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修持法二:斋醮
二、修持次第
修持太乙救苦之法,一能消除,解救自己现实诸苦,且能福泽父母六亲,利益周边的亲朋好友斋醮。二能超拔亡灵免收地狱诸厄,且能利益一切孤魂野鬼;助令无依无靠的冥界众生往生善处。救苦天尊其大愿;犹如佛门地藏王菩萨。其大悲;犹如观世音菩萨。凡人一念间的存诚供养、恭敬顶礼,其功德即可灭罪生福,消减不祥。何况常日奉凭修持此善法者。近可消灾解难,远泽后代子孙,普被一切存亡有情。最终可登证长乐无忧仙国。
1 、道场布置斋醮。修持太乙救苦之法,自然要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尊。稍微有些形势的道观内,通常都有专奉救苦天尊的“救苦殿”。其法相,常以天尊乘狮子,或端坐莲台两种。由于门派不同,法脉传承不同,殿内有单独供奉救苦天尊的,有与十殿阎君一起供奉的,有供奉“太乙、济世、度世”三圣的,也有与其他神圣一起供奉的。
我们在家居士道场,应该供奉“东方救苦三圣”斋醮。迎面看,太乙救苦天尊的右面(天尊的左侧上首)是:长乐仙国济世尊者,南华微妙元通真君(南华真人)。左面(天尊的右侧下首)是:长乐仙国度世尊者,中岳辅真济世真君(寇祖天师)。
2 、献香礼赞之法斋醮。(1)净面漱口,清理神案。(2)点燃蜡烛,更换新茶。一般是白开水。(3)燃香高举,闭目扣齿三通。
举香祝曰: 新香初献达东极斋醮,心借香传本尊前,
三圣慧光照天地,摄受弟子身心还斋醮。(三遍)
祝曰:今有***省***市***县(区)***居士(信士)弟子* * *于本家神府正堂,至诚恭敬,顶礼献香,一心叩拜:东极长乐仙国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乙救苦天尊,南华元通真君,辅真济世真君与所属眷属神君;及四值功曹,护法神将;本方城隍、土地,正位神明,得道仙真,过往留云闻知诸圣(三遍)斋醮。香举过头顶三次后按于香炉。
3 、修持礼赞法斋醮。
(1)、礼敬天尊斋醮。合掌或拱手祝曰
稽首奉凭大悲大愿斋醮,大圣大慈,清华长乐仙界国主
十方挂号斋醮,有求应心,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三称三拜)
诵《太乙救苦天尊宝诰》 三遍
志心皈命禮: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斋醮。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三叩首)
《 救苦宝赞》 一遍
清华常乐界 东极妙岩宫 七宝芳林内 九色莲台中
端坐青玄帝 太乙救苦主 曾经数万劫 金身永不倾
十方挂名号 普济一切灵 寻声赴灵感 有求必应情
凡人常顶礼 魏巍功德生 功超轮回苦 德护今世行
六亲尽沾恩 九祖蒙超生 善愿所及处 验如谷回声
常诵天尊号 赤阳天上行 灭罪如融雪 道功由此生斋醮。
吉神临身护 魔邪潜归正 现世五福聚 命终仙国行
持诵天尊宝号斋醮,奉凭太乙救苦天尊(49遍,多着更佳)
(2)敬礼济世尊者
稽首奉凭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长乐仙国济世尊者斋醮,
太乙化身历劫普济斋醮,南华微妙元通真君(三遍)
元通真君宝赞(一遍)
顶礼东极仙乐国斋醮,济世元通大尊者
原本太乙一金身斋醮,乘愿再来历红尘
宏著南华经宝卷 字字接引登仙梯
奥旨天人能合一斋醮,妙理下契众生机
御下鲲鹏十方地斋醮, 大道天成万物齐
度人无量慈悲客 含灵敬仰皆皈依
真君宝赞诵一遍斋醮, 闻者消灾离苦难,
若能奉凭常精进斋醮, 步步清莲仙国居
持诵宝号: 奉凭济世尊者元通真君(7—49遍)
(3)敬礼度世尊者
稽首奉凭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长乐仙国度世尊者斋醮,
天师显化 历劫普度斋醮,中岳辅真宣化真君(三遍)
元通真君宝赞(一遍)
顶礼清华长乐界斋醮,历劫普度大仁者
原本东极神仙客斋醮,乘愿再来解世罹
化凡中土嵩山上斋醮,代世消劫无量多
太上符命天师位 辅真安帮镇妖魔
授度帝王宣大道斋醮,正本清源妙法说
指迷接引天国路 护法消劫大愿者
众生遭逢诸厄难 持号消灾得安乐
奉凭修持常精进,必然超凡东极国斋醮。
持诵宝号:奉凭度世尊者宣化真君(7—49遍)
(4) 、礼拜四值功曹,护法诸神斋醮。
(5)、礼拜本方城隍,土地诸圣仙真,及过往留云闻知善圣斋醮。
4 、奉凭发愿斋醮。
我今奉凭无上尊斋醮,愿与众生同发心
我今奉凭无上法斋醮,愿与众生同修证,
我今奉凭无上道斋醮,愿与众生同得道
5 、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斋醮,庄严仙乐国,普报诸圣恩,
