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宫

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招财法事

admin    2022-11-08    187

  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

  来源:宗教学研究 道教之音 作者:朱展炎

  道教在创立之初,就涉及到“解冤”的问题招财法事。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谈到了许多“解冤结”的思想[1]。在《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以“解冤”为主题的道经就有《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二者同书异名)、《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这些独立成篇的科仪文献,主旨就是为了化解各种人际冤对,求得阳世太平,冤魂超升。

  冤,《说文解字》中释日:“冤,屈也,从几兔招财法事。兔在门下不得走,益屈折也(原注:枉曲之意也)。”[2]冤即冤屈,指被冤枉而不能伸之意。由于蒙冤而不能释怀,就会产生内心的冤恨,形成心结,进而人与人、人与幽魂之间就出现各种仇对,《灵宝玉鉴》卷1云:“有怀胎而死,有既产而亡,或母死而子存,或母存而子死……是皆其前生仇雠,托胎报复……彼安身立命之念既孤,则负屈衔冤之心莫释。”[3]

  所谓冤结,在道教典籍当中,主要是指人由于宿世所犯之罪而导致的各种人际冤对,进而引起阴间冢讼、幽魂遭难、阳世受报、人鬼之间结缚缠绵招财法事。而“解冤释结”,就是通过斋醮科仪和符篆咒诀等方式化解阴阳矛盾,求得幽魂超升,阳世太平。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43称:

  凡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招财法事。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可其间怨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4]

  “解冤释结”一词,在道经当中多有出现,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3“解结幕圣位”中所请的解结之神:“灵宝解冤释结灵官……九天解冤释结大神,灵宝如意、万司、解冤、释结四大神招财法事。”[5]除了用“解冤释结”一词外,道经中还常用“解冤结”、“释解冤愆”、“解冤释愆”、“解冤雠”、“解冤拔罪”、“解冤释对”、“解冤除结”、“解冤释缚”、“解结和冤”、“解冤债”、“解冤”、“解冤憎”、“解冤仇”等语词。从这些语词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对于各种冤结仇对的关注。下面我们分别从冤结成因、种类,解冤的方法、范围、主体等角度进行梳理。

  一、冤结形成的原因

  《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其主旨是探讨如何“致太平”招财法事。人世之所以不太平,出现各种灾害、冤结,首先是因由元气构成的宇宙出现了不和不通的情况,所以《太平经》非常强调气之相和相通:

  气者,乃言天气悦喜下生,地气顺喜上养;气之法行于天下地上,阴阳相得,交而为和,与中和气三合,共养凡物,三气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招财法事。[6]

  气的不和不通,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人祸招财法事。因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45·此,《太平经》认为,作为人世中的最高位者——人君——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7]:

  人君,天也,其恩施不下,至物无由生,人不得延年招财法事。人君之心不畅达,天心不得通于下,妻子不得君父之敕,为逆家也。臣气不得达,地气不得成,……民气不上达,和气何从得兴?中和乃当和帝王治,调万物者,各当得治。今三气不善相通,太平安得成哉?[8]

  从《太平经》的解释模式可以看到,其理论根基即是汉代流行的“元气论”、“天人相副说”和“灾异论”招财法事。这一整套的理论模型,强调的是天、地、人之间的三和相通。天人之间能够和谐相通的前提是“天人相副”,由天人同构出发,进而强调“身国同构”。因此,统治者的修身不:妄为对天人之间的相通非常重要,君王有治,实行王道,就可以减少“承负”之祸,世间的冤结灾异就可避免。

  如果说《太平经》较偏重于从宇宙论模式和人君论的角度来强调世间冤结的形成,注重从政治神学的角度来构建“太平之世”,从而消除人世的各种冤结灾殃,那么,随后的道经更偏向于从宗教神学以个体“宿罪”的角度来看待冤结的形成,《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臣等生长魔俗,沉沦季叶,玩乐荣华,宿命因缘,忽见启拔,得奉大道招财法事。不以下愚好乐至真升仙之道,而宿罪深积,结缚不解。”[9]接着,该经对人世结冤、神人结冤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

