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物|看,苏州人的新春美食
原作者:梃梧
注意信阳道教神仙佛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看信阳道教神仙佛教,苏州人的新春美食
“正月初一吃圆子
二月里厢放鸽子
三月清明去买青团子
十二月里搓圆子”
这是一首收录在《苏州童谣》中,简短且易上口的年俗童谣《十二月》,记录了苏州人一年中许多重要的活动,不难看出许多都与吃挂钩信阳道教神仙佛教。这与姑苏身处江南是脱不开关系的,饮食文化自然独具特色,而新春是一年之始,自当充满无限生机,更充满着无限年味。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爆孛娄
爆孛娄,听名字好像很不耳熟,可也是苏州人在过去新年中必吃的美食之一信阳道教神仙佛教。“爆”这个词用来形容食物的还真不多见,往往都是炒菜相关,例如爆炒牛肉、爆炒腰花和爆炒猪肝等,是指用大火在极短的时间内把食物炒至出锅,以保留食物最佳的风味。不过,爆孛娄可不是什么爆炒小菜,而是与爆米花类似的吃食,只不过不是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玉米爆制,而是用稻米或是糯米,孛娄其实就是糯米花的意思。《田家五行》中记载:“雨水节,烧干镬,糯稻爆之,谓之孛娄花,占稻色。又叫孛罗、卜谷。”之所以称之为孛娄,是“卜流”之音的谐声,寄寓占卜流年之好坏。在《吴郡岁华纪丽》中提到,如若爆出来的孛罗以翻白者居多,而非焦黑,则来年必福事多多。且爆制出来的爆孛娄,一定要老少各占一粒,才算圆满。
“饤盘果饵”
“饤盘果饵”,这种叫法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可实际上在我们现在的过年习俗中仍然存在,即干果盘,在苏州地区则习惯称之为“九子冰盘”或“九支盘”,在容器里面盛放柿饼、莲仁、蜜枣、桂圆、核桃、果仁等食品,待到新年亲朋好友前来贺岁,相聚而坐时,在中间摆上用来款客信阳道教神仙佛教。其中盛放之物不难发现大都是甜食,有人认为这与苏州人好吃甜食有关,毕竟苏州本地的甜制品可是十分丰富,不过也不尽然,首先江南气候潮湿,新鲜蔬果虽应景可不易储存,况且年节绵长,如若经常更换,岂不浪费,而干果类制品易储存、不易变质,倒是更为合适,既经济又不失待客之道;其次,吃甜食容易使人心情愉悦,说起吉祥话来,也更为容易,为主客交谈增加融洽之感,也为节日的喜庆氛围增添愉悦之情,实在妙哉;再者,如若是盐腌制品,遇上江南的潮湿天气,则易回潮霉变,不宜待客,不过随着现代真空包装的出现,在果盘中放上一些也是可以的,更为客人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
展开全文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漆器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至于为何有这“九支盘”,清代袁景澜在《吴郡岁时纪丽》中提到,此应该是古代五辛盘的遗制信阳道教神仙佛教。五辛盘是用五种辛味菜调和的菜食,起初会在元旦制作,后来在立春日也会摆上,演变成了“春盘”,以迎接新春。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中就记载道,五辛菜包括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嫩之菜,杂和制成,“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也提到“元日造五辛盘”,注曰“五辛,所以发五藏气”,也即五脏之气,可见古人认为食用五辛盘有助于身体排除厉气,不过周处所提及“五辛盘”是由大蒜、小蒜、韭菜、云苔和胡荽制成,故“五辛盘”并非只有一种做法,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略有所差异,可应都是辛菜无疑。
辛盘荐瑞(选自《点石斋画报》)引自《姑苏食话》插图
不过“五辛盘”与“春盘”也并非完全相同,也有自身的发展流变,明代高濂就在《遵生八笺》卷三《食生菜》中写道:“晋于立春日以萝菔芹芽为菜盘相馈,唐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可知在晋代的春盘中还只有萝卜、芹芽等生菜,可到了唐代,就衍生出了春饼信阳道教神仙佛教。不过,“九支盘”虽说是两者的继承物,可春饼却未在其中,可吃春饼的习俗倒是一直在苏州保留,成为苏州人在新春必吃的美食。
春饼
袁景澜在《吴郡岁时纪丽》中,是这样描绘春饼的,“饼薄形圆,裹肉脍及野菜熟之”,可见皮薄馅多,荤素兼具,且其在春盘中的地位也不低,“邻里珍为上供”信阳道教神仙佛教。当然苏州人也不只独门独户食用春饼,也将其作为礼物馈赠亲友,以共享春日。顾禄在《清嘉录》中更是写道,立春前一月,吴地的街市上就已经开始卖春饼,卖家还自己挂上标语,曰“应时春饼”,买者络绎不绝,真是热闹非凡。所以,春饼的上市时间是很早的,并不只于立春日,不过只有在这一天吃,才称为“咬春”。
《芝麻春饼》引自《姑苏食话》插图
实际上,据《清嘉录·一月》中《春饼》篇中的注写道,春饼即为薄饼,南北方皆有,早先的制作方法也较为简单,把压扁的两面团子涂上油,然后擀薄,再送入镗中烙片刻后翻面,须臾即熟,撕开后仍能成为两张薄饼,可在其中加入各色食物,然后蒸熟或炸熟,如若是只加入夹生菜,也可即食信阳道教神仙佛教。所以,由此推之,按照袁景澜的说法,苏州春饼应是在薄饼中夹入了淹泡好的肉和洗净的蔬菜后,上蒸笼蒸后或下油锅才制作成功。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春饼的制作技术也更为便捷,如今民间流传的春卷,就是春饼的一种变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酒酿饼