下解一切厄,愿与一切众,同证大道果斋醮。
* 奉凭:奉:献身投靠、恭敬信仰、侍奉跟随,奉命行事,一切照办的意思斋醮。凭:仰仗依靠,凭借,根据的意思。奉凭:就是自己皈命顶礼圣者,自愿跟随侍奉圣者,向圣者学习、努力精进;所行诸事皆是奉命行事,并仰仗圣者威德力解决,督办一切事。
--功课圆满--
三、正法宣说
原文敬录的经典,请见闻者恭敬斋醮。平日里无暇诵经,可默诵“奉凭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即能得到感应解脱和救助。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尔时,元始天尊斋醮。在玄景之上。清微天中。九色玉堂。升七宝座。放大光明。普集万灵。与天教化。十方天尊。道君老君。帝君元君。丈人圣人。万万仙众。俱来诣座。听宣妙法。於是梵王称善。帝释欣歌。仙乐自响。随光而至。
是时太上老君斋醮。身离玉座。步蹑莲花。真人侍於左右。玉女扶於曳裾。至天尊前。奏曰。臣等蒙师开化。受福天堂。施功无极。恩不可量。臣观三界之中。苦海之内。无量众生。横遭厄难。罪网牵缠。异类羣情。难逃生化。臣不可住於太清。欲仗威光。分身三界。救度羣情。唯望至尊。观心慈愍。
於是元始天尊斋醮。微起法身。告老君曰。善哉。汝离玉座。惊怖万天。救苦救生。不须汝言。可还座中。吾为宣说。
天尊曰斋醮。万物吾生。万灵吾化。遭苦遭厄。当须救之。不须汝威力。化身救度。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今告汝知。
老君重奏曰斋醮。此之威神。有无量变化。如何得至我师御前。 天尊告老君曰。汝可举声。唱太乙之名。使仙官齐咏。自然应化现身。於是老君众仙等。尊其教旨。齐声称咏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忽见斋醮。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蹑於莲花。稽首至天尊前。奏曰。臣乃太乙。为我师开化说法。臣集相聚形。听宣妙音。天中快乐一时。地下动经万劫。三界之中。群生受苦。高声呼唤。苦哉苦哉。旋绕天尊礼拜。俯伏乞下天关。
於是众仙见童子奏对斋醮。泣泪滴衣。哽噎叹言。天上快乐。地下受灾。轮回报对。何时清闲。
天尊告太乙曰:汝行愿慈悲斋醮。众生受苦。依汝行愿。分身救之。童子喜笑。再拜而退。众仙观见童子化一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 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天尊化一帝君。蹑莲花。手执如意。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帝君化一真人。足蹑莲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 地。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真人化一女子。身著火锦衬衣。披发跣足。蹑於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绕於身形。乘空而去。
老君奏天尊曰斋醮。此圣威德。变化救生。从何而有。甚劫修行。惟愿应机。为众宣说。天尊曰:此圣在天呼为太乙福神。在世呼为大慈行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 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汝是吾之气。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汝可秘之。不可尽述。
是时老君闻天尊言斋醮。闭目定神。弹指叩头。咒曰。元元之祖气 。妙化九阳精 。威德布十方 。恍恍现其真 。三九扬风出 。徘徊离始青。 恭敬生琼液 。奉之免渴饥 。万灵当信礼 。八苦不能随 。积行持科戒 。提携证玉京。
