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道教符篆大全:从彩索到香包,看端午节中丝帛饰品的发展演变

admin    2022-06-17    177

引言:戴彩索、佩荷包是我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少地方现在还存有此俗,有些地方甚至发展为民俗产业道教符篆大全。2002年起,每年端午节前后有香包节,其香包种类繁多,造型美观,色彩艳丽,兼香气袭人,深受人们喜爱。正值端午佳节,我们就来看看端午节中丝帛饰品的发展演变,希望能让您了解更多的端午民俗。

彩索01彩索的名称彩索是最早出现的丝帛类端午佩饰,在东汉就已出现道教符篆大全。彩索由五彩丝编织而成,五彩丝选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将五种丝线缠合、编织就做成了最普通的彩索。后来也有用彩色丝帛来做彩索的,形状各异,名目繁多。

应劭《风俗通义》载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道教符篆大全。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脱等。”

在很多古籍中,彩索也有辟兵、百索、长寿线等名称,演变到现在,有很多地方称它为“花线”道教符篆大全。在《荆楚岁时记》中称呼彩索为辟兵;在高承《事物纪原》中彩索又被称为百索;在顾禄《清嘉录》中则将彩索叫成长寿线。所以,彩索连名字也是不同寓意不同名称。

五彩绳

02彩索的做法蔡戡《点降唇》记载:“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缕者,有彩丝五色交相映道教符篆大全。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

彩索最通常的做法是将五色丝线拧合为一股,系于手腕,有的地方将彩索系在双臂,也有地方系在单臂,男左女右道教符篆大全。精美的彩索制作过程则比较负责,需要编织和绾结共同进行才能做好,有时为了增加彩索的美感,还会以鸟兽的团制作。

03彩索的功能端午节前后佩戴彩索有很多好处道教符篆大全,彩索的功能有比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

第一个功能是:辟邪,它源于汉代的门户饰朱索道教符篆大全。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五彩索用青、白、赤、黑、黄五色,取其分属木、金、火、水、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故能驱害辟邪。

第二个功能是:辟除兵祸,故又称辟兵、辟兵缯道教符篆大全。汉末魏晋南北朝时代,战乱频繁,人们对战争的恐惧甚于鬼神。

第三个功能是:展示女红,争奇斗巧道教符篆大全。在古代女子漂亮是一回事,有没有一双巧手是另一回事,一双巧手能够编制出精美的彩索,所以端午节前后,未出阁的女子会提前编织好彩索,然后在端午节当天拿出来比赛,看谁的手巧,心思巧。

第四个功能是:联络感情,常用作赠品道教符篆大全。彩索既可以作为亲朋好友之间的互赠,也可以用作恋人之间表达爱慕之情与期盼爱情长久的意思。

艾虎

钗符 、艾虎、艾花 唐宋时期,端午丝帛佩饰丰富起来,除系臂、佩挂的彩索外,还出现了簪戴的钗符、艾虎、艾花等品类道教符篆大全

01钗符先将布帛裁剪成各种形状,然后用五彩丝加以装饰或彩绣,其形小巧玲珑,多簪戴于钗,被认为具有灵符的辟邪作用,故名钗符,亦名钗头符道教符篆大全

钗符名“符”融合了道教符篆的概念道教符篆大全。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篆指记录于诸符问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教声称,符策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岁时杂记》:“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道教符篆大全。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

可见,宋代还有佩挂于胸的“搐钱”、“道理袋”,两者都是用红白二色布帛做成囊状,然后用彩线穿起并抽搐为花状,只是道理袋的囊中装有稻、李而已道教符篆大全。两者都是符的变形,而佩戴它们的意义就在于避免口舌之祸,预防小人。

钗子

02艾虎将艾做成虎形,或用彩绸剪作虎形缝制,上面粘贴艾叶,皆称“艾虎”道教符篆大全。艾虎亦由彩索发展而来,糅合了艾、虎两种辟邪要素。“艾虎”之所以为虎状,这又涉及到古人的信仰,虎被认为能够吞噬鬼怪。古代道教在民间被神异化,传说张天师于五月五日乘艾虎出游,消灭五毒妖邪,不少地方有类似于“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的民谣,以艾为虎,辟邪功能更强。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 ,以禳毒气道教符篆大全。”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艾虎开始往“艾人”转变,不少人将艾草捆扎成人形悬挂于门,功寓意与艾虎基本一致道教符篆大全。“艾人”发展到宋朝更为流行,如《东京梦华录》就记载有端午节“钉艾人于门上”的说法。

艾花

03艾花《岁时杂记》载:“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缯楮之类为艾或以真艾,其上装以蜈蚣、蜿蜒、蛇蝎、草虫之类,及天师形像道教符篆大全。并造石榴、萱草、疡假花,或以香药为花。”