  臣等身及家门大小,愿得赦除前世今世生死重罪恶过招财法事。或弑君父,或不孝二亲,或背师欺友,或废真就伪,或为劫贼、攻伐家国,或伐他国,或杀害众生……杀贤人道士,或为君无道,或为臣不忠,罔上威下,酷虐百姓,己取荣名。或六亲相残,或败靖舍灵坛,或窃经书……或不崇有道……或呵风骂雨,及天地日月星辰、帝王国主、师父道士,轻慢四大。或骂鬼神,呼谓无知。或口是心非,自欺形影。诸如此等,莫大之罪,不可忆识,积世结固,缠绵不解,冤对不已。[10]

  由于个人前世、今世的种种过失,导致各种冤对缠绵不解,人跟人之间、人跟天地之间、人与神之间就结下了各种冤结招财法事

  关于地狱之冤苦招财法事,道经也多从“宿罪论”的角度来谈论,如《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所述幽冥地狱中的冤苦:

  尔时,光明照见北方酆都罗山诸大地狱,一切群生受诸罪苦招财法事。……于其众中,有一罪人,在世之日曾看道典,稍知宿命、因缘、果报,睹此光明,心中默念:我等受苦,皆因前世造诸恶业,招此苦报……

  太上日:众生造罪,死入北酆,鬼考罪魂,冤对难抵招财法事。铁城猛焰,车裂镬汤,炮灸刀山,……冥冥长夜,似蚁循环,常居地狱,若不悟其苦因,预修忏涤,则罪垢日深,当罹此苦。[11]

  诸亡魂在地狱之中生死流转,冤对难脱,皆因在世之时自己所犯下的种种“恶业”,因而受此“果报”招财法事

  此外招财法事,《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也论道:

  复见诸地狱之中,饿鬼穷魂,以日继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食猛火,渴饮镕铜,足履刀山,身赞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招财法事。[12]

  造成地狱亡魂所受各种冤苦的原因是什么呢?《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借太上道君解释道:

  受诸罪者,在世之时,不敬三光,欺负神理,十恶五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毁伤物命,杀害众生,福尽寿终,当受斯苦招财法事。[13]

  在道经中,还专门谈到了世间出现产难等灾,就是因为人前世所造各种罪业,导致自身与宿世子女之冤对,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卷上云:“凡有下界众生,男子女人,在世之时,或遭王法横恶所加,兵刑刎戮,牢狱枷锁,……罪业愈重,复堕血湖,永无出期,以为果报,皆由众生妄想贪着,不识正真,执系是非,积诸罪业……冤家债主,互相偿报,是故生产有诸厄难招财法事。”[14]

  人之所以有诸多宿罪、过失,究其根本,是因为人的“无道”招财法事。由于人不识道、不守道,才会在地狱之中受种种轮回苦报:

  太上道君顾问北方世界飞天神人日:我尝历观诸天招财法事,出游北门,见北方无极世界地狱之中,三河九江诸山,责役百姓子男女人,涂炭流曳,负山担石,闭塞长源,吞火瞰炭,无复身形……

  北方世界飞天神人日:斯人生世酷逆无道,五天君北方诸灵官、三界主司结其罪录,依玄都女青太阳宫火官律,万劫当生六畜之中,轮转五道五万劫玄天数周,乃得补北岳都役使招财法事。其对悠悠,难可卒还。[15]

  我们知道,道教对于人世的认识,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神学体系上的,道教认为人生活的维度,不只是此生的世俗生活,还有道、天地、鬼神等层面招财法事。唐代道士吴筠在《玄纲论》中说道:

  天地、人物、灵先、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招财法事。[16]