尔时斋醮。天尊重告老君及诸仙曰。若有众生。时遭疾疫病痛缠绵。可以焚香。念诵圣号。看转此经。疾患退散。克获安宁。若有众生求官觅职。奸佞妄生。但当念诵圣号。看转此经。自然嫉妒不生。高迁禄秩。若有众生泛涉江海。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可以存思念诵圣号。使得达岸。无有害伤。若有众生。值雷霹雳。风雨惊怖。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神气亦清。魂魄不动。若有众生。父母师资六亲不和。兄弟乖逆。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看转此经。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若有帝 王国主。朝生叛臣。兵火作乱。风雨不调。万民涂炭。怨地尤天。但当持斋念诵。看转此经。风雨便得顺时。叛臣败露。国泰民安。若有众生。为邪精鬼贼妄来所 伤。但存思念诵圣号。妖魅自止。鬼贼灭亡。若有众生山林往来。被虫蛇禽兽奔夺所伤。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禽虫自退。不敢来害。若有女人。怀受胎孕。临产艰 难。但当存思念诵圣号。自感真气佑护。无痛无伤。便生智慧之男。有相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团圆。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养命。但当存思念诵 圣号。看转此经。便得功行圆满。白日升天。若有众生。
频遭百锁牢狱之中斋醮。呻吟难诉。但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囹圄。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夫妻男女。身殁之后。流滞寒庭。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 诵圣号。自然出离阴境。便得生天。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复连相缠。但当存思念诵圣号。冤家解释。后连断除。
於是斋醮。天尊告老君曰。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间。常於净室中。焚香礼拜。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如法供养。自然寿满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难远离。切忌灶下灰烬。石榴秽物。此为不洁。勿令触之。
天尊说经毕竟斋醮。大会之中。羣仙唱善。狮子能语。凤凰能言。鱼龙成人。枯朽还生。蠢动含情。福资皆遍。巍巍堂堂。皆得升仙。於是道君老君。无量众真。同声赞叹。今闻妙音。大获利益。奉辞而退。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悟道者心说
—— 释迦印明(俗姓 于文会)
十方圣众,怜念众生,犹父望子,如母娇儿斋醮。
子若上进斋醮,父心欣慰,儿若安顺,母心自安;
若子顽劣,父心痛烦,若儿悖逆,母意何安斋醮。
无上三清斋醮,誓愿宏深,犹如父母,谛念众生;
普济一切斋醮,运悲含情 寻声赴感,有求圆应,
设教十方,教化群生,分身万亿,普渡有灵斋醮。
既为慈悲,岂能强行,上渡自渡,随缘而定斋醮。
众生虽惑斋醮,但偱圣说,凡生虽迷,但尊道德;
众生虽愚斋醮,但知守正,凡生虽昧,但能顺和;
众生虽狂斋醮,不轻黎民,凡生虽傲,有为不为;
众生行私斋醮,尚知有节,凡生作恶,暗自恐惶;
如此种种,天德不弃,道慈不舍,尚有出期斋醮。
另有凡众斋醮,自惑曰慧,自迷称智,讥讽大道,
自誉清高斋醮。更有魔众,机巧丛生,歪理邪见,
妄自称正斋醮,为己私欲,惑众千重;凡此两类,
自种苦因,自甘沉沦,呜呼哀哉,出期难寻斋醮。
上天好生斋醮,德被万灵,世尊法理 涵盖千重
勿言天偏斋醮,德不加被,谬论慈尊,愿不平等,
众生自误,掩耳自聪,前世有因,今世果重斋醮。
父呼母唤,游子不转,三清无语,众圣惋叹斋醮。
浪子回头斋醮,千金难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世尊慈悲,日月中天,天德普被,从不有偏斋醮。
随悟谁得,随皈谁安斋醮。依法修持,自能超凡。
修道之士斋醮,任重道远,引导众生,切莫懒散,
众生得度,三清宏愿,指迷归真,功德无边斋醮。
自我精进斋醮,心怀慈念,护国佑民,莫惧艰险,
术莫惑众斋醮,护持正念,弘扬正道,理法勿偏,
降魔驱邪,勿起杀念,感化引导,斯为第一斋醮。
在家居士斋醮,当和六亲,友睦乡邻,切勿自高,
居士人身,当尽人事,执着清净 道圆德偏斋醮。
悟道清静,行道艰难,存善积德,才算圆满斋醮。
千篇说尽,八字归言:信愿正行,大道可参斋醮。
人身难得,还需不惑,虽愚不昧,尚能解脱斋醮。
悲哉顽劣,愚昧交织,持迷赞惑,拗夸邪说斋醮。
懒散自惰,恣意狂言,骄横自娇,自贱贱人斋醮。
面春心毒,巧言两边,智损公义,慧违法礼斋醮。
呜呼哀哉斋醮,如此悖远,相去千里,父望母娇,
又能何为斋醮!
