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德修心,治世祈福——太和文化的源流探幽:咸宁做道教法事
文/李华涛(汉江师范学院教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员、武当山道教学院艺术总监)
主编/梅明 (中国皇家园林摄制组总导演、中国书画春晚融媒体导演、湖北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
在古时农耕时代背景下,武当山由于治世福神坐镇而得名武当太和山,寓意天地交感,和合化生万物咸宁做道教法事。寄望通过顺应天道、敬畏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万物和顺、和谐共生的“太和”理念,使天地万物处于和谐状态。祈愿天地神明能护国佑民,带来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诚信和善、慈仁友爱、和平安康的美好生活。
一、治世福神的由来
真武源自上古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一的北方玄武咸宁做道教法事。唐末五代,受北帝派及北方崇拜的影响,玄武逐渐人格化,由龟蛇缠绕的神兽变成人形的神仙,真武已经完全摆脱龟蛇相缠的形象,化身为披甲执锐的将军。
宋代是武当真武神信仰发展兴盛和武当道教形成的重要时期咸宁做道教法事。从宋真宗到宋理宗,所加尊号达十六字之多,奉祀真武持续三百余年,让真武神成为官方与民间极为尊崇的道教大神。宋代官方真武神尊号有:北方之神、水神、战神、灵应真君、佑圣真君、仁济正烈真君、北极镇天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福德真君等。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之前道经称真武为“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报恩教主佑圣真武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天尊”。
展开全文
元朝正式建立之前,蒙古国大汗忽必烈就开始奉祀玄武神咸宁做道教法事。作为真武神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为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
早在洪武之世,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奉祀真武神咸宁做道教法事。据朱棣《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云:“朕皇考太祖皇帝以一旅定天下,神阴翊显佑,灵明赫奕。”明太祖与武当山供奉的主神玄天上帝真武神渊源深厚,尊崇至极。
明成祖朱棣认为在“靖难之役”中,真武神曾“显彰圣灵,始终佑助”咸宁做道教法事。朱棣当上皇帝后,则进一步把真武神抬高为明皇室的保护神。明成祖大修武当,将真武信仰确立为朱明王朝的国家信仰,武当山成为了皇室家庙,朱棣为了赞颂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功绩,专门编撰了《御制大明玄教乐章》。其中的《玄天上帝乐章》、《玄天上帝词曲》等内容专供祭祀玄帝时演奏。
将《玄天上帝词曲》中反复念诵的“大天尊”、“大圣帝”等敬辞省略,则可发现该词即是后来流传甚广的“玄天上帝百字圣号”:混元六天,传法教主咸宁做道教法事。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治世福神圣号被明永乐皇帝正式编撰在《御制大明玄教乐章》里,流传至今。
二、太和山的由来
武当山的来历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说咸宁做道教法事。最早记载“武当”一名的史籍是《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武当县”。《玄天上帝启示录》云:其山名太和,“玄帝升真之后,谓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更名曰武当”。《武当福地总真集》云,武当山“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名之曰武当”。
古代山志说武当山山势“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按宋代道经的解释:“地轴水精神龟,天关火精圣蛇”,这说明古人已发现武当山的山势像一只巨大的神龟咸宁做道教法事。古代先民们既发现武当山孤峰焰起,群峭攒空,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发现天柱峰和其西北一峰看起来类似一只神龟,是北方水神玄武的形象。认为这是上天昭示的以水克火、水火既济的象征,因此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称此山为武当山。
清代王概编著的《大岳太和山纪略·图考》云:“夫山之奉元武者多矣,此何独以武当名?意者:荆南,火方也,楚王祝融,火神也;武当度分在翼,翼于南方七宿为翼火蛇,又天之火宿也;于九星为廉贞,于五星为独火,于天机为燥火;考山图也,孤峰焰起,群峭攒空,象亦火也,惟奉北宫真武之水精以镇之,乃有水火既济之功咸宁做道教法事。武当之名,太和之义,或寓于此。”
三、太和文化的寓意
(一)太和和谐思想
人们常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来概括天人和谐的状态理念咸宁做道教法事。古人认为,宇宙之道在于天地交泰——自然和谐,天地交感才能带来万物化育生长。武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太和”。“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太和”是吉祥之道,有利于万物生长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八为地之数,为阴数,八九七十二,是象征天地阴阳交泰的神奇、太和吉利之数,也代表七十二气候。故宫太和殿有七十二根柱子撑起2377平方米的太和殿,武当山有七十二峰朝大顶(太和宫),九宫八观之说。故宫太和殿,武当太和宫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太和理念。
