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汤圆or吃元宵?这根本不是正月十五的重点好吗!
今天,你还是一个人吗?每逢元宵节,总可以听到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仿佛每到这个时候自己就不再是智人,而变成了狼人青海道教神仙佛教。不过话说回来,和本以乞巧、祈子为主要节俗却背负“中国情人节”之名的七夕相比,元宵节倒还真是适合 男女游玩、勾搭、点火,哦不,是点灯的大好节日。
福州元宵灯会青海道教神仙佛教。|Jack Parkinson/Flickr.com
其实早在元宵节起源的数百年前,古人就觉得在 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得做些特别的事情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比如在汉代,这特别的事情就是做续命药丸——《玉烛宝典》卷一引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著《四民月令》记载了当时的人过正月十五的风俗:“正月……上除若十五日,合诸膏、小草续命丸、注药及马舌下散。”这里的“除”,是十二地支的祖先“十二辰”中的一个,大致相当于后来十二支中的卯。在地支纪日法中,十二种地支要按顺序轮流出现,所谓“上除”,是第一个除日,因此必然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这12天中的某一天。“若”是到的意思,所以这些活动发生的时间是从正月的第一个除日到正月十五日。活动的内容嘛,就是 制作续命丸等药物。“小草”此处可能是指某些远志科的植物;“注药”大概是指外敷的药物;“马舌下散”在古籍中只出现过这一次,是什么还不清楚。
可不管这些奇奇怪怪的草药是什么,续命是没可能的青海道教神仙佛教。这些古老风俗自己的命,也没能存续到后世。到晋代,正月十五这一天的风俗改组团登高了。南北朝时期南朝萧梁的宗懔[lǐn]所著《荆楚岁时记》的注引用晋人陆翙[huì]的《邺[yè]中记》记载:“ 正月十五有登高之会”。这条风俗流传得稍微久了一点,勉强存在到隋唐时期。
展开全文
大冷天的登什么高啊青海道教神仙佛教?重阳见了您内
再后来,元宵灯会兴起,这些旧俗也就随之瓦解了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最早的元宵节俗
竟然是……
元宵灯会在从前有多火?用现在的话说大概是 火到大V去不成就遗憾到要发微博出气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有一年,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没能参加长安城中的元宵灯会,郁闷地写下了一首题为《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的诗: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诗中将“ 赛紫姑”作为了没有灯会的小地方元宵节俗的代表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此处的“赛”就是祭神的意思。这种被李商隐嫌弃的赛紫姑风俗大概产生于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的注引用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人东阳无疑(对,这人就叫“东阳无疑”)所著《齐谐记》曰:“正月半……州里风俗,是日祀门户。”这的“祀门户”就是祭祀紫姑了。《荆楚岁时记》也记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祀门户。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这位叫“紫姑”的神仙地位非常特别—— 她是中国民间神话中的“厕神”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所以比较复古的元宵节过法是:在厕所喃喃自语“紫姑啊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我今年开题能过吗论文能发吗有对象吗会升职吗……
关于这厕神的传说,历史上有许多版本,这里挑后世影响较大的说法简单说说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按《荆楚岁时记》的注引南朝刘宋刘敬叔所著《异苑》的说法,这“厕神”原本也是凡人:“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 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妇),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提之觉重,是神来也。”这里说紫姑本来是一个妾,因为受到这一家中的正房夫人的妒忌,在正月十五这天被活活气死了。后来,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到厕所边、猪栏边这些她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去迎神,喊“ 你丈夫走啦,你家正房夫人也走啦,你可以出来了!”如果感到到自己迎神的东西变重了,那就是厕神紫姑出来了——她可以保佑家庭富足,特别是养蚕顺利。
表现元宵请紫姑场景的画作青海道教神仙佛教。|kids21.cn
紫姑的故事在后世不断流传,也被附会了许多新的元素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比如北宋大文豪苏轼就曾在《子姑神记》中假借紫姑(也就是“子姑”)的扶乩之辞,以紫姑自己的口吻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妾,寿阳人也,姓何氏,名媚,字丽卿。自幼知读书属文,为伶人妇。唐垂拱中,寿阳刺史害妾夫,纳妾为侍妾,而其妻妒悍甚,见杀于厕。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且使有所职于人间。盖世所谓子姑神者,其类甚众,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这里把紫姑说成唐朝人,说她真名叫何媚,嫁了个戏剧演员,结果有个“寿阳刺史”(寿阳只有县令,这里大概是苏轼故意做了个小说化标志)杀了她的丈夫,霸占她作妾。这刺史的正房夫人为此吃醋,在厕所里杀死了她。于是上天的使者决定为她伸冤,并赏了她一份当厕神的工作。