若子返悟,顾父慰母,纵隔万里,终有会期斋醮。
三清普渡,犹胜父母,你若知返,即悟即渡斋醮。
四、感应事迹斋醮。
救苦天尊宏愿度世,寻声赴感,救苦就难的灵迹比比皆是斋醮。其东极无忧长乐仙国,更是修行人的向往福地。敬请时时,常常诵念天尊宝号,必能逢灾无难,慈光护体,五福渐生。
* 王庭芝,赣州人也斋醮。早年于玉虚观烧香,拜救苦天尊圣像,心生信向,持念圣号不辍。旁人笑之,王庭芝不过淡然一笑。民国二十年,战火纷起,王庭芝不能免,中流弹倒地。于恍惚之中,觉有鬼差索命而去,来到酆都地府,黄壤之下,潮湿阴暗,偶尔有一二鬼火,飘忽而过。时而传来,拷打刑讯之声。王氏哀愍地狱受苦众生,不禁念了一句“太乙救苦天尊。”一时,阴霾散去,但见天尊驾五色祥云,骑九头狮子而来,步步生莲花,声声澈地狱。力士前导,天丁后随。玉女金童,幢幡无数。王庭芝见状,心生敬畏,匍匐于地。欢喜赞叹,天尊庄严妙相。一时地狱消散,恶鬼遁形,铁围无间,化为阆苑瑶池矣!恍如一梦。醒来,才知道自己躺在棺材里,家人吓坏了。王庭芝的老婆壮者胆子说:“刚刚你被流弹打中,都以为你死了呢。”他把自己刚刚梦到的说了一遍。大家都认为是救苦天尊显化,救了王庭芝的命。赶紧烧香礼拜,答谢圣恩。
* 据说,寇祖仙昇不久,崔浩逢劫斋醮。生前,曾私言密友:悔啊!吾命不久也。日前昏睡,神归故里,方知因果。吾乃坤元得道,蒙先天神女(九天玄女)恩及归于瑶池。一日,我侍金母东游长乐,帝师(寇祖)奉命迎驾,威仪无缺,法相辉耀,令吾仰慕驻足···。随驾释门护法官遂奏我侍驾失仪。遥想圣母,早知吾等未来,闻禀却语迎驾者:“知汝主着你迎故?释法东传,玄门再兴。尔号渡劫普济,仁心悠远,尚缺道功,赐尔华夏一隅,他日道成,再辅汝主救苦”。遂又咐我与执法官:“天道有序,法兴应机。尔等根基,皆当应劫,功德圆缺,各自慎之,慎之。”
* 民间,关于太乙救苦天尊大慈大悲,救度众生,教化世人的传说故事也很多斋醮。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中载有几则。
1 、有一位叫作文铢的长安人也,生性疏诞,不乐文字,但与邻里少年,弹射飞鸟,捕格野兽,以为戏乐斋醮。数年之间,杀获不可胜记。忽有道士见之,谓曰:子之头何遽变也?铢惊而问之,乃引于井照之,自见其人形而兽头矣。欲求道士悔谢,更令熟视井中,顷刻之间,身形不改,而头已百变,或鸟或兽,或蛇或鱼,铢见之,异常忧惧。道士曰:万物营营,各贪其生,至于飞动,皆重其命。尔反天道而杀之,当有此报耳。每变一头,则受一生,终尔所杀之数,一一偿之,积月累日,计其寿限。自此之后,尔身则死,乃历生异类之中,报所杀之命,百千万年,未有还复人身之日。铢号泣求救,愿焚弋猎之具,洗心改悔,不敢更犯。道士见其诚至,乃谓之曰:我奉太上之勑,历救众生之苦,名曰救苦真人。尔有昔缘,早合遇道,此若不救,沦陷无期。乃以道士衣与之,令其终身修道,阴功救世,广济物命,方免前罪。道士即踊身而起,去地数丈,立于金莲花上,左执琼碗,右执柳枝,金冠凤履,身逾三丈,通身有五色之光,上连天表,照曜一川,逡巡乃隐。文铢乃焚罗网之具,披道士天衣,于其处立殿,制所见之像,昼夜精勤,焚香忏罪。居十余年,又感真仙,授以药诀,令游行海内,救人疾苦,后乃得道而去。
2 、道士张仁表,辩博多才斋醮。但险躁诡妄,人多薄之。因疾作逾月,医不能效,梦为司命所摄,行见黑城,上有烟焰,乃铁城地狱。入门则珠宫琼堂、玉楼金殿,问司命此何处也?答曰:此太乙天尊宫。仁表闻太乙之名,忽记得平常讲说之处,多劝人念太乙救苦天尊,即高声念太乙救苦天尊,其调哀楚,其音悲切,泪下沾衣。如是忽有赤光,照其左右,独在光明之中。顾眄四方,即山川明媚,云物闲暇。顷之,天尊与侍从千余人,现其前矣。仁表礼谒悲咽,叩搏稽颡,述平生之过,愿乞忏悔。天尊坐五色莲花之座,垂足二小莲花中,其下有五色狮子九头,共捧其座,口吐火焰,绕天尊之身。于火焰中,别有九色神光,周身及顶,光焰锋铓外射,如千万枪剑之形。覆七宝之盖,后有骞木宝花,照曜八极。真人力士、金刚神王、玉女玉童,充塞侍卫。阴阳太乙、四十六神,自领队从,亦侍左右。云车羽盖,遍满空中。天尊谓曰:人之在生,大慎三业十恶。三业之中,口过尤甚。一人妄说,万人妄行。妄说之人,首当其罪。汝之三业,罪无不为,吾不救护,永沦幽苦。汝寿命已尽,不当复还,今赦汝七年,诱化于世,以吾此像,广示于人,开引进之门,为趣善之要。即使童子引还,疾已廖矣。数日后,以己之财帛,于肃明观画天尊之像。东洛关外、畿辅之间,传写其本,遍令开悟。