600多年前,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并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就表明“太和”即是武当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咸宁做道教法事。
(二)“太和”和谐的四个层面
“太和”体现了中国古人希望普遍和谐的愿望,即希望人自我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天地和谐咸宁做道教法事。它包括四个层面:和平:个人身心和谐;和睦:人与人的和谐;和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合:天地和谐、万物和合。
“太和”思想主要倡导和平和谐:即人自我身心的安宁与和谐咸宁做道教法事。如武当山宫观神道栏杆装饰纹——荷瓶,就象征和平。我们这里用“和平”来形容个人,经过修身养性,达成心平气和,清静和顺,身心和谐,胸怀宽阔,待人和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主张慈俭不争、向善积德、诚实守信,和谐共生,以和平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和平交往,达成“万国咸宁”的局面。
四、故宫太和殿、钦安殿与武当山太和宫金殿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开始了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工程咸宁做道教法事。北京故宫有太和殿、钦安殿。武当山有太和宫、金殿。
(一)故宫太和殿、钦安殿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并修建了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咸宁做道教法事。钦安殿内供奉治世福神玄天真武大帝。从《明实录》的一则记载得到了证实:“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月丙午,初,上(嘉靖皇帝)又以文祖建钦安殿祀真武之神,诏持增燎垣作天一门及大内左右诸宫益加修饬,至是皆告成。上亲制祀文告,列圣于内殿,仍具皮弃服祭真武之神于钦安殿。”《明实录》明确的告诉我们:永乐皇帝于坤宁宫后建钦安殿以奉祀玄武,嘉靖时增建了燎垣和天一门。永乐皇帝把皇宫的正北方留给了他最尊崇的治世福神玄天上帝。
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顶咸宁做道教法事。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穿花龙纹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月台前出丹陛,东西两侧各出台阶。院内东南设焚帛炉,西南置夹杆石,以北各有香亭一座。殿前院墙正中辟门一座,名天一门。钦安殿内置神龛一座,上挂绣金龙帐幔,内供玄天上 正 帝铜像一尊,披发赤足,身著金甲,手执断魔雄剑,坐于宝座上,前供铜龟蛇和“玄天上帝”神牌一面。
(二)武当山太和宫金殿
大岳太和宫,位于大顶天柱峰的顶端咸宁做道教法事。明永乐十年敕建宫宇。金殿为太和宫之正殿。金殿在北京铸造成形,从水路运至均州,然后搬运上大项。殿为钢铸鎏金重檐庑殿式仿木构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5.54米,深4.20米,宽5.80米,殿顶正脊两端饰以鸱吻,脊饰以兽头,翼角飞举,饰以龙、凤、海马、天马、獬、仙人等吉样之物,栩栩如生。上檐斗栱为三抄双下昂六铺作。下檐斗栱为四抄双下昂七铺作。殿身12根立柱和隔扇、梁、枋组成,整个殿宇瓦鳞、粮桷、檐牙、栋柱、门隔、窗棂、门限等诸形毕备。梁枋天花藻井上皆铸有花纹图案,线条柔和流畅。外栏为万历年间云南官民贡献的148根青铜护柱,殿基为精雕花岗岩石砌成,四周装饰花石栏杆。殿内供奉治世福神玄天上帝。
五、治世福神铜铸神像
(一)官造治世福神玄天上帝铜铸神像及匾额
(1)故宫钦安殿铜铸治世福神像
明永乐时,钦安殿所供治世福神真武铜像位于明间正龛中,座前置铜龟蛇和玄天上帝神牌咸宁做道教法事。神像通身鎏金,呈休息坐姿,左脚踏在云朵上。神像高约2米,比例匀称,面相端正,宽额阔面。神像面容为丹凤眼,卧蚕眉,八字胡须横飞,中须长垂,威风凛凛。神像披发,赤脚,仗剑,身披飘带,着大袖锦袍,外罩全套锁子金甲。
(2)武当山太和宫金殿铜铸鎏治世福神
太和宫金殿治世福神(真武神)坐像,端坐于金殿正中的铜制宝座之中,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奉旨铸造咸宁做道教法事。高1.86米,着袍衬铠,披发跣足,身姿魁伟,面容丰润,神情庄严,目光慈祥。神像比例恰当,线条流畅,表现出一种宁静超然、雍容大度、威严睿智的神圣气度。
(3)武当山紫霄宫铜铸玄帝武像
紫霄宫铜铸玄帝武像,位于紫霄殿泥塑玄帝像前,铜铸贴金,高1.27米,披发跣足,右手执宝剑,左手放左腿上,全身着铠甲,神态庄重,威而不怒咸宁做道教法事。
(4)武当山五龙宫铜铸镀金玄天上帝坐像
五龙宫铜铸镀金玄天上帝坐像,位于五龙宫大殿正中玉雕神台上,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铸造咸宁做道教法事。高1.95米,内穿铠甲,外着战袍,披发跣足,神态安详。神像眼帘下垂,双目内视,是道教内修姿态的生动写照。
(二)武当山民间“治世福神”袖珍版真武雕像
宋代以后的真武神像,一般都把龟蛇放置在真武脚下咸宁做道教法事。具体位置略有差异,有的将合体的龟蛇置于两足之间,有的直接踏在脚下。足下是否有龟蛇,往往成为判断神像身份的标志。