  吴筠认为,我们的生活世界,是由道德所生成,中间包含了天地、人物、灵先、鬼神等存在者,人的生活世界不只一维招财法事。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卷l中也说道:“道德二字者,宣道德生畜之源,经国理身之妙,莫不尽此。昔葛玄仙公谓吴王孙权日:《道德经》者,乃天地之至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神道焉。”[17]

  因此,道教认为,如果天道、人道、神道、鬼道出现了“无道”、“失道”的情况,各种冤结、灾异就会出现招财法事。南宋夏元鼎在《黄帝阴符经讲义》卷3中解释“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时说:

  然而有道者,阴阳升降,不失其时,日月交合,不差其候,呼雷唤雨,振风闪电,真能旋乾转坤,驱龙伏虎,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有不可思议之妙;无道者反是,阴阳失升降之期,日月无交合之候,雷电风雨自视何有?一身所存,不为饭囊酒瓮,则为药肆淫房……吾见其有道者,长生住世,虽数尽而飞仙;无道者,疾病缠绵,速与草木俱腐招财法事。[18]

  综上而论,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主要偏重于从“不和不通”、“承负论”和“君责论”的角度来解释“冤结”产生的原因,之后的道经则倾向于“宿罪论”和“业报论”的角度来解释招财法事。显然,这一时期的道经在解释人世诸苦、地狱诸苦时,对佛教的“因果”、“地狱”、“轮回”等思想多有吸收,更强调了个体的所作所为(“业”)所导致的后果(“报”)当为自身所承担,而不同于《太平经》“承负论”所强调的承负先人之过。

  二、冤结的类型和解冤的方法

  就具体的冤结而言,《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267“解十冤结符”中谈到了十类冤结,即:杀伤之冤、缢死之冤、溺死之冤、药死之冤、产死之冤、复连之冤、壕讼之冤、狱死之冤、妖邪之冤、三世之冤等[19]招财法事。这十类冤结,都是针对具体的死因而言。因此,其解冤方式,是通过书写不同的符文来化解。

  此外招财法事,《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卷9“解众生结缚品第三”里也谈到了人生的各种结缚:

  且众生身假地水火风,阴阳显晦,皆从五脏六根相染,心王意马种造:疑惑之结、盘根之结、滞碍之结、伤残之结、病患之结、口舌之结、冤家之结、笃疾之结、痦哑之结、戏玩之结、交易之结、酒食之结、杀害之结、汤火之结……爱欲之结、耳不闻声之结、眼不视物之结……洞房之结、相克之结、相妨之结招财法事。如是一切众生,身居天地,形受荣枯,火宅煎仍,浮生扰扰,有诸烦结,障恼肉身,结结相因,永无休息。[20]

  面对人生的诸种结缚,《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主张道:“众生欲求悟解,于清静处严洁家庭,随力丰俭,然香点灯,于我像前,礼诸化号,忏悔冤结招财法事。”[21]阡法作为道教常见的科仪形式,其作用主要是让信士在道场中忏悔己身罪过来获得身心的解脱,除结解缚,免遭果报。

  《太平经》对于解冤的方法,主要还是侧重于政治神学的层面,强调主政者所具有的主导作用招财法事。“天”在《太平经》当中是授意者和裁定者,它通过“天师”向世间传达“文书”,阐明“真道”,以此扬善惩恶,化解人间之冤:

  天出文书,令使可遥行万万里,得通其言,以畅善人,以知恶人,以解冤结招财法事。[22]

  帝王作为皇天在人间的代表[23],其主政是否合道,事关人间兴废招财法事。因此,《太平经》强调“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24]。所以,《太平经》所塑造的理想君王是深得“天心”、行事符合真道的:

  故古者上君以道服人,大得天心,其治若神,而不愁者,以真道服人也;中君以德服人;下君以仁服人;乱君以文服人;凶败之君以刑杀伤服人招财法事。[25]