3 、李昌遐兖州刺史,生而奉道,常诵《太上灵宝升玄消灾护命经》斋醮。而禀性柔弱,每为众流之所侵虐。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于时空中有一道士,呼其名而语之曰:吾即救苦真人,汝勿惊骇,吾奉太上符命,与诸神将密卫于汝。且汝常念者,经云流通,读诵则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昌遐既觉,豁然大悟,因知自前侵虐我者,未有无祸患殃咎,盖诵经之所验也。
五、理法浅议
* 诸法实施浅议
由于,太乙救苦天尊寻声赴感,救苦救难,管理幽冥,超拔地狱诸苦斋醮。所以在民间有着非常深厚的信仰基础,尤其在度亡斋醮上,不论使用何种科本,无一不恭请天尊。
如,施食炼度科仪,道教最具代表性的度亡法事,由于正一派,全真派,以及地域流传之不同,现行科仪亦有多种斋醮。大致可分为:“铁罐炼度,斗姥炼度,太乙炼度”三大种。陕、甘、川之地的道教玄门,用的多是四川成都二仙庵的刊本《全真青玄济炼铁鏆施食全集》,江南一代的正一派,多采用的是《蓬壶炼》、《太乙炼》、《先天斗姥炼度金科》。其中苏州一带用的是《太极灵宝济炼科仪》。全真派则用《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香港全真道观用的是,广州三元宫清同治元年的刊本《先天斛食济炼幽科》。
“铁罐施食”是道士们于清明节(或中元节或亡者忌日)举行的度亡道场,也称度亡法事斋醮。法事规模较大,用时约六小时左右。整个法事以高功默运神智,踏罡步斗,破开地狱,赈济亡灵为核心。即,通过高功的作用,合神力于自身,用法力赈济鬼魂,高功存思,以神度鬼,使其早生人天,永离丰都之苦。法事中,伴有声调哀婉凄楚的韵腔音乐,使人有气象森严的威慑感。同时,醒悟“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之内涵,倍觉人生之难得,当贵生乐生、修善修福才是。
对此,《全真青玄济炼铁鏆施食全集》曰:“东极宫,青华府,太乙救苦大天尊斋醮。天涂灭却驱雷苦。奉送孤魂第一程,步步莲花生足下,欢欢喜喜上朱陵。送孤魂,上朱陵,闻经悟道大天尊。南极宫,朱陵府,火炼丹界大天尊。地涂灭却负石苦,奉送孤魂第二程。步步莲花生足下,欢欢喜喜上朱陵。送孤魂,上朱陵,闻经悟道大天尊。西极宫,黄华府,生天得道大天尊。水涂灭却推沙苦,奉送孤魂第三程。步步莲花生足下,欢欢喜喜上朱陵。送孤魂,上朱陵,闻经悟道大天尊。伏以三阳济炼最上妙缘,承斯神力,普济幽魂。伏愿铜柱风雷,变清凉之凈界;镬汤溟冷,化七宝之瑶池;罗酆山下,作蓬莱之阆苑;铁围无间,成洞府之仙乡。三途息苦,八难停酸,先亡祖祢,师友宗亲,速居快乐之乡,早登人天之路。修真霞友,悟本性之眞原。闻法善人,了玄关之奥妙。四恩并报,三宥齐资。一切有情,同登道岸,志心称念,生天得道天尊。”
朱陵,指天宫,罗酆山是众鬼聚住的地方斋醮。那么恐怖的地方可以作蓬莱境地,血湖地狱变成了洞天福地。
在施放焰口时,除了要启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临外,更要高功者将自己化身为太乙救苦天尊,方能说法施食济炼斋醮。在登上法台前,高功手掐子午诀,袖手掩面,躬身存神,以天目书救苦讳,默念变神咒,存想下丹田真气如火,结成一大红玉丸,左右九转,良久,觉玉池水满,此时为肾水上升之候。即运一团真火上升至绛宫心府,发炎炎流金之火焚烧己身,良久炼成一婴儿,渐登十二层楼,升至顶门泥丸宫,化为太乙救苦天尊,端坐宫中,左手执碧玉盂,右手执空青枝,极为分明。然后登坛代表太乙救苦天尊说法施食了,亡魂被召至台前时,所见只是天尊之圣相,而不再是凡人之形。人神交感,普天吉祥。愿精持诵念天尊圣号,发大慈大悲之愿,无量度人,功德圆满。
《漂放莲灯集·放生咒》曰:“天罗神,地罗神,慧剑出鞘斩妖精,一切灾难化为尘,寻声救苦解救罗网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难度众生斋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七曰:“太一寻声救苦天尊主炼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随形赴感,寻声救苦天尊应念垂慈。”道经还称东极青玄上帝即化太乙救苦天尊,又应化十方,而为十方救苦天尊。天尊化于十方净土的名号是:1、东方净土仁爱世界,玉宝皇上天尊。2、东南方净土慈和世界,好生度命天尊。3、南方净土礼教世界,玄真万福天尊。4、西南方净土威范世界,太灵虚皇大尊。5、西方净土义让世界,太妙至极天尊。6、西北方净土成化世界,无量太华天尊。7、北方净土智德世界,玄上玉辰天尊。8、东北方净土智积世界,度仙上圣天尊。9、上方净土无量世界,玉虚明皇天尊。10、下方净土载德世界,真皇洞神天尊。