在苏州,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这样的说法,不过此“春饼”并非上节所述的薄饼,而是属点心类信阳道教神仙佛教。酒酿饼就是春饼的一种,一般在正月初上市,到三月中下旬就会下市,是新春的时令产品,上市期间门店会传出浓郁的酒香味,勾人味蕾,引得人们纷纷购买。而酒酿饼的原料就是苏州本地的冬小麦和酒酿,味道十分醇正。饼有溲糖和包馅之分,馅则有荤素之别,不过还是以玫瑰、豆沙和薄荷味居多,这可能还是与苏州人喜爱甜食有关。在过去,以同万兴、稻香村的两家食品店的酒酿饼最为有名。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酒坊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而关于酒酿饼,苏州民间还有一个与张士诚有关的故事信阳道教神仙佛教。元朝时,张士诚在苏北兴化一带贩卖私盐,阴差阳错误伤人命,被官府通缉,为自保和保护家人性命,其举家南逃。因逃得匆忙,粮食带的不够,几天以后就已吃完,可为保命,一行人也只得忍饿赶路,可其母年事已高,长时间的奔波加之未补充营养,使之在一天晚上饿昏过去。为救母亲,张士诚冒着被抓的风险,闯入村庄,向村民讨要食物,可这天恰好是寒食节,询问了十余户村民后才得到能够充饥的粮食,不过也就几个用老酒脚发酵制成的面粉饼。张士诚带回给母亲他们吃后,发觉这饼虽然外貌惨淡,可却十分可口,酒香味也是恰好,甚至还救了他们一行人的命,故他一直把这种味道记在心中。待其起事,在苏州称王后,本想当面致谢那位赠饼的老翁,可寻找未果,心中甚是遗憾。为了铭记此事,他便亲自请老师傅在皇宫中制作面粉饼,并取名“救娘饼”以感激老翁的救命之情。后来,此饼传到了民间,因此饼的主要原料是酒脚,加之苏州话中“酒酿”与“救娘”同音,故民间更习惯称之为“酒酿饼”。
黄连头
黄连头,也是过去苏州新春期间的一种特色小吃信阳道教神仙佛教。看到这个名称,可能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毕竟黄连是我们所熟知的多年生草本类植物,可黄连头贵为何物呢?实际上黄连头就是黄连树的一部分,只不过“头”这种叫法是吴地特色,吴地人习惯把植物的嫩芽、幼苗状态称之为“头”,所以黄连头就是黄连树的嫩苗,虽味苦、性凉,可可作食疗,去火、清热。
(明)沈周《苏州山水全卷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在早先苏州乡间,黄连树是十分常见的,当地人也知其嫩苗可以食用,通常会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摘取,并用甘草汁淹泡,再让自家小孩食之,以解内热、去胎毒等信阳道教神仙佛教。而之所以选用甘草,则是因其味酸,与味苦的黄连头混合,则苦中透着些许酸甜,别有一番滋味。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多用甘草粉拌制,更为方便便捷。
圆子、油䭔、敷于散、却鬼丸和鸡子
正月初一是农历元旦,这一天早上,苏州人除了把“元宝茶”和“九支盘”准备好外,还要吃圆子和年糕信阳道教神仙佛教。其中圆子是用米粉做成的丸子,制作方式也十分简单,即将干糯米粉放于簸箕中后,用洗帚蘸清水撒入,随后不断颠簸,使之形成圆滚滚的丸子状,寓意阖家团圆;年糕则是希望人们吃下以后高高兴兴。此外,在上元节这一天,苏州人也会准备圆子。另外还有油䭔,也是一种米粉制品,即将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后,发酵须臾,再分成差不多大小的剂子,接着裹馅,最后下油锅煎炸。据《清嘉录》记载,“圆子油䭔”应是苏州人在元宵这天祭祀神仙和祖先的供物。
《三色圆子》引自《姑苏食话》插图
而在古代年初一,苏州人还有服用敷于散、却鬼丸和鸡子的习俗信阳道教神仙佛教。敷于散,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药材粉碎成末制成,配以干净井水服用,效果最佳,此药方被载于东晋葛洪《抱朴子》的《炼化篇》中,据说服用以后有抑阴助阳、却邪辟疫的功效。却鬼丸也是一种中药,在《荆楚岁时记》隋注里讲得配方是,以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之如弹丸一般,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佩戴在手臂上,男左女右,如此可驱邪避鬼。不过在《荆楚岁时记》(南朝梁 宗懔著)原文中却是说却鬼丸是可服用的,与隋注不同,大概佩戴之风是后起的风俗。虽使用方式不同,可两者功效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驱避鬼魅。从科学角度来看,敷于散和却鬼丸所使用的药材,大都具有杀菌抗病的作用,而古人不懂疾病形成的病理,只能归咎于牛鬼蛇神,故将这些药物当成是驱邪祟的灵丹妙药。这与屠苏酒的功效倒是十分相似,不过在苏州除了此酒外,还有椒酒、梅花酒等,从正月初一喝至正月十五才结束,称之为“年节酒”。
《吴中年景》引自《四季风雅 苏州节令民俗》插图
至于鸡子,其实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鸡蛋,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道:“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信阳道教神仙佛教。(练形,道教用语,指修炼形体,以达成仙。)同样葛洪《抱朴子·炼化篇》也提及正月旦吞鸡子可以辟瘟气。虽说吃鸡蛋确实对人体有益处,可生吃鸡蛋却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再说生吃鸡蛋就能得道成仙,岂不荒诞。这样饮食在后面也有被禁止,在《太平御览》卷二九中就提到:“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因梁武帝信奉佛教,故下令不准百姓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故此风俗现在倒也不常见。