  可以看出,《太平经》的解冤方式最终是要落实到世俗政治层面,“皇天”通过代理人“天师”向“天子”传授代表真道的文书图册,以此警诫和要求君主实行王道,实现太平之治招财法事。在此,“皇天”并不直接干预人间事务。如果君王不实行道治,皇天就会发怒,降下各种灾异,以此惩罚无道之政。如果君王不加反省,那么,民间就会爆发以“替天行道”姿态出现的种种动乱,以推翻无道之君。从这一点上看,《太平经》本身就含有革命性指向[26],有很强的“救世”意愿。

  如果说《太平经》的解冤方式比较侧重于从政治神学的角度来解决人间乱象,构建太平之世招财法事。那么,魏晋以来的“神仙道教”就比较侧重于从斋醮科仪这种比较温和的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解冤,淡化了道教直接参与社会变革的“救世”意愿,而从“济世”的角度来解决人世矛盾,强调个体行为对自身所受冤苦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经典来看,当时的解冤释结方法多寓于斋法当中,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斋法仪式功能的一部分招财法事。在这些斋法当中,以灵宝派的斋法最为流行,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47《斋戒品》称:“斋法甚多,大同小异,其功德重者,唯太上灵宝斋。”[27]刘宋时期的陆修静清整道教,编撰斋仪,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九斋十二法”。《洞玄灵宝五感文》载:

  二日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招财法事。以有为为宗。其一法,金策斋,调和阴阳,救度国王。其二法,黄策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三法,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其四法,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28]

  其中的黄篆斋法和明真斋法都是拔度亡魂,是道教解冤释结的最常见斋法,尤以黄策斋为主招财法事。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道教灵验记》中就记载了很多关于黄篆斋法应验的故事,如卷15“李约黄策斋验”中对黄篆斋法的赞颂:

  黄策斋者,济拔存亡,消解冤结,忏谢罪犯,,召命神明,无所不可招财法事。[29]

  杜光庭在其所编撰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收录了大量道教科仪范本招财法事,虽然没有单独的解冤释结科仪,可里面就包含了非常多解冤释结的内容,如《道门科范大全集》卷4“忏禳疾病仪”之“清旦行道”中,希望众真“为弟子某削除死籍,汪(应为“注”,笔者注)上生名,解厄祛灾,和冤释对,宿瑕清荡,积过销平”[30]

  宋元时流行的炼度、祭炼、施食等科仪招财法事,也包含了众多解冤释结的方法,如《太极祭炼内法》卷下云:

  或问:解冤释结之旨?日:兴心发念是为恶业,则有冤雠之报对招财法事。泯心忘物,则为道本……我执彼亦执,我忘彼亦忘,两边不着于物,自然还于无为之天,冤结不待解释而自解释。[31]

  祭炼之法招财法事,非常强调法师本身的心性功夫,《太极祭炼内法》卷下云:

  祭炼时,辟一静室,置一净几,小小一盂饭,一小盂水,又一盂水作沐浴池,焚丹阳符投之于水,并一炷香外像,以香炉为火,以水盂为水,及先焚宝策,外更无他物,不要灯烛,方静打坐一更许,乃行持作用,纯是以我一团精神,祭炼幽冥,岂独鬼神得济,我之精神亦豁然清爽招财法事。大率法贵简径则易行,情心贵专一则易感应。定中境界,与天上神明,地下幽冥,混而为一,无不通彻。[32]

  此外招财法事,道教当中也有一些独立的解冤释结经典,比如《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二者同书异名)、《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多强调斋戒诵经以解冤释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焚香行道,六时转念是经,吾当随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雠,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获超升招财法事。[33]

  除了斋法解冤外,道教还推崇诵经、画符、持咒、掐诀等综合方法,如《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卷中云:“此经功德,能济幽沈,能解众恶……能除众苦,能解冤雠,能灭非祸,能资福寿,利益世界,不可穷尽招财法事。”[34]此外,《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也是主张诵经解冤的内容[35],此不赘述。画符、持咒等解冤方法在道经当中也有很多,比如《太上三洞神咒》、《清微神烈法》、《太上三生解冤妙经》等诸多道经都有很多解冤的咒、符、诀。

