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至少经历过三武一宗的浩劫,道教为何好像从没被帝王们打压过
01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早,可崛起却是在南北朝时期,这里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儒家出了严重的问题道教。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华夏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而其中又以有道家背景的黄老之学最为兴盛道教。
不过黄老之学的思想核心,是君王无为而治,而民众自由发展,这种思想在一个统一王朝的前期,是有利与民生息的,可是却不利于君王的中央集权道教。
儒家学说本来的重点也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等到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儒家学说突然“进化”了,儒家提出“君权神授”,认为君王是上天选拔出来的,不是谁拳头硬,谁就可以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道教。
因为儒家学说有利于君王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皇帝代代相传,有利于君王的地位至高位无上,所以儒家就成了“国教”道教。
02
展开全文
如果老刘家能一直把江山坐稳,那么儒家学说的地位就会永远不被动摇道教。
可是这种情况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因此刘汉皇朝最后还是崩塌了,而在汉朝灭亡之后,曹魏和司马晋两国的建国之旅,又充满了臣子对君王的反叛,于是儒家学说那个皇帝是天子的信仰就崩塌了道教。
儒家学说跌入尘埃之后道教,佛教突然出来填补了这块空白,而佛教之所以能在南北朝时崛起,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道教,佛家学说,用修行的因果报应,解释了儒家那个没能给出的,有关下级反叛上级还能当皇帝的答案(坏人有好报);
第二,曹魏建国时,为了坐稳江山,在制度上给了既得利益阶层,且封死了百姓的晋升之路,而老百姓的戾气,只能通过修来世这种鸡汤来化解道教。
03
不过当时的佛教,因为属于突然崛起,所以发展的有些野蛮,很多制度都不健全,因此当时的佛教虽然有利于层出不穷的新君主安抚百姓,可也给君王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道教。
这些麻烦包括可不仅限于:占据社会大量财富(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削减国家人口红利(北魏末年,全国人口一千多万,僧人及其附庸的数量,竟然不下二百万),对国家安全产生了威胁(佛教占据的资源本身会激化社会矛盾,佛教实力强大以后,皇帝睡不踏实)道教。
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表面上看都不太一样,可实际上都是跑不出上述的三个原因,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皇帝,会允许别人大肆分他的钱,抢他的人,还威胁他的安全,所以条件一到,佛教就被“灭”了道教。
04
那么佛教既然在当时道教,有那么多的弊端,为何还一直没有被“除根”,甚至一直延绵不绝呢?
古代封建统治,总会侵害大多数的人利益,以养肥一小撮人的利益,当大多数人不满意的时候,这一撮人自然就要害怕了道教。
那么在不用强硬手段镇压道教,不实际提高大多数人待遇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办法让这一小撮既得利益者,和大部分的被剥削群众和谐相处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实现路径就是以佛教为首的宗教,佛教当年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给儒家学说填补了漏洞,且起到了心灵鸡汤安慰人心的作用道教。
这种效果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是非常经济实惠的,因此历代的古代君王,都非常喜欢亲近宗教,尤其是清朝的统治者,更是把宗教的这一条把戏玩到了极致道教。
05
那么同为华夏三大教之一的道教道教,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道教的源头,可能是上古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而大自然的法则是“自谋生路,优胜劣汰”,突出一个重视个体自我发展,而不依靠别的什么东西道教。
这种思想在一个王朝建立之初,是非常有用的,皇帝和大臣只要不乱插手,战后的百姓就会依靠自己,应走出一条路来,而百姓们有了活路,国家层面自然也会随之好转道教。
可是等到国家稳定以后,这种思想就要不得了,如果老百姓认为自己就能搞定一切,那么以皇帝为首的那一小撮人,怎么去剥削他们,怎么去劳逸他们,怎么去驱使他们开疆扩土,以便于有更大的蛋糕吃道教。
所以道教自始至终,都很难成为国教,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唐朝,不过唐朝的情况很特殊,因为老李家身上有鲜卑血统,他们想低成本的统治整个华夏,就需要要给自己加个本土的祖宗道教。
0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道教在历史上,也不是真的一直都没遭受过打压道教。
北周武帝灭佛时道教,可不光是佛教被强势打压,道教当时也跟着被处理了,据《周书》等资料记载,北周武帝当年把佛、道两教的经书佛像都给毁了,至于两教的房产、田亩、浮财,也都充了公,然后进行了二次分配,至于僧人,道士则是“都令还民”;
武则天篡位时道教,为了削弱李家的影响,巩固自己的形象,也在扶持佛教的时候,同步打压了当时已经是国教的道教;
而且从史实来看,道教在历史上的辉煌,远不如佛教,至于原因,自然就是它的政治功能远不如佛教,因此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也大多不如佛教,所以道教其实几乎没什么被打压的“资本”道教。
从佛教多次被打压,以及道教很少被打压上,我们还能得出一个结论,在古代,一个教派的兴衰,其实主要就看一条,是否有利于皇权统治,有利于皇权统治的,皇帝就会拿来利用,有威胁的自然就会被打压,而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和宗教本身并无太大关系道教。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f-j-z-s-j-l-g-s-w-y-.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