元宝茶
新年期间,客人登门拜访,自然免不了各色糕点与水果等招待,可食之过多,则免不了口干、发腻,故饮品也是必不可少的信阳道教神仙佛教。而说起饮料,则不得不提中国古饮——“茶”,既解渴又解腻,实为待客之好物,新年期间,来上一杯,不仅疏解干渴,茶水的清香更是拉近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距离,实是妙哉。
苏州地处江南,日常生活中本就离不开茶饮,新年期间更是如此信阳道教神仙佛教。不过新年茶水也并非普通茶水,而称“元宝茶”,会在茶水中多添加一些辅料,即两枚青橄榄。至于为何增添的是此物,则与其独特功效有关。青橄榄又称青果,于我国两广、川滇等地种植。《本草纲目》卷三十一中曾记载其味道酸甘,无论生吃或是煮汁都能够解毒,尤其是鱼鳖毒,且有开胃、下气、止泻、生津液、止烦渴和治咽喉痛的功效。现代医学也同样证明青橄榄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其维生素C和钙的含量十分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尤其适合妇女和孩童食用。而在新年期间,人们往往会摄入大量鸡鸭鱼肉,加之饮食不太健康,导致容易上火,且引发咽喉肿痛等症状,青橄榄刚好对症下药,故民间也流传一句俗语“冬春橄榄赛人参”,足以可见其功效已被寻常百姓发觉并认可。
(明)唐寅《品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也别忘了“元宝茶”中除了青橄榄以外,还有清香的茶水,两者的结合,中和了青橄榄的酸涩和茶水的苦涩,使得茶饮变得更为甘甜爽口,加之茶水自身也有减脂润肠和清新口气的作用,故在新年期间饮用,实在是再为合适不过信阳道教神仙佛教。除实际功效外,“元宝茶”最为重要的是其新年寓意十分浓重,可这“元宝”一词的使用,也并非只为图个好听,而是青橄榄本就是两头尖,中间宽胖的形状,与元宝的外形有异曲同工之处,故青橄榄茶的取名也是兼具形意,颇具文人风格的。凡此种种,造就了苏州人对于“元宝茶”的喜爱。
总结
民以食为天,饮食,永远是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最具特色的文化信阳道教神仙佛教。因四季变换,作物轮作,节俗交替,为食添上了浓墨重彩,诞生了各色各样的美食。而苏州就像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歌咏的的一样“雪月风花分四季”,故岁时饮馔十分丰厚,且清嘉与奢华并存,不论是街头小吃,还是家常菜,都独具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宋)李昉等撰《四部丛刊三编 子部 太平御览 第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6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2.(宋)寇宗奭编著《本草衍义》,商务印书馆,1937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3.(南北·梁)宗檩著;姜彦稚辑校:《荆楚岁时记》,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4.(清)顾禄撰;王湜华,王文修注释:《清嘉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5.(清)袁景澜撰;甘兰经,吴琴校点:《吴郡岁华纪丽》,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6.(明)李时珍编著;张守康等主校:《本草纲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7.蔡利民:《苏州民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8.王稼句:《姑苏食话》,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9.蔡梦寥,蔡利民.:《四季风雅 苏州节令民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10.车科编《苏州童谣》,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11.柯继承:《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图书 大明苏州 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风情》,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12.常建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13.(明)高濂编次;叶明花,蒋力生点评:《遵生八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年信阳道教神仙佛教。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j-n-f-w-k-s-z-r-d-x.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