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魁星阁道观文化漫谈
江西新余魁星阁道观文化漫谈 朋友们,当你来到江西新余市城南魁星桥游玩,回首北望时,一定可以发现一座四重檐歇山顶式楼阁建筑,它就是闻名赣中的魁星阁。
魁星阁位于新余孔庙的东面,也在古代的学宫范围内。在新余古代,最早把县学与孔庙合称学宫,后来学宫概念扩大,把文化教育与文化祭祀性建筑,以宫墙囊括在一起,称为学宫。学宫中包括魁星阁、上谕亭、孔庙、明伦堂、学署、文昌宫等建筑,而魁星阁就坐落在学宫的东南角。
新余魁星阁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江西新余魁星阁,初名采芹阁,曾名文昌阁。关于它的创建目前有二种观点:一是相传该阁创建于南宋嘉定(1208—1224年)年间,为临江军教授叶师中所创,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刘尧诲重建,而现在采用的说法是南宋叶师中首创说。
也许朋友会问,新余魁星阁最初为什么叫采芹阁呢?这来源于一个典故。因为“采芹”一词源于《诗经》中的《鲁颂·泮水》篇。其诗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泮水”为学宫前半月形水池,所以古人称学宫为“泮宫”,说入学为“入泮”。据说此诗是歌颂鲁僖公“能修泮宫”,重视“教化”,以后芹藻便用来比喻贡士或有才学之士。此阁初名“采芹”者,是因为建于新喻学宫之东,以示紫气东来,鼓励后生晚辈努力学习,以便能在省试、京考一举中试。采芹阁建成后,上面放置梓潼君像。元至正四年(1344年),邑人赵埙准备应试,到菜芹阁来祈梦,梦见一个老人击鼓。此后不久,赵埙参加考试,“乃‘鼍鼓逢逢,目蒙瞍奏公’果中选。”(《新喻县志》卷二《古迹》)就这样赵埙梦想成真,一举中选。此外,宋人黄伯枢曾有诗吟颂采芹阁:
“数椽古屋对云沙,小语空梁燕作家;冠盖不来庭户悄,东风随意长芹芽。”
正由于此阁关系到文化命运的昌盛与否,所以后来被称为文昌阁。随着时间推移,或因战火焚烧,或因风雨侵蚀,该阁终于塌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七月,知府王抚民、知县符执桓、训导蔡幼倡率重建,同年十月竣工。阁之顶层塑有梓潼真君像,以供文人祭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县张景苍重修,上下三层,重檐飞桷,高达三十八尺,并改名“在兹阁”,意为文运昌盛,全在此阁。道光元年(1821年)例贡生傅昭捐资增高一层,使阁变为四层。自此之后,魁星阁的建筑形式已经定型,为四重檐歇山顶式楼阁建筑。同治九年(1870年),狂风大作,将阁吹倒。次年,知县详安率全县士民捐资按原貌修复,绅士周作义、胡拱辰、罗享玉自备生活用具、修建资金,现场监督魁星阁的重建。楼阁建成后,遂改名“魁星阁”,从此之后,魁星阁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与此同时,阁的顶层设有魁星阁木雕像,魁星右手拿着石朱笔,左手端着木斗,以为点斗之势,意思是说用硃笔点中考试过关者的姓名,所以在科举时代,当地文人特别是应试学子,纷纷携香烛、供果前来,以求得偿所愿。
清末瀛洲书院山长赵辉有“魁星阁联”:
“揽胜赋长吟,每当晓来江气,雨后山光,凭斯楼坐收诸景;
凌虚聊纵步,若要手抉云章,胸罗宿海,与群英更上一层。”
从梓潼崇拜到魁星崇拜
从新余魁星阁发展历史看,其文化主神由梓潼真君换成了魁星,其祭祀崇拜也由梓潼崇拜演变成了魁星崇拜。
梓潼崇拜
梓潼真君即梓潼君,又名文昌君。祭祀他的文昌宫祖庭位于四川梓潼县城北面的七曲山,当地人又叫它“大庙”。大庙有宫殿楼阁20余处,主要有桂香殿、天尊殿、关圣殿、文昌殿、大悲楼等。大庙里铁铸群像最为有名,其中最大的是桂香殿实心铸铁文昌帝君神像,重约40余吨。正殿中的空心铸铁文昌帝君神像,高达一丈四尺(4.7米),重约20余吨,文昌帝君两侧是八尊陪侍像,高有六尺,各重约万斤。该庙有前身为“亚子祠”,是为了纪念晋代的张亚子而修建的。张亚子又叫张恶子,对母亲极其孝顺。在晋朝做官,不幸战死。死后百姓给他立了一座庙。最初,他是被当作雷神祭祀的,以后逐渐成为梓潼地方的重要神明,叫“梓潼神”。宋元道士假托梓潼神降笔作了所谓《清河内传》,说他生于清初,后来经过七十三代,西晋末降生在四川为张亚子,成为梓潼神,并说玉皇大帝命他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东晋十六国时期,姚苌伐蜀至梓潼岭,见一神人谓之曰:“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君乎!”姚苌询问他的姓名,回答说叫张亚子。后来姚苌果然占据秦地而称帝,建立后秦。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传说梓潼神在驷马桥(一说在万里桥)迎接玄宗,李隆基便封其为左丞相。后来黄巢起义爆发,唐僖宗也逃入蜀中,封梓潼神为济顺王。相传梓潼神还帮助唐朝军队平息过叛乱。由于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长,从一个地方神而演变为全国性的大神,并逐渐与文昌神合二为一。