艾花既可以用真艾,也可以用丝帛制作而成,当然多数艾花指的是丝织品做成的道教符篆大全。用丝织品制作艾花极为繁复,先以艾枝或用丝帛剪成艾枝状作为主体部分,上面再点缀上各种昆虫、天师像,或做成各种假花,有的还用香药做成,非常讲究。

总结一下,钗符、艾虎与艾花的基本功能都是辟邪,此外,艾虎还具有宜男的作用道教符篆大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簪饰品具有很强的装饰审美功能,因此常被作为端午礼物用以赠送。

健人、雄黄荷包 到了明清时期,端午丝帛类饰品又有健人、雄黄荷包等,款式更加精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道教符篆大全

01健人《清嘉录》卷五载:“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人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道教符篆大全

健人最早出现在清初时期,与角黍等并提,造型当为人形,有些健人造型为人骑于虎,感觉就像张天师御虎道教符篆大全。健人从艾人发展而来,最终成为一种泛称,表达了对健康的期盼,是辟邪求吉的正面表达。

健人造型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人形,它的做工也越发精细,材料更加讲究,制作中借鉴古代步摇,加入了铜丝、金箔等金属材料,使其更适宜于簪戴道教符篆大全。将辟邪物制作成人状,除前面提到的艾人、天师艾外,宋代也有将菖蒲刻成人形来佩戴的,江南还有将桃核雕刻为小人佩戴。

雄黄荷包

02雄黄荷包雄黄荷包意在辟疫祛毒,类似的还有蒜饰品道教符篆大全。这些饰品皆利用矿石或植物的异味来驱虫辟邪,远远谈不上“香”,所以清朝人称它为“荷包”而非“香囊”或“香包”。荷包本是人们随身佩戴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由古代的荷囊发展而来。

清代荷包起初主要为男子盛放烟叶所用,后来发展为佩戴,男女皆用,花样繁多,《旧都文物略》就记载,“清代荷包巷所卖之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道教符篆大全。可见,雄黄荷包是专用于端午辟邪的荷包。

现代端午香包

端午香包 现代端午香包是传统香囊与端午彩索相结合的产物道教符篆大全。香包,即香囊。顾名思义,就是装有香草的袋状物。马王堆出土有一香囊,材料为精美的绮,绣有美丽的花纹,里面盛满植物香料。佩香囊以美饰身体,由来已久。

中国自古就有佩戴香囊的习俗,不限男女,也不限于五月五日道教符篆大全。汉末魏晋以后,佩挂香囊基本成为女子的专利,如东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唐代还有金属制造、造型非常巧妙的球状香囊,里面可以直接焚香,陕西何家村出土唐代窖藏文物中便有一件纯银制作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现代端午香包的材料组成仍然是彩丝、布帛、香料和装饰小件,通常是先将布料剪成某个形状 ,一式两份,然后沿边缘将两片缝合,在临缝合前填充上香料,最后用各种彩线和小饰件加以装饰,下缀以彩丝流苏道教符篆大全。可以看出,其造型、做法、材料基本为沿袭前代端午佩饰,只是做工更精美,造型更丰富。

在用香料方面,多用端午辟邪杀虫的一些药草,如艾草、朱砂、雄黄等,另外,还吸收了冰片、樟脑、白芷、桂皮、良姜、苍术、薄荷等芳香类中草药,有的还借鉴传统香囊的做法,用一些香味浓烈的花或者外来的新品种香草,如晚香玉、茉莉花、栀子花、香水玫瑰、薰衣草、香水百合、紫苏花等道教符篆大全。现代端午香包融合了端午辟邪佩饰与日常所用香囊,馨香娱情的装饰作用更强。

总结端午佩饰在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名称和特色道教符篆大全。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材料到种类,从功能到造型,从用法到名称都呈现出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汉代源于阴阳五行思想为辟邪而有悬挂佩带的五彩索,唐宋时融人道教以神符镇恶驱邪的做法而有簪戴用的钗符、艾虎、艾花及佩戴用的赤白囊、道理袋等,明清时代一方面有吸收古代步摇首饰的做法而出现健人等簪戴用品,另一方面则又吸收以香草香料辟邪驱虫以及荷包、香囊的做法而制成雄黄荷包等佩戴饰品道教符篆大全

对多数现代人而言,端午节佩戴丝帛饰品更注重的是其装饰性、娱乐性功能道教符篆大全。而作为端午文化符号之一,香包的象征意义更为突出。佩戴它,玩赏它,感受浓浓的节日风俗文化,或许是更多人的选择和习惯。

参考图书:《岁时记》、《荆州岁时记》、《后汉书》、《风俗通义》

特别说明:所用图片来自于网络道教符篆大全,如有侵权,请通知我删除

友情提示:请@奥小捷读历史道教符篆大全,收获您的专属历史知识哟~谢谢阅读、点赞、分享和收藏~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1766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