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与道教:驱鬼辟邪符
在中国传统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腊日,祭“地腊”风俗,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起源之一,腊,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祭祀仪式,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称“五腊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驱鬼辟邪符。 ”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道教逐渐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因此五月初五的地腊祭祀活动,融入成为端午节习俗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驱鬼辟邪符。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驱鬼辟邪符。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这段俗谚生动描绘了张天师在端午期间为百姓驱魔求安的形象,可见在百姓心中,将天师和端午联系在一起由来已久。天师,指道教法师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者,也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在端午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驱鬼辟邪符。就其主要方面看来,主要是从辟邪、辟毒的角度对端午节产生影响的。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活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采药祛病的卫生活动,一是辟邪、驱毒的宗教活动,一是赛舟竞渡的娱乐活动,其中的辟邪、驱毒活动主要有系丝避瘟、贴天师符、悬挂艾虎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展开全文
1
系五彩丝线驱鬼辟邪符,祈风调雨顺
古代人认为流行疾病的产生不可是由于四时的恶气所致,更主要的是因为鬼神作祟,而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系臂就是一种解祟的方法,《风俗通义佚文》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这种五彩丝又叫长命缕、续命缕等,它的颜色有青、赤、黄、白、黑,是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确定的,古人认为青、黄、白、赤、黑就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只要五行齐全,一切毒物邪鬼都会对其避而远之,因此系戴上五彩丝就能够驱邪避役、长命百岁,道教中道士作法时所布的五色旗也是依此原理驱鬼辟邪符。
在端午节被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今天,佩戴五彩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时尚驱鬼辟邪符。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带五彩绳的习俗,将五彩绳戴在身上,可以积累未来一年里所有的晦气,然后,在端午节零点后的第一场雨时,将彩绳丢到下水道、十字路口、浅水滩等地,可以将晦气丢掉,表示未来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2
挂艾草菖蒲驱鬼辟邪符,望驱鬼辟邪
3
饮雄黄美酒驱鬼辟邪符,御百毒侵袭
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也体现在饮用雄黄酒这一点上驱鬼辟邪符。从唐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中说,每到五月,“自初一日起,取雄黄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尤其是经过《白蛇传》的传播之后,雄黄酒更为人们所熟知。
在《图经衍义本草》中说雄黄列“玉石部中品”,具有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的功效,对于雄黄酒,《道藏》之《神仙酒炼雄黄》说服用过之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驱鬼辟邪符。”正是道教对雄黄酒功效的夸耀,使得民间十分看重其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辟百毒的风俗。
道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驱鬼辟邪符。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如今,我国江南地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
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驱鬼辟邪符。”
此外,端午节时要佩戴香囊,传说也有避邪驱瘟的作用,关于端午赛舟的习俗,早期在民间认为是为了用龙船将“瘟病”赶快送走,也与驱瘟的目的分不开驱鬼辟邪符。
艾草、菖蒲、桃、柳、葵等是被道教认为有辟邪功能的植物,古人在端午日将这些植物或者挂在门上,或者戴在头上,或者泡酒,或者做成果子,或者煎水沐浴,或者焚烧于室内,都是为了护卫人的安全和健康驱鬼辟邪符。
古人在端午日储药、配药,道教修炼的道人也喜欢在端午日炼服丹药驱鬼辟邪符。道教《朝修图》说:“五月五日,乃续命之辰,其日可请道迎仙,请益寿。”由此产生了古人在端午日在手臂上系百索、续命索、延命索等习俗。
可见驱鬼辟邪符,端午节不论是系五色丝还是悬挂菖蒲、艾草,贴天师符,喝雄黄酒等,都是出于驱邪辟毒的动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受到巫文化熏陶的道教的作用,因此,端午节与道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的同时,不要忘了端午节最初的本意,更别忽视了道教对这一节日的影响!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