道教理论中的“无忧清净仙国”,与佛教理论中的十方佛国净土内涵没什么大差别斋醮。都是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不灭灵魂,逍遥自在于一个永久安乐的国度。要说有什么区别,佛说十方,指八方与上下;道也说十方,但说到仙国时多言九方:指八方与中宫。其二,佛法于十方中推荐西方,道法于九方中推荐东方。其三,佛学中的不灭,多指灵魂上的超脱。道教中的仙人,除了灵魂外更崇尚肉体直证金身。其四,道教于饮食中,没有完全提倡素食。提倡的是“不忍”与“慈心于物”。如,道门三厌,牛(地),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忍吃。狗(地),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鸿雁(天)。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忍吃。甲鱼鲤鱼(水)此二者为水中最灵性之物。也为民间认为的寿喜吉祥物,不忍吃。道教倡导慈心爱物,珍惜生命。同样认为万物有灵,不可无故宰杀。故,药王孙真人卫生歌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在日常修持方面同样提倡持名修持法斋醮。所以望有缘诸君信女:能时时提起“奉凭太乙救苦天尊”名号,或发声,或默念。如若打坐静修,可结太极印(右手置左手上,二大拇指相对成圆形),心中默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意念观想“太乙救苦天尊”法象,心耳相通返听“自念”名号声,如是自内念,内观,内听,以摄口,耳,目,渐修渐至于无为。或者,发于口,入于耳,达乎心,皆可。举一反三,其他各法也可参考持名修持。
道教有三皈,十诫,八行,四持,五修德;三皈者:皈依:“道、经、师”三宝斋醮。十诫者:不杀害,不奸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嫉妒,不赌博,不忘恩,不叛逆。八行者:一能身受非事,不自申诉;二能让德与人;三能不欲人之所欲;四能容物事不申理;五能远离无道之人,藏身在静处;六能一心奉国,心念三宝,日月烧香,长斋不绝,供养出家人,不违仁信;七能不负经戒,一生在俗,恒不破斋,勤能洒扫静室,修灯灶火,救拔一切贫穷,下贱产妇,老病孤弱,不具足众生,所见之者,皆发慈心;八能一生念道,不谤毁出家人,心无是非,口恒念诵,见一切蠢动,皆发慈念之心,一切平等,无有彼我,善恶好丑,与我身无异。是名八行。四持者:一者惟慈,二者惟爱,三者惟善,四者惟忍。五修德:一者说法功德,二者布施功德,三者建立功德,四者救济功德,五者智惠功德。
* 理法释义杂说
1、 浅论寇祖、崔浩与佛法斋醮。
寇祖,作为道教的一代宗师及改革者没得说斋醮。但寇祖与东兴的佛教关系却是一桩历史“公案”。尤其是在太武法难中,寇祖没有反对,崔浩的推波助澜,更使公案扑朔迷离。
太武法难, 指太武帝废佛事件,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斋醮。主要诱因是,太武帝镇压胡人起义达长安时,发现寺院有兵器,疑沙门通谋,而诛杀全寺僧众。继而推行废佛,诛戮沙门,焚毁经像。一时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而寇祖与崔浩皆是当时位高、重用的辅政者,似乎难脱“太武法难”推波助澜之嫌,尤其是崔浩。
清乾嘉时期的史学巨匠钱大昕在其名著《二十二史考异》中,对《魏书·释老志》《仙人成公兴》条,就曾以《殷绍传》释成公兴的籍贯斋醮。而进一步地将上引《魏书》中的两段文字联系起来考证并阐发其重要价值的,则是二十世纪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近代陈寅恪先生认为《魏书》中有关成公兴的两段文字“其时间与空间二者俱相适合,自不待言”斋醮。···殷绍师从昙影等四年,开始为410年,则他向成公兴学《九章要术》和成公兴“北还”,可假定为408年。再看寇谦之:他于415年(明元帝神瑞二年)自称遇太上老君,而此前成公兴“仙去”,“兴事谦之七年”,则寇谦之初遇成公兴,约在408年。于是,似可认为,成公兴离开伊川,不久便西去关中,遇到了寇谦之 。他真正“稀在人间”是在七年之后,从嵩山“著衣持钵,执杖而去”的。