  总体而言,道教对于冤结的化解,斋醮科仪是主要的化导方式,通过法师设斋醮祈请道教神灵下凡化解天、地、人三界之冤结,在行法过程中,配以符、咒、诀等方式,实现人、鬼、神沟通,达到解冤释结的目的招财法事

  三、解冤的主体与范围

  道教实施解冤的行为主体,主要有皇天、元始天尊、救苦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道士、常人等招财法事。我们知道,在《太平经》中,最高的人格神是“皇天”,其解冤的方式是通过天师作为中介,以与六位真人问答的方式传达上天旨意,用以教诲世问君王力行道治,臣民配合君主恪守真道,从而实现无冤结之太平之世。“皇天”在此并不直接下凡化解天、地、人三界冤情。

  《太平经》这种通过代理人行使解冤职责的模式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我们知道,道教的斋醮科仪法事,主要是通过道教的神职人员来进行,整个仪式就包含了请神、送神的环节招财法事。所以,道士作为行法的主体,通过变身,与神合体,充当了神人沟通的中介,从而实现信众的解冤诉求。

  当然招财法事,在道经当中,道教尊神也经常化身下凡为世人解冤释结,如《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载:

  尔时,寻声救苦天尊,与诸侍从巡游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道,不入邪宗招财法事。观见西方于内一国王,号净梵。此国人民多生淫杀,不造善功,多沈地狱,多失人身。念彼众生,遂即化身下降。[36]

  接着招财法事,天尊向该国皇后解释她为何屡遭子女夭折无后之报:

  天尊日:是汝前生之中,怀孕不慎,杀落其胎招财法事。儿女心内憎嫌,故得今身如此之报。恐汝不信,吾今摄此冤魂,汝当亲问。天尊指处,皇后视之,见一夜叉,面如叶蓝,眼如怪星。指皇后而言:前生之时,我受阴注,投你为母。你身年幼,全无惜护,随}生作为,因此不慎杀落我身,今欲还报。[37]

  救苦天尊通过巡游十方世界的方式化度众生出离苦海,解冤释结,其对象既有针对特定个人的,也可以解一国、一家,乃至十方世界一切冤结,《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云:“此经非独解一人之冤结招财法事。汝等各发诚心,诵经百遍,一国之人,应有冤结,悉皆解脱。”[38]

  关于救苦天尊的化身,《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经》卷中云:“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昔在劫初,发弘誓愿,化身如恒河沙数,物随声应,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招财法事。汝是吾之,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或居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39]救苦天尊通过信士称念其名号,化身下凡解救天、地、人三界冤苦,这种以化身来解冤的方式,在道经当中非常普遍。

  道教解冤释结对象所涵盖的范围招财法事,从灵宝派对斋法的推崇上可见一斑,《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1云:

  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招财法事。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戈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日无量,普度天人。[40]

  灵宝派认为通过斋法可以化解天地、星宿、日月、四季的各种乱象,同时对于人世国主遭难、兵戈所造成的各种冤死都可以得到化解招财法事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作为道教的先天尊神招财法事,其行使解冤释结的方式,其一是通过展现大法力来敕召各类神真,以涤荡血湖地狱冤苦,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卷中云:

  天尊放百亿瑞光,左手擎熘璃宝瓶,右手执空青羽枝,乘九头狮子金莲翠叶之座,乘空而去,敕韶九凤破秽大神、洗浣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对大神,清荡血湖,破除厌秽,告下元始符命,元皇曲赦救度产死罪魂,时刻升迁招财法事。是时酆都北帝及诸鬼官、牛头狱卒、威敛神王、三界大魔、九亿鬼王、血湖大神,成遵勒命,赦拔罪魂。[41]

  其二招财法事,通过说法为众真开示,委托众真化身临坛助道士化解冤结,如《无量意经》载道德天尊开示云:

  我若说法,与汝等言……是时天真大神……诸天圣众闻说是已,各各欢喜,作如是言:若有奉道之士能发如是心,欲救一切苦,臣等当化身下降,令诸天大将及所在十方四直都大神将吏兵助法行持,俾诸众生及无量六道四生等众生者得以延生,死者得以复生,病者得以安,鬼妖邪魔皆得解脱,冤家执对各获消散招财法事。[42]

  其三招财法事,建议世人延请世间高道作法解冤的,如《太上召诸龙神安镇坟墓经》载:

  天尊日:世人今身贫困之者,是先世不信道法,不种善因招财法事。今世葬埋,不得亡人利益年月。营葬之所,亦有四时惊犯天星地宿,致见如斯。今得卿之所奏,吾甚欣然。自今以后,世人若有坟墓不安,灾衰竞至者,可寻高上道士,如灵宝典式,广建道场,忏悔罪愆。呼召龙王,来安坟墓。则灾患冰消,福祥云集。[43]

  总而言之,道教实施解冤的主体主要还是以法师作为中介,通过设立道场来祈请众真临坛,助力法师化解各类冤结招财法事。其解冤之范围,包含了天、地、人三界一切含冤对象。道教的最高神,一般不亲自以肉身的方式直接亲临人间驻世化冤,而是通过派遣专职的解冤释结之神化身凡间实施解冤。

  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道教的“解冤释结”思想体现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济世精神,道教所追求的神仙世界,既有出世层面的超越情怀,亦有积极人世的利人思想招财法事。“鬼神道教”由于其民间性,所以它的解冤思想较多地侧重于政治诉求层面,容易引导信众参与到社会变革活动之中。“神仙道教”作为魏晋道教改革的产物,更多地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诉求,因而其解冤思想更多地诉诸于宗教神学层面来化解社会矛盾,不主张过激的方式。就冤结产生的原因而言,《太平经》较为注重“不和不通论”、“君责论”和“承负论”,而魏晋以来的道教典籍,更多地是吸取佛教的“因果论”、“业报论”、“宿罪论”等,强调个人行为的主导性。在解冤的方法上,道教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就是以斋醮科仪为主,同时辅以符、咒、诀,这也是道教宗教神学式解冤的特点所在。

  [1]韩国的车碹根先生在其《太平经的解冤结与大巡真理会的解冤相生之比较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讨论招财法事。(金勋主编:《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391—418页)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72页下招财法事

  [3]《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1O册第144页招财法事。下同。

  [4][9]《道藏》第31册第93—94、767页招财法事

  [5]《道藏》第7册第48页招财法事

  [6][8][22][24][25]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8、16、467—468、219、32页招财法事

  [7][26][韩]车碹根:《(太平经的解冤结与大巡真理会的解冤相生之比较研究》,金勋主编:《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o12年,第395—398、404页招财法事

  [9][10]《道藏》第9册第867、869页招财法事

  [11]《道藏》第3册第514—515页招财法事

  [12][13][15][33][36][37][38][43]《道藏》第6册第278、278、889、278、313、313、314、247页招财法事

  [14][18][39][41]《道藏》第2册第37、727、38—39、39页

  [16]《道藏》第23册第674页招财法事

  [17]《道藏》第14册第314页招财法事

  [19]《道藏》第8册第326—327页招财法事

  [20][21]《道藏》第1O册第79—8O、8O页招财法事

  [23]“夫帝王者,天之子,人之长招财法事。”(《太平经合校》,第219页)

  [27]《道藏》第25册第166页招财法事

  [28]《道藏》第32册第620页招财法事

  [29][31][32]《道藏》第1O册第855、461、462页招财法事

  [34][40][42]《道藏》第l册第842、6、604页招财法事

  [35]“天尊日:吾今说此《三生解冤妙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每日烧香诵经三遍,己身冤结,尽皆消灭招财法事。”(《道藏》第6册第314页)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桂东南地区民间道经的整理与研究”(13CzJ020)阶段性成果招财法事。刊登于《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4235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