当渣男而死可以当灶神(你们小年送的灶王爷,竟然是个渣男!),受欺负而死可以当厕神,凡人封神的渠道还真是多种多样青海道教神仙佛教。不过话说回来,苏轼的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古代赛紫姑时扶乩问卜的习俗。直到现代,还有一些地区保留着与紫姑祭祀有关的传统。
起源成谜的元宵灯会
这正月十五到厕所边迎神的风俗,到了隋代或稍前变了风格——那时的正月十五,突然形成了 灯会、狂欢、约约约的节俗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对于元宵灯会产生的原因,学术界至今尚未有定论青海道教神仙佛教。传统上有过两种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 一种认为元宵灯会来自古代的太一祭祀。“太一”即“太乙”,是中国古老传说中想象的主神的名字。这个说法到近代还是学术主流认识。不过,按传世本《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中的说法,祭祀太一的时间在“正月上辛”,也就是正月第一个辛日,不可能是正月十五。再者,太一祭祀一直是皇家的官方祭祀,从未流于民间,而且祭祀的形式和内容都与元宵灯会差别很大。因此,要想说它是元宵灯会的来源,还需要很多证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元宵灯会来自佛教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唐朝的唐道世所编《法苑珠林》卷五十五《破邪篇第六十二》引用《汉法本内传》讲了个故事,说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时,道士们以佛教不是本土文化为理由否定佛教,要求在正月十五展开“佛道大赛”,看谁的神仙更灵。结果到了这一天,佛教那边各种显灵,看得包括一些重要官员和620个道士在内的数千人心服口服,同日皈依佛教。 可这故事并不见于任何非佛教类史书,其中谈到的重要官员在史书中根本不存在,就连时间也很奇怪——汉明帝时期,道教尚处在萌芽阶段,讲什么战胜了汉明帝时期的道士,就像讲遇到了“18世纪的互联网网民”一样诡异。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说法是佛教徒为了吸收信徒而编造的故事。
宋刻十行本《史记》书影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近年来,又有学者主张元宵灯节来自北齐的百戏之会青海道教神仙佛教。由于百戏之会与元宵节的节俗非常相似,这种观点看起来可信度更高一些。不过,由于隋代以前百戏之会举行的具体时间尚不得而知,这种观点要想成为定论,也还需要更多证据。
光随九华出青海道教神仙佛教,人约黄昏后:
元宵灯会做什么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元宵灯会的来源说不确切,可内容还是比较清楚的青海道教神仙佛教。《隋书》卷六十二《柳彧[yù]传》记载当时“ 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角[jué]抵”本义指摔跤,在文献中经常被用来泛指各种竞技表演、杂技、马戏、魔术等“百戏”演出。这里说这种集会产生于“近代以来”,可见隋初时这些风俗的历史应该还不算很久远。
当时的朝臣柳彧对这些活动很不高兴,《柳彧[yù]传》引他的抱怨说:“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青海道教神仙佛教。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广幕陵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竟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这四个字四个字的,讲的是元宵节那天夜里热闹非凡的狂欢活动: 有锣鼓奏乐,有百戏演出,有的人头戴兽面搞艺术,有的男人穿上女装玩Cosplay,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着游客们剁剁剁的冲动,亮如白昼的火把吓不退有情人约约约的激情……从这满满画面感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所讲的元宵节,已经与近代的元宵节非常接近了。
在柳彧的要求下,隋文帝杨坚曾一度对元宵狂欢加以干预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可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这种狂欢却得到了变本加厉的推崇。隋炀帝为了向外国人展现隋朝的大国形象,花费了大量金钱,召集数万名歌舞、杂技等方面的艺人,在正月十五日前后通宵演出。《隋书》卷十五《音乐志下第十》记载:“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钜亿万。” 这些旨在夸耀盛世的炫富行为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要完”的剧情发生。
后来隋朝就完了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可元宵节还活着。到了唐代,正月十五日已经成为了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宋人谢维新《事类备要》前集卷十五《节序门》引用《雍洛灵异小录》描述了正月十五的热闹景象:“唐朝正月十五夜,许三夜夜行,其寺观街巷,灯明若画,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严饬,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 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