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将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家认为: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所以道教又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说什么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为一体。元三年(1316年)七月,元仁宗封梓潼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或“文昌君”。
南宋时,道士假称文昌帝君的“天启”,作了《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一本托名文昌帝君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劝善书。此书在过去十分流行,影响很大,与《太上感应篇》和托名关羽所撰《关帝觉世真经》,为三大劝善书。
就梓潼崇拜来说,在主神梓潼真君(文昌君)塑像或画像的两侧,常有二位童子像,这两位侍童,即俗称天聋、地哑。据《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一称:“(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原来这是在掌管文人仕途命运的神明身旁,安排了两个聋哑人,为的是防止向凡人泄露秘密,这其实反映了士子们对考官们的极端不信任和对举场黑幕的愤懑不满。由此可见,梓潼真君由地方性主神而逐渐演化成了主管全国功名利禄之神明。宋代以来,由于梓潼真君迅速在民间信仰中取得了稳定的地位,此后的统治者秉着“神道设教”的宗旨,虽认为不合古之祀典,仍“秩而祀之”(见《清朝续文献通考》)由此梓潼真君成为各级政府和天下学校立祠供奉的对象,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文昌宫、文昌阁。新余的梓潼崇拜也因此流行起来,在文昌阁顶层设立梓潼真君像也就成为必然了。
(待续)
{该文最早以《新余的魁星文化》的标题刊发于2004年10月26日《新余日报》;随后又以《新余魁星文化漫谈》的标题刊发于2005年7月8日第3期《新余政协》;最后又收录在本人作为副主编参与撰写的新余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凝固的乐章——新余古建筑实录》(江西科技出版社于2006年2月出版)}
江西新余魁星阁道观文化漫谈
本文链接:http://35gh.com/post/yuanchuangjiangxixinyukuixingwenhuamantanshang.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 网上那么卖道家符二命害察货例咒灵符的到底那家是正宗的??:新疆道教法事符咒灵符
- 五岳归来不看山,关于五岳你知道多少?:乐山道教法事符咒
- 巾帼英雄第一人,你所不知道的岭南冼夫人:茂名道教法事符咒
- 道教四大宗坛:许昌道教法事符咒
- 古代的“祝由术”是干什么的?《黄帝内经》中对此略有提及:山东道教法事符咒灵符
- 妈祖出生在哪里?妈祖的传说故事:莆田道教法事符咒
- 请问大家功名符咒灵符哪里能求到呢,急求帮助?:鞍山道教法事符咒灵符
- 所谓的“天打五雷轰”,究竟是得罪了哪些神明?|文史宴:河北道教法事符咒灵符
- 为什么道教说要斩去三尸,才能修成大道?斩三尸究竟有什么含义?:河北道教法事符咒灵符
- 灵寿县限高杆何时去除,有知道的吗?:灵寿县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