1950年,陈先生发表了的《崔浩与寇谦之》一文斋醮。文章说;寇谦之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成公兴则对寇谦之有过至关重要的影响。他认为《释老志》中,寇谦之与成公兴的一段记载“此节为吾国接受外来学说及技术之一重公案”。综观二千年来道教之发展史,每一次之改革,必受一种外来学说之激刺,而所受外来之学说,要以佛教为主。” 陈寅恪先生称“天算之学于道教至为重要”,联系《殷绍传》所述,认为成公兴与当时的佛教徒有密切关系。殷绍的医学、算学的名师昙影、法穆以及“和公”,都是佛教徒。“寇谦之、殷绍从成公兴、昙影、法穆等受《周髀》算术,是从佛教受天竺输入之‘新盖天说’”。寇按照成公兴的算法,却“俄然便决”,竟使寇谦之大为叹服,愿立即拜师。成公兴仙去,寇谦之则运用他从成公兴那里学到的佛教受天竺输入之“新盖天说”(另外还有佛教的“律学”),成功地对道教进行了改革。
而现代网页360,百度条文(2016/11/07)原文: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斋醮。道教史上的改革家。他革新道教,主张唯贤是授,儒道兼修,同时又引佛入道,宣扬六道轮回,创立道教斋戒符的典章制度,大大推动了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在回顾一下太武帝废佛时另一政治背景斋醮。武帝废佛,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太子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太武帝劝阻,虽未采纳,也由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从以上不同著述中斋醮,不同时期记载与研究中,我们可看出:
一 、成祖成兴公,临凡下界原因有二,一曰下界赎罪,或曰奉命提携寇祖斋醮。由“成公不敢为寇祖师”可见寇祖前身,不仅是得道大成者,其成就或于神界,或于仙界的果位高于(平于)成祖。
二 、无论从那种记载版本中看;寇祖历劫染尘的主要使命,重振玄风,划时代的改革道教斋醮。太上老君两次降临亲授(授天师位;允武帝太平真君位)实属道谱罕见。而上师李普文亲授道书一则,余学浅,实未闻有其它类似记载。窥奇异罕见如是,足印寇祖历凡重任。
三 、从太武帝废佛,到其既定接班人,一向笃信佛法的监国秉政太子拓跋晃,再三上表劝阻太武帝的历史事件看;当时佛与道儒两家正处于相互兼容又相互排斥的时代斋醮。而崔公尊道儒,武帝自然偏于道儒,加上“寺院有兵器,疑沙门通谋”等背景。
四 、从某种意义上说,寇祖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实际开山者斋醮。这一观点,我们从陈先生对寇祖师徒的历史研究中;从寇祖与崔浩于当时的政治地位、彼此关系中;从寇祖对道教的实际改革中都可窥一斑而知全豹结论:寇祖不仅归道尚儒,同时,也在当局偏于道儒的政治背景下,及佛道两家尚未大融合现实情况下,默默的为“佛”法中兴,做实际铺垫。
五 、我们知道所谓公案者,神秘莫测也斋醮。(陈寅恪先生认为:“此节为吾国接受外来学说及技术之一重公案”。)。公者,公开的,重要的,轰轰烈烈,无人不知的事件。案者,没结果,突然间烟消云散,不知所终。陈先生又于寇祖公案前多加个“重”字,足见寇祖身前身后的神秘莫测也。
总之,寇祖身前身后事,之所以谓“重公案”,是与寇祖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划时代改革不凡;虽为太上亲授“天师位”缺又不位道教“四大天师”之数的谜团分不开相关斋醮。
寇祖的改革成果,道学与史学家们的评价都很高;让道教正规化,国有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斋醮。但寇祖其后,道教仅沿用、继承了其改革成果,却鲜有颂扬。我想,这是特殊的人,特殊的背景,异乎寻常的结果所致。背景,寇祖默受了灭佛嫌疑;改革冲击了玄门各门派的法脉利益;而武帝为外族,寇祖辅助其统治,使正统儒家有所忌惮。此外,寇祖仙去,其亲传弟子疏有成就者,也少了承上启下的法脉继承弘扬者。由此故,寇祖不在“四大天师”之数也是情理之中了。
然而,圣者毕竟是圣者斋醮。也许是法缘,也许是末学留心故;茫茫文海中还是觅得一些圣迹。
我们知道,除了我佛经典记述观音菩萨广大功德外,还有许多大德与菩萨崇拜者典外著书,演绎菩萨成道与普度功德斋醮。版本多,内容大同小异。我记得一版本有这样一节的记述;