中国古代一般都施行宵禁制度,晚上一般人不许出门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可这里说, 唐朝的元宵节会开放三天宵禁,满城都点亮灯火,节日的彩棚能有一百多尺高。到了神龙年间以后,全国的人都参加进了这项活动之中,车马堵塞了道路,有的人可以脚不沾地被挤着走出数十步以外。
如果你春节去赶过庙会或者不幸在十一逛过故宫的话……似乎“足不沾地被挤出好远”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青海道教神仙佛教。|pixabay
不仅官方许可了民间对元宵节的庆祝,就连皇帝本人,有时也会亲自参与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记载,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两口子隐藏身份,秘密出行。同卷又记李显的弟弟,唐睿宗李旦“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皇上不仅要欣赏灯火,还要派出宫女(即“内人”)们唱歌给群臣听。宋人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记载:“上御宣德楼观灯,有牌曰‘宣和与民同乐’。万姓观瞻,皆称:‘万岁!’” 可见这种皇帝亲自检阅元宵灯会的风俗,在唐后还时有存在。
在缺少娱乐的古代,满城灯会、百戏的热闹是非常难得的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在元宵节这一天, 平时难得有机会出门的女性也有了逛街的理由。在古代,这种与陌生异性们摩肩接踵欢度佳节的日子非常难得,许多人便趁机完成勾搭大业。前引《隋书》中柳彧的说法,就抱怨这一天“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男女混杂……秽行因此而生” ,可见这个节日从一开始,就有“约约约”的传统。
明《上元灯彩图》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再后来,社会上又产生了“ 走百病”的说法,说这元宵节出门走走可以预防或治疗诸多疾病,好处大大的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明代陈洪谟《(嘉靖)常德府志》卷一《地里志》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妇女相邀,成队宵行,名曰‘走百病’。”妇女们走百病,男人们自然也加入,有了“走百病”的由头,约会更方便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后”这些著名的勾搭名句,也因元宵而千古流传。
吃元宵青海道教神仙佛教,猜灯谜?
那都是后起节俗
在哪哪都是人的今天, 很少有人会把灯会的熙攘看作有吸引力的亮点了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古籍中那种脚不沾地就能被挤着走的夸张,现在坐个早晚高峰地铁就能体会到。相较之下, 吃元宵和猜灯谜,成了最受今人认可的元宵活动。
说到这作为食物的元宵,最初的名字大概是“汤团”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记载的“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中,就有一种叫“汤团”的食品——它很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元宵。在早期,汤团是一种日常的零食,与元宵节没有直接的关系。《警世通言》第六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中就记载有一种“汤团铺”,是人们日常吃饭的地方。
汤团与元宵节挂钩,大概发生在明代青海道教神仙佛教。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卷二十中《饮食好尚纪略》篇记载,“自初九日之后,即有软灯市,买灯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汤团、汤圆和元宵本来是同一种节令食物的名称,南方多称“汤圆”,北方多称“元宵”,只是一种方言上的差别。可后来,南北方汤圆在做法也出现了地域性差异,现在,有一些人觉得元宵和汤圆指的是两种不同的食物了。
明兼善堂本《警世通言》书影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灯谜的雏形产生于宋代青海道教神仙佛教。南宋学者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又有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此处的“戏弄”是不含感性色彩的招人来做游戏的意思,而“藏头”、“隐语”很可能就是谜语。 比起单纯的看花灯,猜谜语互动性、娱乐性强,又可以供人秀优越,最终便从各式灯笼素材中脱颖而出,独立形成了元宵节的核心节俗。
图源:pixabay
明代陈洪谟《(嘉靖)常德府志》卷一《地里志》记载中:“剪纸为灯,糊以竹格,餙以五彩,有绣球、走马、莲花诸类,虽无闽浙刻丝剪绢等项,亦颇精巧,好事者作成灯谜,夜则相聚以猜,名曰‘打鼓灯’青海道教神仙佛教。”由此看来,猜灯谜这种好玩的时令游戏得以流传,还得感谢这些“好事者”们。
在这里,我们也出一个小谜语博诸位看官一笑青海道教神仙佛教。谜面很简单,三个字:“停战了”,打本文中出现过的一个人(我知道打人并不是太好)。来猜一猜?
作者:清洁工
编辑:Calo
一个AI
约人你约不到,灯谜你猜不出,出门你懒得动,也就能窝家里吃个糯米粉团子,吃饱了还要到网上为元宵汤圆甜党咸党黑芝麻还是肉馅撕一通……一想到千百年之后的历史课我就替学生们心塞青海道教神仙佛教。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本文链接:https://35gh.com/post/j-w-c-t-yor-c-y-x-z.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