亙与恒的回归;在地之尚之常,在天为亙为恒。亙的周期性更像尚和回;亘的传承性更像常和恒。老子(约前571-前471年)生活在春秋(前770-前453年)晚期,此时金文仍是汉字的主体。老子说“非恒道也”,强调不要因为事物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忽视了道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春秋晚期,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社会对私利的追求愈加极化,老子强调顺其自然的辩证性,以大道既隐的自卑和包容对待多样和变化,及至天下陷入道德沦丧、人人自危的漩涡,众人才会真正醒悟过来,去彼取此,知道回转。稍后,孔子(前551-前479年)强调与之抗争的反动性,通过恢复周礼,保持礼教的形式,教育人克制自私,向天下为公回归。老子与孔子的思想目的一致,方法不同;一人左一点,一人右一点,互为补充。二人都先于时代,都是对时代潮流的反动;一人出仕,一人入仕;一人只凭一人一书传世,一人弟子三千,著述颇丰;生平都有落寞,精神都能恒久。

老子和孔子:公元前526年,孔子二十六岁适周拜访老子,公元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再次到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道教表文

汉昭帝时期重修老子《道德经》,此时不可尚、常二字早已分离,而且社会历经汉武帝(前156-前87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运动,思想认识右倾,不变与变更加对立,常和恒的字义中缺少了尚和亙的变化性道教表文。因为字义减少,内涵降低,所以,用常代替恒,问题不大。《说文解字》说:“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诗》曰:如月之恒。胡登切;常,下裙也。从巾尚声。或从衣。市羊切。”无论如何,周期终了,必然升华,这是“胡登切”;众人彼此联系,各有小小不同,如羊群聚,同事一首,这是“市羊切”。《说文解字》揭示了恒中有舟,常中有巾,字义都含有变化性和联系性,可侧重不同;《说文解字》追寻到了字的原义。

许慎(约58年-约147年)

道如其像,即道路和道理,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道教表文。在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时候,众人对道产生了疑问,信心摇动了,老子说“非恒道也”,指出道有不破不立、至极必反、曲折变化的过程,不怕天下人各自渐进求索,因为终会殊途同归。道至大、至高,不像大家眼见的周期和规律那样短小,不要用人心的自以为是,来简单直白地局限道。从这个角度说,道,更对应“尚”的不断发展和寻求;与众人眼见的“常”,即联系和重复,也有不同。可是,道的始终守恒,认识了道,也会看世事为凡常。道化万象,万象都有道;就像恒源于亙、常源于尚,“常、恒”并不恒常,都经历了发生、发展、变化、升华的过程。出于一道,道变恒常。要认识恒常,就要经历变化的过程,就是道。

道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道教表文。因为道就是万有,就是自然,万有都属于他,有再多也比不上他,他是无限大,所以他需要无有。道没有名,因为万名都是从他而出,所有名都是他的象,任何一个名都是对他的歪曲和局限,所以他需要无名。他像一个无规律、无止境的无理数,需要随意、自由、无拘无束、变化无穷无尽,才是自然天成、不出于任何有形和受造之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教表文。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经·第二章》

“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道教表文。”——《以弗所书》

“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道教表文。”——《说文解字》

圆周率π,今天已被计算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数学家们还在孜孜以求地计算下去,因为如果π能被算尽,不仅圆不再是圆,而是一个多边形,不仅微积分和量子力学将是错误的,不仅所有科学测标准都将被推倒重来,更可怕的是,如果π能被算尽,将表明这个世界所有事情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可被计算和预测的,人类和人类认知范围内的宇宙都是被另一台计算机控制和创造出来的道教表文。当然,π也不是他的名,是表明他本性的一个象。

名,甲骨文通“明”,写作“月,口”道教表文。“月”可表生命变化的周期性,像电容和电感固有的频率,一切有形质的事物都各有其频,各有其极,各有个性,各有限制;“口”即“翻转的月”,可表人能主动操控频率的融合变化,即形成思维、发出言语、相互交流。名,就是白马非马,即从有形质、极化、限制、不完全,向灵动、中正仁和的思想、生生不息的精神回归。月,像月之明面;口,像月之暗面;一明一暗,阴阳互化同存。名,是生命周期真正的结果。光频降低、牺牲自己,让人明白了真道;生命的付出,让名得了内涵。所以,名,甲骨文也写作“月,田或日或曰或冏(jiǒng)”,可表身体与头脑、灵魂、精神的关系,就像月与日,就像话语和智慧的代代传承,就像所有能量融通汇聚的周期完成,脑洞大开,心灵有了天窗,夜空之中,群星闪耀。

《甲骨文编》名(通明)

古人有名和字,字也称“表”,即生命是对起初那个频动的实践、认知、表明道教表文。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都是这个关系。名,可表一频一口,口发频动,两相呼应;就像名与字、精神与身体、电感与电容、电场与磁场的转换,成天地始终之间的一个谐振,让人盼望生命成长、更新的“明天”。

战国时代名家对“名”的探究和语言逻辑的运用,可对应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发现单纯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和组合符号的相对任意性道教表文。名家的哲学研究方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的“符号语言学”,是一个将自然事物与人文思辨结合的好方法。名家创始人惠子(前370-前310年)与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前369-前286年),二人生前就是好友,名家与道家结合,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玄学”。玄学,是对那个道德沦丧、国破家亡时代的精神反动,是老子期待中的道德回归。玄学在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方向上都有所建树,造就了盛唐时期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的极盛,又在唐玄宗时代戛然而止,“恒有欲,以观其侥”。

名家的“名”,即老子所说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教表文。”就是说:名,让人认识自然事物,阐明其中的基本规律,却并非让人拘泥于已知的事物和固有的规律;名,让人掌握其中辩证统一的内理,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系。认识一个名,让众人的思想和行为归向起初的如一之道,既不耽于事物,也不耽于自身。因为天地万物既按着道发展变化,也不离起初的如一混成之态,一时一事之象,都不恒久,唯有一道,生生不息。越认识道,就会越看透名,参透物质,领悟时空,如同看到月之暗面,在长夜拥有日光,明白那起初的话语,越来越有信心、有人格、有魄力,智慧和能力融会贯通,像明光照耀在这世界人间。

“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道教表文。”——《使徒行传》

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约429年—500年),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其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在天文方面编制了《大明历》道教表文

像π这样的无理数,正在无声地证明着真实存在出于混沌无形的有生于无;像人这样的真实存在,正在大声地呐喊着爱恨情仇的激昂、鲜明、决绝道教表文。名与道,无与有,如神与人,如父与子,如自然与人文,如两相互反,如0与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教表文。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经·第二十五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教表文。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经·第三十四章》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道教表文,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9%81%93%E5%8F%98%E6%81%92%E5%B8%B8%E2%80%94%E2%80%94%E2%80%9C%E9%81%93%E2%80%9D%3A%E9%81%93%E6%95%99%E8%A1%A8%E6%96%8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