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湘西最后1位“赶尸匠”,曾现场演示,并说出了赶尸术3大神奇之处:镇尸符

网上道教符咒法事法术    2022-07-21    145

引言

在恐怖片里,我们看过不少关于“赶尸”的情节,而且一系列的灵异故事也常常发生在赶尸途中,以至于听到“赶尸”这个词就能让人不寒而栗镇尸符

这种独特的做法源于苗族的楚巫文化镇尸符。楚巫术有黑白之分,赶尸就属于白巫术。因为湘西地区多山,而且又高,那里山的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山路崎岖,交通就很不发达,赶尸匠就是将那些离开家乡谋生,又在异乡去世的湘西人穿过崎岖复杂的山路将其运送回家,以便落叶归根。因为这种方式只在湘西流行,因此非常独特。

01

赶尸这种工作白天夜晚都可进行,可是由于白天人比较多,为了防止吓到路上的行人,赶尸就多在晚上进行,极少有人见到,这也给赶尸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镇尸符。所以也有很多人怀疑赶尸是否为影视剧中才有的还是确有此事。

为了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有一位赶尸匠现场给电视台展示了赶尸之术镇尸符。这位号称最后一位赶尸匠的人名叫田铁武,是湘西本地人,自幼习武,并且对湘西的神秘巫术非常感兴趣,后来也成为了一位巫师,并且组建了沅陵县巫傩文化研究会。据他介绍,赶尸术有三大神奇之处。

展开全文

其一是苗族特有的自制草药,敷上可以让尸体不腐烂变质,更神奇的是,它还可以软化尸体关节,让尸体不那么僵硬,也更方便运送镇尸符。正是这种药能让赶尸匠带着尸体在山间穿行数天而完好无损地运送回其家乡安葬。

第二是运送的工具——两根竹竿镇尸符。这两根竹竿是用来将尸体的手臂固定的,这就和我们在恐怖电影中看到的画面类似,尸体的手都是向前伸直的。而为什么选用竹竿呢?因为竹竿相比于其他的树木来说重量更加轻,而且韧性极好,能够承受尸体的重量又不至于消耗赶尸人大量的力气。

第三就是赶尸匠了镇尸符。一般赶尸最少需要3个人配合,最为普遍的是4人。因为湘西地形复杂,需要一个人走在前面引路,做好标记好让后面的人不迷路。然后另一人来打灯笼照路,最后两个人分别在竹竿两端负责抬运尸体。

02

虽然田铁武揭秘了不少,可是他却没有透露为什么死尸可以跳动的事情,这才是这种巫术最神奇的地方镇尸符。很多人觉得尸体会动是无稽之谈,可是中国一些古籍上的确有记载。这种现象被称为“尸变”。一些死尸因为某些外界因素突然会动,最常见的就是雷电,当雷电打中尸体时激起了尸体内的静电,使其突然活动起来。可是湘西赶尸里的尸体应该不属于此类,随着交通的发展,赶尸这行渐渐没落了,此后也可能再没人知道尸体会动的原因了。

关于赶尸传统的起源,有一个传说镇尸符。在几千年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在黄河边打了一场败仗,正要撤退。可是战场上尸横遍野,阿普蚩尤不忍心让自己的士兵留在这里,于是让军师想个办法将这些尸体运送回乡。军师叫阿普蚩尤拿着符节走在前面,自己对着战场默念了一阵咒语,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躺在地上的死尸全站起来了,并且跟着阿普蚩尤往家乡的方向走去,这就是最早的赶尸术。

可是传说中的虚构内容太多了,其实赶尸的起源与中国人特有的观念有关镇尸符。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古时的人们不管生前在哪,死后一定要埋在家乡,若自己已来不及操办,其家乡的亲人们就要想办法将他的尸体运回家中。湘西一带多山,可是贫瘠,路不发达,所以很多人去东边的四川贵州等地采药或者打猎谋生,那些地方也多险峰峻岭,经常有瘴气疟疾,只有苗族的人才能在那长期生活。而不幸死在那里的湘西汉人,尸体要运回家乡,就要借助这些苗人的力量,于是就有了赶尸的传统。

总结

现代的交通渐渐发达起来了,人的思想也不像以前,一些传统已经不那么重视,赶尸活动也很少见到了镇尸符。可是狐死首丘,代马依风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很多远在国外的人去世之后也要将骨灰盒运回家乡,这是一种美好的夙愿,也是中华民族的的一大特征。因为这种思想,我们相较于别国更重视家庭和家族观念。而正是这种观念使我们团结在了一起,让中国经历了5000多年的磨难仍然屹立不倒。

文|南書房|杂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镇尸符。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E6%B9%98%E8%A5%BF%E6%9C%80%E5%90%8E1%E4%BD%8D%E2%80%9C%E8%B5%B6%E5%B0%B8%E5%8C%A0%E2%80%9D%EF%BC%8C%E6%9B%BE%E7%8E%B0%E5%9C%BA%E6%BC%94%E7%A4%BA%EF%BC%8C%E5%B9%B6%E8%AF%B4%E5%87%BA%E4%BA%86%E8%B5%B6%E5%B0%B8%E6%9C%AF3%E5%A4%A7%E7%A5%9E%E5%A5%87%E4%B9%8B%E5%A4%84%3A%E9%95%87%E5%B0%B8%E7%AC%A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