上图湖北道缘文化收藏的袖珍型“治世福神”铜神像,高9.5公分,相当于明代度量衡三寸咸宁做道教法事。据文物专家解读,与武当山太和宫、五龙宫中的真武大帝极其相似,艺术特征和制作工艺均与明代真武神像相仿,应该是明代匠人以武当山真武神像为蓝本艺术再加工创作而成。
这座袖珍型“治世福神”神像,面容慈祥,不怒自威咸宁做道教法事。身着文官袍服,膝盖以下有铠甲绑腿,兼具战神特性。“治世福神”神像让真武大帝身着文官袍服,可又融入了武像的一些特征,面带微笑,慈祥而不失威严神武。武当山治世福神神像基本都身着代表“玄天上帝”神职的天帝袍服与其胸前或腿部显露代表战神的甲胄。
此尊造像的独特之处在于“真武神”双手掐诀单腿盘坐于龟蛇之上咸宁做道教法事。双手掐诀行法之像也是独一无二的特点。左手为“玄天诀”交乾布斗魁罡激指内涵天地交泰五行生化阴阳调和的“太和”寓意,也代表以文治天下的天帝属性,右手“剑诀”代表以武安邦的战神属性。双手决暗指天人合一、保合太和、阴阳调和、水火相济乃治国安邦之道,将治世福神寓意与太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这与武当山在明代被皇室遵奉为祈求国泰民安的“治世玄岳”对应。
这尊治世福神袖珍神像也有意彰显龟蛇玄武的性命双修的文化内涵咸宁做道教法事。武当山自古就是修道炼丹的圣地,元朝时已是清微派北宗的发源地,武当清微派宗师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张守清名扬天下。
清微派讲究“內炼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明代武当道教在清微法脉的基础上形成了真武玄武(玄武)派、樃梅派、三丰派等诸派,都信奉太和文化理念,崇奉治世福神玄天上帝真武祖师为主神,设清微雷坛,行清微道法咸宁做道教法事。
治世福神袖珍神像很有可能是明代修习雷法的武当山道士所创,上半部分兼具文武神特性的真武,下半部分龟蛇相缠的玄武,则是丹道中坎 离相交,水火交融,阴阳相合,天人合一的意象表征咸宁做道教法事。
上图为湖北道缘文化治依据世福神袖珍版的文创紫铜版
(三)武当山治世福神匾额
上图分别为紫霄宫、五龙宫大殿治世福神匾额
六、太和文化的现代启示
华夏文化自古以来就信奉“人要有敬畏之心,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俗念咸宁做道教法事。《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育华需要和人民的心里需求,希望通过敬畏天地,尊崇神灵、善心善行,能得道天地神灵的护持,带来丰调雨顺、五谷丰登、慈善友爱、和顺美好的“太和”意境。对人类敬畏天地万物和社会和谐和顺的心里认知及行为约束、道德底线的育华做出了重要支撑,为稳固社会秩序及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滋养。对于人格教育、道德健康、生命完善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武当文化核心思想的太和文化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弘德修心 美丽中国
人类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咸宁做道教法事。武当太和文化中的“清静无为、慈俭不争、仁爱慈孝、重人贵生、诚信向善”等思想是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内涵,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对提高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态观、发展观及道德素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迪和育华功能。为道德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二)助力新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
武当太和文化中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和谐共生”等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尚和合、求和谐大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存理念和生态内涵,符合新时代国家提出的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主张,为西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东方中国智慧方案咸宁做道教法事。中国人民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亚太地区及全世界都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携手友爱,和衷共济,共谋发展,建设命运共同的地球美好家园。
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享誉全球,武当山不仅仅是中国的武当山,也是世界的武当山咸宁做道教法事。在新时代里,太和文化思想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在新时代里,必将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网上道教,符咒批发,道教符咒,茅山符咒,符咒灵符,手绘符,手绘灵符,道家招财符咒,网上祭奠,网上祭拜,在线许愿网,网上拜财神,代烧香,代烧香祈福,代烧纸钱,招财符咒,婚姻和合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桃花符咒,事业符咒,平安符咒,平安健康符咒,求子符咒,怀孕符咒,道教求子咒,求子怀孕符咒,网上道观,线上道观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