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渝先生:道治巴蜀 早期道教的一派 五斗米道:济源市道教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派,创始人是张陵,因为他创立道教,故后人亦称他为张道陵济源市道教。生于汉建武十年(34年),传说于永寿二年(156年)升仙。沛国丰人,即今江苏丰县人。生于天目山,从浙江,经江淮,渡过黄河洛水,进四川。
在汉顺帝(126——144年)时,学道于鹤鸣山中,编写道书和符篆,自称得太上老君亲授,编写了《三皇内文》、《黄帝九鼎丹书》、《太清丹经》等经书,制订了宗教仪式,确立了宗教组织的形式,创立了五斗米道济源市道教。
五斗米道的最大特征就是要求入道的人交五斗米,或者病家请医也要出五斗米济源市道教。其医疗手段是符水。入道交米就把道教徒和非道教徒区别了开来。
五斗米道也有专职的道教徒,初学的称鬼卒,能为道徒或为病人进行请祷仪式的是鬼吏,或称奸令济源市道教。信仰较为确立,能专门讲授老子《道德经》的称为祭酒。后人称张陵为天师,其子张衡、孙张鲁被称为系师、嗣师。因此,专职的有神职的宗教徒已经形成,并且有了等级的区分,有了领袖。
五斗米道的组织称为“治”济源市道教。张陵在巴蜀地区设“治”二十四所,那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神的地方。传说在每年三会日(正月七日上会,七月七日中会,十月五日下会),天神地祗就能在“治”相会。
因此,道教徒在这三天要到达治所,神职教徒和非神职教徒就可以在指定的宗教场所举行聚会济源市道教。五斗米道的道教仪式有三类一类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静室可以在“治”里,也可以在信徒家里,让病人或信徒在静室中思过。第二类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由神职教徒、鬼吏奸令为一般教徒、病人请祷。在纸上写病人姓名,说服罪的意思,“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第三类祭神仪式,据《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说“天师子孙,上八大治山居清苦济世道士,可登台朝礼,其余职大小中外祭酒,并在大堂下遥朝礼”。朝礼的神仙是太上老君,九州土地之神。五斗米道的宗教仪式同中国古代其它宗教仪式已经不同,并有自身独立的仪式程序和方法。
五斗米道的教义思想,主要包含在据传是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全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一书之中济源市道教。清代在敦煌发现了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想尔注》释“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因此明确称太上老君为“道”的化身,五斗米道供奉的神。《想尔注》还将《道德经》传本中的“王”改作“生”,称“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体现了对于长生的追求。
张鲁袭天师之位以后,占据了汉中,继续以五斗米道教义施政理民济源市道教。由于置义米肉于义舍,让行路者量腹取足,不置长吏,犯法者三原,然后行刑。因此,建立了三十年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史称“民夷便乐之”(《三国志张鲁传》)。建安二十年,张鲁面对曹操十万大军西征,遂降,拜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五斗米道也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随道众的迁移,传播于北方、中原和江南一带。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