大悲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于妙庄王时代现公主身悟得大道,为导东方众生接受,信仰佛教而八方九地隐显普度斋醮。太平真君太武法难前后,菩萨教化普度神迹被当局者疑为妖孽作怪。于是,国师寇祖奉命前去收服。因菩萨早知国师是玄门得道金仙再来,又是奉君命而为,故仅现无量妙身,放大吉祥光护体······。国师几番道术收服未果,方悟释门正道也。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斋醮。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斋醮。晚年,在助手的帮助下,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寒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2 、相关历史资料选录
* 太武帝崇奉天师,显扬新法,下诏给寇谦之及其弟子授予高官显爵,寇谦之谢绝了斋醮。太武帝下令恭祖以方外之礼;让"天师及其弟子,并列在王公之上,不听称臣"。
* 太武帝诏令督建"玄都坛",位于京城东南(象征嵩山),坛高五层遵其新经之制取名斋醮。住道士一百二十人,朝廷供给衣食。道士、道徒每日"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每月举行一次"厨会",有数千人参加,费用有国家供给。
* 太延六年(公元440年),寇祖蒙太上老君复降,允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太武帝遂改元为“太平真君”斋醮。又二年,太武帝亲至道坛受箓,封寇谦之为国师,以道教为国教。至此,天师道乃大盛。终北魏之世,崇信不衰。太武帝还根据寇祖建议,改元"太平真君",亲自至道坛受符箓。自此,北魏历代皇帝即位时,都至道坛受符箓,成为一种祖制(法制),继位大典必有的合法仪式。如,文成帝拓跋浚于兴光元年(公元454年),"至道坛,登受图箓"。献文帝拓跋弘于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幸道坛,亲受符箓"。此后,北魏的新皇帝登基,照祖宗旧例,亲登道坛,接受符箓。
* 北魏孝文帝元宏元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将道坛由城南迁至南郊,定员由一百二十人减至九十人斋醮。孝文帝迁都至洛阳后,一照旧例,在洛阳城南新建道场,定员为一百零六人。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静帝元善见由豫州(洛阳)迁都邺城,建立东魏,在邺城南建立道场,定员仍为一百零六人。
* 寇祖在宫中辟谷不食,精神奕奕;扶乩请神,天相多多;画符镇灾,希冀太平;讲经论道,施术弘教,深得太武帝信服敬重斋醮。
* 始光二年(公元425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病亡,其子赫连昌继位斋醮。对是否西伐大夏,朝臣意见不一。崔浩主战,长孙嵩主和,太武帝犹豫,特请"天师"决定吉凶。祖于宫作法对太武帝说:"此战必克,陛下以武应天运,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于是太武帝亲率一万八千轻骑西征,凯旋而归。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载斋醮。嵩山道士寇谦之,赞之弟也,修张道陵之术,自言尝遏老子降,命谦之继道陵为天师,[张道陵,后汉人,修五斗米道,俗所谓天师也。]授以辟谷轻身之术及《科戒》二十卷,[今道家科戒盖始于此。]使之清整道教。又遇神人李谱文,云老子之玄孙也。授以《图箓真经》六十余卷,使之辅佐北方太平真君。谦之奉其书献于魏主。朝野多未之信,崔浩独师事之,从受其术,且上书赞明其事曰:“臣闻圣王受命,必有天应,《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若今日入神接对,手笔粲然,辞旨深妙,自古无比;岂可以世俗常虑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懼之”
仅供参考斋醮。祝愿闻者吉祥!
释迦印明(俗姓 于文会)敬辑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